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西農附中的高二年級學生這學期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很多同學選出了以下他們喜愛的先賢名句:(...

來源:國語幫 7.63K

問題詳情:

22.西農附中的高二年級學生這學期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很多同學選出了以下他們喜愛的先賢名句:(...

22.西農附中的高二年級學生這學期花了大量的時間學習《先秦諸子散文》,很多同學選出了以下他們喜愛的先賢名句

(1)當仁,不讓於師。

(2)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對於上面的句子,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你從上面句子裏選出兩句或三句形成立意,併合理引用,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回答】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沖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然而,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總有些像《論語》一類的書籍雖早已褪去了華麗的**,顯得古老陳舊,但實則它與我們的距離並不遙遠。                                

——題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衞靈公》。《論語》中有許多簡單的道理需要我們去感悟與實踐。它用的文字往往言簡意賅,但其藴含的道理絕不會同表面一樣容易。就像《論語·衞靈公》中記載的,孔子的學子之一子貢,曾問了孔子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意思是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使人終生奉行的呢?孔子用商量的語氣對他説:“其恕乎!”什麼叫“恕”呢?孔子又用了八個字解釋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那麼也就是説,做任何事,都要推己及人,將心比心,不要強人所難,更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用現如今的話説,就是要學會寬容。

《*日報》曾刊登過這樣一件事:一位少年在公交車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員讓他擦掉。少年感到很難堪,不願去擦。女售票員給了他個台階下,自己用紙把痰擦掉了。事後少年很後悔,他給報社寫了封信,表示向這位售票員道歉。這件事告訴我們,得理且讓人。寬容的感化常比劍拔*張的作用要恆久得多。如果她不這麼做,而是硬逼少年去擦痰,結果會是怎樣的呢?也許,不用我説,也可以想象得到。正因為女售票員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所以以寬容之心完美的化解了這件事。

怎樣算寬容呢?就是要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換位思考,包容他人;就是要學會忘記。因為剋制*的寬容,不是真正的寬容,它不能從根源癒合心靈的傷口。只有那種不記、不究的寬容,才是寬容的真正境界。

 “其恕乎!”——就一個“恕”字,教會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如何適應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目標;就一個“恕”字,就是我們自己的一幅健康的心電圖,是這個世界的一張美好的通行*。讓我們學會如何去寬容別人吧!得過且過,我們的生活才會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人着想,人也會為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會更加*,幸福,並充滿了快樂。

                                                                           ——後記

【解析】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名句都是含藴豐富,可以引發讀者悠遠想象的話。要想寫好這篇由富有哲思的話引發出來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層次地挖掘話語的含義。命題要求“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實則是引導考生結合自己的感觸與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內涵的基礎上自主進行組合,從“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鑑今,古為今用,激活名句的內在生命力。

點睛:考生應審題準確,完成題目要求。作文要求的關鍵是在六個詩句中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併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寫作時應明確每個詩句的立意,然後選出兩三個在立意上有內在邏輯關聯的句子確定出一個立意,可尋每個句子立意的共同點,因果關係等。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