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見過...

來源:國語幫 3.3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見過...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小題目。

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人也。議論持平,終不毀傷人。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見過歆。時王*與豪傑謀廢靈帝。**呼歆、洪共定計,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洪從歆言而止。後*果敗,洪乃服。舉孝廉,除郎中,病,去官。靈帝崩,何進輔政,徵河南鄭泰、潁川荀攸及歆等。歆到,為尚書郎。董卓遷天子長安,歆求出為下邽令,病不行,連從藍田至南陽。時袁術在穰,留歆。歆説術使進*討卓,術不能用。歆欲棄去,會天子使太傅馬日磾安集關東,日磾闢歆為掾。東至徐州,詔即拜歆豫章太守,以為政清靜不煩,吏民感而愛之。孫策略地*東,歆知策善用兵,乃幅巾奉迎。策以其長者,待以上賓之禮。後策死。太祖在官渡,表天子徵歆。孫權欲不遣,歆謂權曰:“將*奉王命,始交好曹公,分義未固,使僕得為將*效心,豈不有益乎?今空留僕,是為養無用之物,非將*之良計也。”權悦,乃遣歆。賓客舊人送之者千餘人,贈遺數百金。歆皆無所拒,密各題識,至臨去,悉聚諸物,謂諸賓客曰:“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眾乃各留所贈,而服其德。

歆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家無擔石之儲。公卿嘗並賜沒入生口,唯歆出而嫁之。帝歎息,下詔曰:“司徒,國之俊老,所與和*陽理庶事也。今大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無謂也。”三府議:“舉孝廉,本以德行,不復限以試經。”歆以為:“喪亂以來,六籍墮廢,當務存立,以崇王道。夫製法者,所以經盛衰。今聽孝廉不以經試,恐學業遂從此而廢。若有秀異,可特徵用。患於無其人,何患不得哉?”帝從其言。

太和五年,歆薨,諡曰敬侯。

(節選自《三國志•魏書十三》,有刪節)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

B.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

C.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

D.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孝廉,漢代選舉官吏的兩種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後來合稱孝廉,即察舉孝子廉吏。范曄《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説的是張衡被推舉後,沒有應薦。

B.崩,本義是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來比喻,從周*始帝王死稱“崩”。《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C.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給皇帝的書信、奏章。如諸葛亮《出師表》中的“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也作上表推薦,如本文的“表天子徵歆”。

D.《三國志》,兩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三國時代的斷代史,與司馬遷的《史記》、范曄的《漢書》、班固的《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華歆論人議事有遠見。王*邀約他和同郡知名人士陶丘洪參與廢除皇帝一事,華歆不僅沒有參加,還阻止陶丘洪參與。後來廢除皇帝一事果如他所料。

B.華歆擇木而棲。他勸説袁術進**董卓,袁術不聽,華歆當即離去投靠孫策。以幅巾束髮前往迎奉,得到孫策的禮待。

C.華歆清正廉潔。任豫章太守,處理政事清靜不煩擾,受到官民的感激愛戴。進京赴任,面對贈送的錢物,巧妙謝絕,贏得眾人欽佩。

D.華歆一向清貧自守。俸祿賞賜用來救濟親戚故舊,家裏沒有多餘的儲藏。曹丕為此歎息不已,並下詔書表彰他。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願賓客為之計。

(2)若有秀異,可特徵用。患於無其人,何患不得哉?

【回答】

15.C

16.D

17.B

18.

(1)考慮到我獨自遠行,將因懷藏美玉而獲罪(成為被殺的理由),希望各位賓客替我考慮。(“單車”1分,“懷璧”1分,“願”1分,句意2分)

(2)如果有特異優秀的人才,可以特別徵召使用。擔憂的是沒有那些人才,哪裏擔憂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秀異”1分,“特徵”1分,“何患不得哉”句式1分,句意2分)

【解析】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本題正確斷句為“歆止之曰/夫廢立大事/伊霍之所難/**疏而不武/此必無成/而禍將及族/子其無往/”解答此題,可以先整體閲讀文段,根據文段中虛詞“曰”“夫”“而”初步判定句讀。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本題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根據文段中虛詞“曰”“夫”“而”初步判定句讀。斷句,有一個重要的方法,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學文化常識。這類題需要平時的識記與積累。D項中,應該是范曄的《後漢書》、班固的《漢書》。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唐朝顏師古釋注。是*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17.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項中“袁術不聽,華歆當即離去投靠孫策”錯,原文第一節中“歆欲棄去,會天子使太傅馬日磾安集關東,日磾闢歆為掾。”意為袁術不聽,華歆想要離去。恰逢馬日磾徵辟為掾,才離開。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技巧點撥】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只要到文中找到原句,然後進行比較選項即可發現錯誤。

18.

試題分析: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1)“單車” 獨自,“懷璧” 懷藏美玉,“願” 希望;(2)“秀異” 特異優秀,“特徵” 特別徵召,“何患不得哉”賓語前置,應該為“患何不得哉”。文言文翻譯最主要是抓得分點,考生把兩句放到原文中,根據上下文意思,再結合句中得分點來翻譯句子。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閲讀翻譯四字訣:首覽全文,掌握大意。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詞句難解,前後聯繫。跳躍句子,補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譯。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常見虛詞,因句而異。實詞活用,領會語意。翻譯整句,句子流利。對照原文,務求直譯。字詞句篇,連成一氣。翻譯完畢,檢查仔細。

參考譯文:

華歆字子魚,平原郡高唐縣人。議事論人公正持平,始終也不毀謗傷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個知名人士,自認為見解明智超過華歆。當時王*與一些豪傑人物謀劃廢掉漢靈帝。王*暗中呼喊華歆、陶丘洪共同商定計策,陶丘洪想要前去,華歆勸阻他説:“廢立皇帝是一件大事,連伊尹、霍光都感到為難。王**格疏忽又沒有勇氣,這次必定不能成功,災禍將要涉及族人,你還是不要去!”陶丘洪聽從了華歆的話沒有去。後來王*果然失敗,陶丘洪這才服氣。華歆被舉薦孝廉,任命為郎中,患病,辭官。漢靈帝去世後,何進輔政,徵召河南人鄭泰、潁川人荀攸和華歆等人。華歆到達後,任尚書郎。董卓把天子遷到長安,華歆請求出京任下邽縣令,因病不能成行,於是從藍田到了南陽。這時袁術在穰城,留下了華歆。華歆勸説袁術讓他進**董卓,袁術沒有采用他的建議。華歆想要離去適逢天子派太傅馬日磾安定關東,馬日磾徵召華歆為屬官。華歆向東到了徐州,朝廷下詔,任命他為豫章太守,因在處理政事上清靜而不煩擾,受到官吏民眾的感激愛戴。孫策攻佔*東,華歆知道孫策善於用兵,就以幅巾束髮前往迎奉。孫策知道華歆有德有才,用對尊貴客人的禮節接待他。後來孫策死了。太祖正在官渡,上表向天子推薦,徵召華歆。孫權不想讓他走,華歆對孫權説:“將*您奉帝王之命,才與曹公交好,情義尚未鞏固,假使我得以為將*報效忠心,豈不是有益嗎?現在白白留下我,這是養了個沒用之人,這不是將*的好主意。”孫權高興了,於是送華歆入京。為華歆送行的賓客舊友有一千多人,贈送銀兩數百。華歆都沒有拒絕,祕密地各自寫好標記,到了臨走時,把各種禮物都聚在一起,對眾賓客説:“我本來沒有拒絕各位的心意,但所接受的終究太多。考慮到我獨自遠行,將因懷藏美玉而獲罪(成為被殺的理由),希望各位賓客替我考慮。”眾人於是各自收回了自己的贈品,對華歆的德行表示佩服。

華歆一向以清貧自守,俸祿賞賜都用來救濟,送給親戚故舊,家裏沒有一擔米的儲藏。朝中大臣曾經一起被賞賜了罰沒為奴的女子,而只有華歆把她們放出嫁人。曹丕為此歎息不已,並下詔書説:“華司徒是國家優秀的長者,他的行為符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今天大官們都有豐盛佳餚,只有他是簡單的蔬菜佐飯,並且很不計較。”三府建議:“舉薦孝廉,本來應以德行為標準,不再用考試經書來限制。”華歆認為:“天下*以來,六經毀壞衰敗,應當務必給以保存扶持,以發揚王道。制定法令,是用來治理衰落的事業的。現在聽任舉孝廉不用經過經學考試,恐怕經學事業就要從此廢棄。如果有特異優秀的人才,可以特別徵召使用。擔憂的是沒有那些人才,哪裏擔憂有人才而不能得到呢?”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太和五年,華歆逝世,諡號是敬侯。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