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讀下段文言,回答後面題。(19分)杭州龍井院訥齋記【宋】蘇轍錢塘有大法師曰辯才,初住上天竺山,以天...

來源:國語幫 2.03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讀下段文言,回答後面題。(19分)杭州龍井院訥齋記【宋】蘇轍錢塘有大法師曰辯才,初住上天竺山,以天...

文言文閲讀。讀下段文言,回答後面題。(19分)

杭州龍井院訥齋記

【宋】 蘇 轍

錢塘有大法師曰辯才,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吳越。吳越人歸之如佛出世,事之如養父母,金帛之施,不求而至。居天竺十四年,有利其富者,迫而逐之,師忻(同“欣”)然捨去,不以為恨。吳越之人,涕泣而從之者如歸市,天竺之眾,分散四去。事聞於朝,明年,俾復其舊。師黽俛(mǐn miǎn:勉強)而還,如不得已。吳越之人,爭出其力,以成就廢缺,眾復大集。

無幾何,師告其眾曰:“吾雖未嘗爭也,不幸而立於爭地。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門也。天竺之南山,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汝舍我,我將老於是。”言已,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聲動吳越。人復致其所有,鑱(chán))嶮堙圮,築室而奉之。不期年而荒榛巖石之間,台觀飛湧,丹堊炳煥(紅瓦白牆,**鮮明),如天帝釋宮。師自是謝事,不復出入。高郵秦觀太虛名其所居曰“訥齋”。道潛師參寥告予為記。

予聞之,師始以法教人,叩之必鳴,如千石鍾;來不失時,如滄海潮。故人以“辯”名之。及其退居此山,閉門燕坐,寂默終日。葉落根榮如冬枯木,風止浪靜如古澗水,故人以“訥”名之。雖然,此非師之大全也。彼其全者,不大不小,不長不短,不垢不淨,不辯不訥,而又何以名之?雖然,樂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辯而貴其訥,此眾人意也,則其以名齋也亦宜。系之以詞曰:

以辯見我,既非見我。以訥見我,亦幾於妄。有叩而應,時止而止。非辯非訥,如如不動。諸佛既然,我亦如是。

14.對下列各句中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涕泣而從之者如歸市  市:集市

B.汝舍我,我將老於是  舍:拋棄,放棄

C.策杖而往,以茅竹自覆  策:拄,拄着

D.故人以“辯”名之  名:命名

15.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初住上天竺山,以天台法化吳越  /  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

B.吳越之人,爭出其力  /  天之蒼蒼,其正*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C.山深而木茂,泉甘而石峻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D.不辯不訥,而又何以名之  /  之二蟲又何知!

16.下列對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大法師辯才在天竺山寺廟居住了十四年,後被人威逼而被迫離開,但他仍能高高興興地離開,一點也不感到遺憾。

B.辯才法師晚年禪居天竺南山,不再四處雲遊,辭去了講經的事務,於是大家把他的禪房命名叫“訥齋”。

C.本文名為記“齋”,實則記人。記述了辯才法師作為佛門高僧對於佛法禪旨的領悟,以及受其教化的吳越百姓對其愛戴。

D.作者認為,無論以“辯”或“訥”來命名辯才法師都是不全面的,也找不到一個恰當的名稱來全面概括法師。

17.翻譯下列句子(10分)

(1)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門也。

(2)雖然,樂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辯而貴其訥,此眾人意也。

【回答】

14.B

15.D

16.B

17.(1)久居而不去,使人以己是非彼,非沙門也。(2)雖然,樂其出而高其退,喜其辯而貴其訥,此眾人意也。

【解析】

14.

試題分析:在文言文閲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B項解釋不正確,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內容可知,B項,築舍,建房。所以選B。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此類文言虛詞題,一般要結合具體語境,去判定某一虛詞的具體用法和意義。A用、拿/表目的,用來。B代詞,他們/用於選擇句中,表推測,還是。C表並列,並/錶轉折,可是、但是。所以選D。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此題要注意人物的事蹟是否張冠李戴,事件的時間是否準確,人物*格陳述是否恰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選項相關的句子,仔細地進行對照,找出其中的差異。B項,“訥齋”其名是秦觀秦少游起的。所以選B。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7.

試題分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範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去(離開、離去)、使(讓、叫)、以(認為、以為、覺得)、是(對、正確、肯定、認為……對/正確)、非(錯、否定、認為……錯/不對/不正確)” “樂(喜歡、以……為樂)、其(他)、高(讚賞、以……為高)、喜(喜歡、以……為喜)、貴(讚賞、以……為貴)”。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錢塘縣有個大法師名叫辯才,原先住在上天竺山,用天台宗的教義教化吳越一帶的百姓。吳越一帶的百姓歸附他就像佛祖出世一樣,奉養他像自己的父母一樣。老百姓佈施的金銀布帛,不用他求,都主動送去。他居住天竺十四年,有人認為他富有而有利可圖,於是威逼併驅逐他,辯才法師高興地離去,一點也不感到遺憾。吳越一帶的百姓,哭泣着跟隨他就像奔向集市一樣,而天竺山寺廟的信徒,四散離去。朝庭聽到了這件事,第二年,叫辯才法師回到原來的天竺寺,法師勉強回到了原來的寺廟,好像非常無奈。吳越的百姓,爭相出力,補充寺廟裏缺失的物品,修補毀損的設施,於是,原來的信徒們又全都集中到了這裏。

住了沒多久,辯才法師告訴眾徒弟説:“我雖從不爭什麼,但不幸處在了爭訴的地方。如果長久地住在這裏而不離去,讓別人議論我對而別人錯,這不是僧徒的做法。天竺山的南面,林深木茂,泉水甘甜,石壁陡峭,你們給我築一間廟,我將終老在這裏。”説罷,便拄着禪杖往那裏去了。用茅草和竹木蓋房,他的名聲震動了吳越一帶的百姓,於是百姓們出力出物,剷平了陡峭坍塌的地方成平地,打算修築一間禪房讓他居住,不到一年時間,在荒蕪的地方,築起了一間台*飛動,紅瓦白牆,**鮮明,像天帝的宮殿的禪房。辯才法師從此辭謝了講經的事務,也不再外出雲遊。高郵縣的秦觀給法師居住的禪房命名叫“訥齋”。道潛法師請我為“訥齋”寫一篇記。

我聽説辯才法師起初用佛法教化眾人,眾人問他,他無不回答,就像千石大鐘;從不錯失時機,就像大海的潮汛。所以人們用“辯”來命名他。等到他身退居住天竺山,整天閉門*,就像冬天的枯木一樣,綠葉盡落但根鬚茂盛,就像深洞的澗水,風平浪靜。所以人們用“訥”來命名他。即使這樣,也不能用來概括辯才法師的全部。他的全部應該包括,不大不小,不長不短,不垢不淨,不辯不訥,那麼又用什麼來命名他呢?雖然如此,那麼喜歡他出世又讚賞他引退,喜歡他的“辯”又讚賞他的“訥”,是百姓們共同的心聲,那麼用它來命名這個齋房也是合適的。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