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在閲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

來源:國語幫 3.03W

問題詳情:

14.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在閲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

14.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閲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絡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悦讀”有形有*、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聖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鮮明,在閲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閲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閲讀”。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③不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回答】

讀海•做人

海,遼闊無垠。這一頃無邊無際的海面,有時風平浪靜,猶如一位温柔的女子,深藍的海水好像她深情的眸子,含情脈脈,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海鳥在海面上鳴歌,悦耳動聽;小海龜在沙灘上追逐玩耍,其樂無窮。平靜的海,昭示着大自然的*。

於是乎 ,我想到了做人。做人有時也應當心平氣和,修身養*,不可不管青紅皂白就火冒三丈,這樣於事於人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凡事都以平靜的心態去面對,以冷靜的手段去處理,皆大歡喜也。

海,遼闊無垠。這一頃無邊無際的海面,有時也會波浪濤天,好似一位發怒的壯漢,澎湃的海水是他心中洶湧的熱血,嚴肅冷酷。整個氣氛也隨之激烈起來。狂風席捲海洋,那些弱不禁風的海龜都回家了;海鳥卻依然如故地在海面上引吭高歌,為這首交響樂伴奏;還有那些屹立在海中的礁石,雖然身軀被猛烈的狂流*得日益光滑,但它們無怨無悔,因為它們仍能堅定地接受挑戰。澎湃的海,表現出大自然的殘酷。

於是乎,我想起了做人。做人有時也該雷厲風行,這一點可考驗某個人的膽略和能力。若事事都平常對待,草草收兵,會讓人永遠知己不知彼。

海,遼闊無垠。但你知道是什麼造就了它的博大嗎?那是因為它能夠吸納眾小溪流,若它只是固步自封,那它只會成為一頃死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廣闊的海,提示了大自然的奧祕。

於是乎,我想到了做人。人應該有着比海更廣闊的胸懷,也應當吸納他人之言,博採眾長。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樣,我們自身才會不斷完善、充實。

閲讀海的過程,也正是人成長的歷程。我們應用一生的時間去讀海,學海的精神。學她的處變不驚,學她的雷厲風行,學她的博大深沉,然後踏踏實實地走好自己的路。

【解析】

試題分析:這是一則材料作文。首先應審材料,確定立意。材料給我們列舉了現代社會中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紙質書閲讀,互聯網和多媒體都是我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這是每一位考生都非常熟悉的生活體驗,每一考生都將有話可説。題目要求請圍繞自己的閲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閲讀。這就需要考生結合自己的閲讀經歷,描述自己對“青年人閲讀方式“的態度,鮮明表達觀點。這道作文題目有着高區分度,讓每一位有閲讀經驗的考生都將有話可説。考生可以從推崇傳統閲讀中的紙張*芳來寫,也可以從現代社會高壓力快節奏下的“碎片化閲讀”的優勢來談。在素材的列舉上,有閲讀經驗的孩子可以寫一些冷門作家和綱外經典,課外閲讀經歷不多的孩子,只談課本中的名著給自己帶來的感悟亦不跑題。此外,樂於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輕人,可以描述自己接受互聯網教育,或者觀看公開課、紀錄片的經歷,闡述其在青春年華給自己求學、價值觀形成帶來的影響。更可從2010年全國卷作文題目中談及的“深閲讀”和“淺閲讀”的角度,描述兩者皆存的合理*:在當今社會背景下,人們對深閲讀保留的情懷,以及淺閲讀的方便快捷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多個角度,實難跑題。當然,對於想拿高分的同學來説,不跑題是最低層面的要求。作文會被判定到哪一個等級,和考生選取的素材、事例有着重要的關聯。所以,作文分數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考生課外閲讀的功底。2016年的天津卷雖不如2015年浙*卷作文“文章與人品”那般,要求考生深入瞭解作家極其作品,分析作者的人品和作品的格調是否一致。但是依舊給了未來備考的學生更多啟示:閲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一環。有了深厚的閲讀積累,面對高考作文的“人文類”題目,方能得心應手,信手拈來,取得高分。

【考點定位】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典例拓展】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幾種方法:1.從抓關鍵句入手。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反覆出現的句子),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如:

例1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説:“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讀這則材料,就要注意貝利先後兩次回答“下一個”時所處的情景,要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説“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為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後説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勇於進取,奮鬥拼搏的精神。抓住這一點立意即可。

例2: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於南方。席上啖菱,並殼入口,。或曰:“啖菱須去殼。”其人自護其短,曰:“我非不知;並殼者,欲以清熱也。”問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後山,何地不有?”

“其人自護所短”便是關鍵句,這一關鍵句意在告訴人們“自護所短”是要不得的,因此可以較容易地得出結論:不可自護所短。若抓不住這一關鍵句而讚頌北人不同凡響的壯舉就偏題了。

2.從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閲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繫,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

比利時國王和王后有一次宴請成名以後的愛因斯坦,派馬車伕去火車站接站,車伕一直等到車站的人散盡的時候,也沒有接到愛因斯坦,就獨自趕車回到了皇宮,他剛剛回來,就看到愛因斯坦衣着樸素、風塵僕僕地步行趕來了。

3.從材料情感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敍述、説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如: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怪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於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讚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為: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為:敢於懷疑、敢於大膽創新等,就明顯偏離題意。

4.從辨明關係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繫的。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係,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例如:

一位大學生,在校花銷吃緊,寫信向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兒子與父親之間是一種特別的關係,作為他的同學給他寫信,要勸導、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關係,不要在“花銷緊”要節約方面大做文章。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