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魯迅曾説:“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你...

來源:國語幫 2.45W

問題詳情:

17.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魯迅曾説:“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你...

17.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魯迅曾説:“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種關聯?你自己與“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相關聯,試結合上述問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題目;不要脱離材料內容和含義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回答】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

遠方是山,遠方是河,是泰山嗎?是密西西比河嗎?無數的人們,是尼采、荷馬、塞萬提斯?還是旭日陽剛、西單女孩、福島50人守候核電站?

“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這是衝破多少“鐵屋子”的鬥士魯迅給予我們的智*。

遠方是無盡的,人們也是無數的,都與我的視野、我的智慧、我的悟得有關。或許給我鼓舞,或許給我支撐,或許給我靈*。

遠方的一個聲音,振聾發聵。梭羅説:“簡單,簡單,還是簡單。”於是他來到瓦爾登湖,來到簡陋木屋,來到山水之間。他微笑着開墾,他*在雨棚,一粒豆子都是他的孩子,一隻南瓜就是他的睡牀,一隻小鳥親切地啄他手中的土豆。

梭羅與我有關,他告訴我什麼叫淡泊,什麼叫洗盡鉛華,什麼叫自然是人類的上帝。

遠離喧譁,遠離機器,遠離狡詐,這難道不是給予我們思想的支撐與生命的內涵?

無數的人們如滿天的星斗閃爍,無盡的哲思永遠在召喚我們的道德守望。是卡夫卡嗎?是雨果嗎?是荷爾德林?是海德格爾?

忘不了那在《地洞》裏沉思的卡夫卡,那疲弱的軀體如何擔當了深刻的思想的重量?那犀利的筆觸如何穿越了時空的隧道?他甘願住在地底下的防空洞裏思考:為何巴爾扎克説“我要摧毀一切”,而他卻説“一切都在摧毀我”?為何他説“一切的學校與社會都在扼殺我的個*”?他是不容於當時的社會與宗教,於是他選擇了作家與筆。他是穿越時空的一隻個*的眼睛。

個*的卡夫卡的眼睛,給予我人活着的意義——永遠地表現個*,個*,個*。卡夫卡啊,與我有關,他讓我們每一個人有了尊嚴與人的尊重。

當尼采説“沒有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我們懂得了反省自己;當伏爾泰説“我沒有王權有什麼關係,我有一支筆”,我讀懂了文字文明的意義;當蘇格拉底説“我走在雅典的集市上,這裏有多少東西是我不需要的啊”,我懂得了人生不在物質,而在精神的意義。

無數的人們的知行,與我的思想、我的靈魂、我的活着的意義有關。

我唱《春天裏》,是否讀出了農民工的艱*?我唱《青花瓷》,是否讀出了古典的優雅?我唱《回家》,是否讀出了西單女孩的守候與*持?

無盡的遠方,是燦爛的星斗;無數的人們,是浩瀚的海洋。都與我有關,或境界,或思維,或*守。

沈德潛有言:“有第一等襟抱,有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那份真*情,那份道德律,難道與我無關嗎?

【解析】

試題分析:

一、審題指導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出自大師魯迅的《且介亭雜文末集?這也是生活》,2005年“感動*”頒獎晚會主持人曾經引用過這句話。無論何時重温魯迅先生當年説的這句話,永遠撥動着人們的心絃,讓我們有很多的感悟。這個文題的構思角度頗多。

二、構思指導

(一)構思角度一:心中有他人,眼裏有世界;關愛他人,奉獻社會。 正如材料所説,每個人都與“我”有關,因為我們都是社會的一部分,都是祖國的一個成員,都是世界的一分子。記得美國作家海明威説過:“沒有人是座孤島,獨自一人,每個人都是一座大陸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一小塊泥土被海捲走,歐洲就少了一點,如同一座海島少一些一樣;任何人的死亡都是對我的縮小,因為我是處於人類之中。”這句話和魯迅先生的名言多麼相似!所以可以正面立意,呼喚“愛心與奉獻”。

(二)構思角度二:樹立高度的責任感,肩擔天下。這更是一種大境界,一種大氣魄。放眼歷史,那些彪炳千秋的偉人,哪一個不是有高度責任感,以天下為己任的人呢?他們認為天下蒼生的疾苦與己有關,國家的興亡與己有關,所以才憂國憂民,救百姓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在和平繁榮的新時代,我們同樣需要樹立責任意識,職業責任、社會責任、國家責任。有人曾經説過,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並正在形成的兩大精神:一是以生命至上為核心的仁愛精神,二是以社會參與和承擔為核心的責任意識。“80後”、“90後”的這一代青年絕不是“自私的一代”,而是有責任感、有獻身精神的一代。汶川地震救災前線上有他們的身影,*奧運志願者中有他們匆匆的步履,*閲兵式上有他們颯爽的英姿„„反面批駁角度(寫駁論文,先破後立,破立結合)

(三)構思角度三:批駁“個人渺小”説,呼喚從“我”做起,滴水匯成大海。材料中有這句提示語:“這裏的‘我’是指我們每個人自己,‘我’的存在對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有影響。”這句話是説每個人都可以為社會發揮力量。而現實中有一類人覺得自己的力量太弱小了,弱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覺得有我一個不多沒我一個不少,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殊不知,一個人的力量固然是有限的,但無數人的力量卻是不可估量的,滴水匯入大海,就擁有了大海的力量。如:感動*人物叢飛、陳曉蘭、魏青剛、林秀貞、孟祥斌、李麗、徐本禹、李桂林夫婦、唐山十三農民兄弟等等。正是這些平凡的普通人,正是這滴滴水流才匯成了愛的海洋。

(四)構思角度四:批駁錯誤的情感價值觀,呼喚“與我有關”的高尚品行。文題中有“當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人們的情感和價值觀越來越多元的時候”這樣的提示,暗指人們受各種觀念的影響,如金錢觀、名利觀、情感不必專一觀等。寫法上可以針對這些現象剖析挖掘,寫深寫透。比如媒體上曾經披露的這些現象:黑心棉做的被子,致癌的牙膏,蘇丹紅的鹹鴨蛋,避孕*喂的黃鱔,陳化糧的米飯,叫賣不停的假礦泉水,坑害人命的假煙假酒,害死嬰兒的毒奶粉,吃死病人的假*„„所有這些,反映出一些人價值觀的扭曲,他們的心中只有自我,只有私慾,唯利是圖,喪盡天良!在他們心中只有“金錢和我有關”,而他人生命“和我無關”,所以才視別人的生命如草芥,導致了一個個不應發生的悲劇的發生。

(五)構思角度五:批駁自私自利、“與我無關”論,呼喚無私。“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代表着人與人的交流不一定越來越多,關係不一定越來越近,人們變得反而自私與冷漠。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自己與他人沒有關係,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哲保身。二戰時一位牧師曾這樣寫道:“當納粹來抓*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人;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當他們來抓貿易工會主義者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不是貿易工會主義者;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我保持沉默,因為我是新教徒;當他們來抓我時,已無人替我説話了!”其實,過於“自我”就是孤立自己;相反,助人就是助己。

考點: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 E。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