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于慎行,字無垢,東阿人。年十七,舉於鄉。御史欲即鹿鳴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辭。隆慶...

來源:國語幫 3.2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于慎行,字無垢,東阿人。年十七,舉於鄉。御史欲即鹿鳴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辭。隆慶...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于慎行,字無垢,東阿人。年十七,舉於鄉。御史欲即鹿鳴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辭。隆慶二年成進士,授編修。萬曆初《穆宗實錄》成,進修撰,充日講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於陛鹹以史官得之異數也。嘗講罷,帝出御府圖畫,令講官分題。慎行不善書,屬人書之,具以實對。帝悦,嘗大書“責難陳善”四字賜之,詞林傳為盛事。

御史劉台以劾張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獨往視之。及居正奪情,偕同官具疏諫。呂調陽格之,不得上。居正聞而怒,他日謂慎行曰:“子吾所厚,亦為此也?”慎行從容對曰:“正以公見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尋以疾歸。居正卒,起故官。進左諭德,日講如故。時居正已敗,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遺書,言居正母老,諸子復巢之下,顛沛可傷,宜推明主帷蓋恩,全大臣簪履之誼。詞極懇摯,時論韙之。由侍講學士擢禮部右侍郎。轉左,改吏部,掌詹府事,尋遷禮部尚書。

(萬曆)*年正月,疏請早建東宮,出*講讀。及冬,又請。帝怒,再嚴旨詰責。慎行不為懾,明日復言:“冊立,臣部職掌,臣等不言,罪有所歸。幸速決大計,放歸田裏。”帝益不悦,責以要君疑上,淆亂國本,及僚屬皆奪俸。山東鄉試,預傳典試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禮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累章上,乃許。

家居十餘年,中外屢薦,率報寢。卒,年六十三。贈太子太保,諡文定。

8.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於陛鹹以史官得/之異數也/

B.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於陛鹹以史官得之/異數也/

C.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於陛鹹以史官得之/異數也/

D.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講無及/史官者慎行/與張位及王家屏/沈一貫/陳於陛鹹以史官得/之異數也/

9.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之”即為他加冠。古代男子到成年(一般在二十歲)則舉行加冠禮,叫做冠。

B.“奪情”是*古代丁憂制度的延伸,意思是為國家奪去了孝親之情,可不必去職。

C.“東宮”指太子所居之宮,也代指太子。文中的“冊立”,是指讓皇帝封立太子的事。

D.“鄉試”是*古代科舉考試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舉行,人們把中試者稱為“秀才”。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一次講課後,皇帝拿出宮藏圖畫,請日講官分別題字。于慎行不擅長書法,寫成詩後,委託人書寫,並把實情告訴了皇上。其誠實的品格得到皇帝的讚賞。

B.於慎行為人正直坦蕩,對因得罪張居正而被捕的劉台,他仍去探視。對張居正不合禮制的做法,不因為張居正對自己的厚愛而放棄原則。

C.張居正被追究論罪後,于慎行致函前往逮捕他的侍郎丘木舜,為張母及諸子求請,當時的輿論認為于慎行做得對。他也因此被多次提升官職。

D.萬曆*年,于慎行兩次上書建議早立太子,皇帝惱怒,再次下嚴旨責難。于慎行不為所動,第二天又以辭官歸鄉再次勸諫,使皇帝更不高興。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居正聞而怒,他日謂慎行曰:“子吾所厚,亦為此也?”

(2)帝益不悦,責以要君疑上,淆亂國本,及僚屬皆奪俸。

【回答】

8.C

9.D

10.C

11.(1)張居正聽説後惱怒,日後對於慎行説:“你是我所厚愛的人,也這樣做嗎?”

(2)皇帝更加不高興,責備他要挾皇帝,懷疑聖上,攪亂國家的根本,將他的同僚下屬都剝奪了俸祿。

【解析】

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斷句能力。文言斷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分析,本段話意思是: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負責日講,沒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與張位、王家屏、沈一貫、陳於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參與日講,是為少見。同時可以藉助句中的一些標誌詞進行判斷,如:“故事”常用單獨來用,其後要停頓,“者”之後常有停頓,“也”一般用在句尾等等。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給文言文斷句時要注意發語詞,句末語氣詞和謂語的確定。一般情況下,發語詞前、句末語氣詞後要停頓,並列成分之間也須要停頓。分析謂語,謂語如果是形容詞,謂語後可停頓。如果是動詞,賓語後可以停頓。同時還要注意結構上的對稱,省略、對偶、反覆等修辭。特別注意“曰”“乎”“於”“而”“之”“也”“矣”“焉”“耳”“則”這些關鍵詞。

9.

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名著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幹中的修飾限制成分。D項錯誤,中試者稱為“舉人”。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備考時要積累名著、名篇作者、時代、國別、文學形象、作品主題等文學常識。解答此道題目,需要逐項審讀,按照自己積累的有關知識,判斷相關內容,是否正確;要注意各項表述中有關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張居正被追究論罪後”錯誤,應是前往抄家之時。另外多次提升官職與前事無直接關係。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比如本題,選項C來源於文章第二段,文章裏的表述是“時居正已敗,侍郎丘木舜往籍其家。慎行遺書,……”。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他日”,日後;“子吾所厚”,判斷句,你是我所厚愛的人;“為”,做。第二句中,“責以要君疑上”,狀語後置句,應為“以要君疑上責之”;“要”,要挾;“奪”,剝奪。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于慎行,字無垢,東阿人。十七歲時,鄉試中舉。御史想在為新舉子舉行的宴會上為他加冠,他以沒得到父親的許可而推辭了。隆慶二年(1568),考中進士。授職為編修。萬曆初年,《穆宗實錄》撰成,晉升為修撰,擔任日講官。先朝成例,都是由翰林大臣負責日講,沒有涉及史官的事。于慎行與張位、王家屏、沈一貫、陳於陛都是以史官身份參與日講,是為少見。他有一次講課後,皇帝拿出宮藏圖畫,請講官分別題字。于慎行不擅長書法,詩詞做成後,吩咐別人書寫好,並詳細地從實告訴了皇帝。皇帝很高興,曾經大書“責難陳善”四個字賞賜給他,這在詞林詩界傳為盛事。

御史劉台因為*劾張居正被逮捕,同僚和朋友都躲避他,唯獨于慎行前往探視。等到張居正服喪未滿奪情出仕時,他與同官便上奏勸諫。呂調陽從中阻攔,沒能遞入宮中。張居正聽説後惱怒,日後對於慎行説:“你是我所厚愛的人,也這樣做嗎?”于慎行從容自如地回答:“正是因為您厚愛我的緣故。”張居正很不高興。于慎行不久就稱病回鄉。張居正去世後,他出任原職。晉升左諭德,主持日講如故。當時張居正已被追究論罪,侍郎丘木舜前往*陵抄家。于慎行致函給他,稱張居正的母親年老,諸位兒子在覆巢之下,顛沛流離值得同情,應該推及明主覆蓋之恩,成全大臣曾經侍候皇上的情誼。話語極為誠懇真摯,當時的輿論也認為他是對的。他由侍講學士晉升為禮部右侍郎。又轉任左侍郎,改任吏部職,負責詹事府。不久,升任禮部尚書。

萬曆*年(1590)正月,上奏請求早日建立東宮,讓嫡長子出宮接受講讀教育。到了冬季,又上奏請求。皇帝惱怒,再次下嚴旨責難。于慎行不為所動,第二天又勸諫:“冊立的事,由我部負責,我們不提,是罪過。希望皇帝迅速決定大計,將我放歸鄉里。”皇帝更加不高興,責備他要挾皇帝,懷疑聖上,攪亂國家的根本,將他的同僚下屬都剝奪了俸祿。山東的鄉試,預先傳説負責考試人的名字,事後果然如此。言官便*劾禮部官員,於是禮部官員都停發俸祿。于慎行稱罪請求退休。奏章接連呈上,皇帝終於答應了。

在家居住十多年,朝廷內外屢次舉薦,均不答覆。去世,享年六十三歲。贈封太子太保,諡號文定。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