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6-8三個問題(9分)(一)課內文言文閲讀遊褒禪山記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

來源:國語幫 2.83W

問題詳情:

二、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6-8三個問題(9分)(一)課內文言文閲讀遊褒禪山記王安石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

二、閲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回答6-8三個問題(9分)

(一)課內文言文閲讀

遊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於是予有歎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餘於僕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 舍:居住 B.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窮:達到盡頭 C.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 觀:觀察 D.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輔佐,幫助

7.下列對有關常識和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浮圖,又叫“浮屠”,此處是和尚的意思;慧褒,是唐代一

個高僧的法名。“褒之廬冢也”,廬冢,廬是屋舍,冢是墳墓。 B.古人的稱謂較多,稱姓、稱名、稱字、稱書齋名、稱官職、稱籍貫等等。不少時候是“兼

用”,如《遊褒禪山記》:“廬陵蕭君圭君玉”,廬陵,是指此人的出生地;蕭,是姓;君圭,是字;

君玉,是名。 C.古人作文起稿,寫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以後謄寫時才把姓名寫出。“臨川王某記”一句中,“臨川”是王安石的籍貫,“某”代王安石。 D.“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至和”是以皇帝的年號記年的。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或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通過對碑文的考察和探究,認為現在的褒禪山以前可能被人稱作“花山”。 B.作者反思自己沒能盡情享受到遊覽樂趣,其根本原因是太依賴外物的幫助。 C.作者認為做事情,“志”“力”“物”是成功的關鍵,三者缺一不可。 D.作者認為做學問要效法古人,一定要深入廣泛探究,深思慎取方能有所收穫。

【回答】

6. 選C  C.觀:景觀。 7. 選B  B.君是尊稱。。 8. 選C  B.作者認為沒有能夠盡情享受遊覽樂趣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缺乏堅定的意志。故選B。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