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春意掛上了樹梢蕭紅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只是馬路上融化了積雪的泥濘幹起...

來源:國語幫 2.44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春意掛上了樹梢蕭紅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只是馬路上融化了積雪的泥濘幹起...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春意掛上了樹梢

蕭紅

三月花還沒有開,人們嗅不到花香,只是馬路上融化了積雪的泥濘幹起來。天空打起朦朧的多有春意的雲*;暖風和輕紗一般浮動在街道上,院子裏。春末了,關外的人們才知道春來。春是來了,街頭的白楊樹躥着芽,拖馬車的馬冒着氣,馬車伕們的大氈靴也不見了,行人道上外國女人的腳又從長統套鞋裏顯現出來。笑聲,見面打招呼聲,又復活在行人道上。商店為着快快地傳播春天的感覺,櫥窗裏的花已經開了,草也綠了,那是佈置着公園的夏景。我看得很凝神的時候,有人撞了我一下,是汪林,她也戴着那樣小沿的帽子。

“天真暖啦!走路都有點熱。”

看着她轉過商市街,我們才來到另一家店鋪,並不是買什麼,只是看看,同時曬曬太陽。這樣好的人行道,有樹,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閉起,一切春的夢,春的謎,春的暖力……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進去。聽着,聽着吧!春在歌唱……

“大爺,大奶奶……幫幫吧!……”這是什麼歌呢,從背後來的?這不是春天的歌吧!

那個叫化子嘴裏吃着個爛梨,一條腿和一隻腳腫得把另一隻顯得好像不存在似的。“我的腿凍壞啦!大爺,幫幫吧!唉唉……!”

有誰還記得冬天?陽光這樣暖了!街樹躥着芽!

手風琴在隔道唱起來,這也不是春天的調,只要一看那個瞎人為着拉琴而挪歪的頭,就覺得很殘忍。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沒有。壞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於無腿。

世界上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於不存在,倒不如趕早把他們消滅掉,免得在春天他們會唱這樣難聽的歌。

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煙卷,她又換一套衣裳。那是淡綠*的,和樹枝發出的芽一樣的顏*。她腋下夾着一封信,看見我們,趕忙把信送進衣袋去。

“大概又是情書吧!”郎華隨便説着玩笑話。

她跑進屋去了。香煙的煙縷在門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滅。

夜,春夜,*大街[注]充滿了音樂的夜。流浪人的音樂,日本舞場的音樂,外國飯店的音樂……七點鐘以後。*大街的中段,在一條橫口,那個很響的擴音機哇哇地叫起來,這歌聲差不多響徹全街。若站在商店的玻璃窗前,會疑心是從玻璃發着震響。一條完全在風雪裏寂寞的大街,今天第一次又號叫起來。

外國人!紳士樣的,流氓樣的,老婆子,少女們,跑了滿街……有的連起人排來封閉住商店的窗子,但這隻限於年輕人。也有的同唱機一樣唱起來,但這也只限於年輕人。這好像特有的年輕人的*。他們和姑娘們一道説笑,和姑娘們連起排來走。*人來混在這些捲髮人中間,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但是汪林在其中,我們又遇到她。她和另一個也和她同樣打扮漂亮的、白臉的女人同走……捲髮的人用俄國話説她漂亮。她也用俄國話和他們笑了一陣。

*大街的南端,人漸漸稀疏了。

牆根,轉角,都發現着哀哭,老頭子,孩子,母親們……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間遺棄的人們!那邊,還望得見那邊快樂的人羣。還聽得見那邊快樂的聲音。

三月,花還沒有,人們嗅不到花香。

夜的街,樹枝上嫩綠的芽子看不見,是冬天吧?是秋天吧?但快樂的人們,不問四季總是快樂;哀哭的人們,不問四季也總是哀哭!

1936年5月

(選自《蕭紅散文集》)

[注]*大街指哈爾濱大街,當時的哈爾濱正處於日偽統治之下。

9.文章的最後兩段有何作用?(4分)

10.文中汪林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麼?(5分)

11.春天來了,卻讓人無法感到春意。文章卻以“春意掛上了樹梢”為題,作者如此安排有何用意?(6分)

【回答】

【*】

9.一方面與上文呼應,説明春意尚淺,花香未濃,嫩芽也無法在夜裏看見。(1分)另一方面也暗示雖然春已至,但並非人人能感受到春的氣息。(1分)喻指北方的人們依舊生活在冬天,依舊過着痛苦的生活。(1分)引發作者的議論,從而揭示文章主旨。(1分)

10.汪林是一位衣食無憂,心中只有自我,並不關心底層*冷暖的小姐形象。(2分)作者通過這一形象,與底層*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1分)反映了當時社會富人們的冷漠,揭示出三十年代日偽統治下社會的冷酷,反襯出下層*的**和痛苦。(2分)

11.這是作者有意為之,標題與主題相矛盾,收到了一種隱微的反諷效果。(2分)題目充滿詩意、十分浪漫,看了內容後,結果卻出乎意料,這就造成了“期待落空”,而也正是這種“期待落空”讓讀者獲得了全新的審美體驗。(2分)作者用飽含憂慮的筆觸抒寫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籲着真正的人間春意掛滿樹梢。(2分)

【解析】

9.

試題分析:“三月,花還沒有,人們嗅不到花香。”“夜的街,樹枝上嫩綠的芽子看不見”。一方面呼應上文,説明春意尚淺,花香未濃,嫩芽也無法在夜裏看見。“快樂的人們,不問四季總是快樂;哀哭的人們,不問四季也總是哀哭!”——在作者看來,雖然自然界的春意掛上了樹梢,可總是“哀哭的人們”又哪裏感受到春意呢?喻指北方的人們依舊生活在冬天,依舊過着痛苦的生活。從而揭示文章主旨。

考點: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

試題分析:作者分白天、晚上兩個時段,選取*大街、院子兩個地方描述汪林的生活。春光融融的白日,她打扮得漂漂亮亮,逛逛街,曬曬太陽,吸着煙捲,腋夾情書;晚上,又來到*大街,與外國女人説説笑笑,享受着熱鬧的都市夜生活。透過她的活動,不難看出,她內心的快樂,她建立在殷實的物質基礎之上的無憂無慮。“天真暖”,“又換一套衣裳”,她對天氣的暖是敏感的,但她對被人間遺棄的人們的“冷”和乞丐的求助聲、瞎人的琴聲、角落的哀哭聲是遲鈍的,似乎他們不曾進入她的視野。總之,作者從衣着、語言、活動等方面。廖廖數筆勾勒出汪林的形象,揭示出三十年代日偽統治下社會的冷酷,並且反襯出下層*的**和痛苦。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1.

試題分析:主要是通過對比描寫來達到這種效果的。文章開篇寫春意來到了哈爾濱,風暖人笑,花開草綠。在這樣春意盎然的背景下,卻出現了不協調的一面。汪林等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盡情地享受春意,而乞丐們艱難討飯、賣藝,這兩方面形成強大反差。再看那夜晚掩蓋下的罪惡吧。一邊是少數人徹夜狂歡、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狂歌瘋舞,一邊是大街上隨處可見的乞丐們飢餓交迫、貧病交加、哀號動地,這地方已沒有真正的春天。蕭紅以“春意掛上了樹梢”為題,正是用飽含憂慮的筆觸抒寫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籲着真正的人間春意掛滿樹梢。

考點: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能力層級為探究F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