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戰爭打得很苦,一個連的兵力被吞噬。敵人的*火還...

來源:國語幫 1.88W

問題詳情: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戰爭打得很苦,一個連的兵力被吞噬。敵人的*火還...

(三)文學類文本閲讀(14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戰爭打得很苦,一個連的兵力被吞噬。敵人的*火還在猛攻,連長放下望遠鏡,掏出煙,指指身後的山崖,對身邊的丁二娃説,看到了吧,那有一線天,不怕死就從那攀上去,或許有救;還有就是做假投降,等敵人上來和他們同歸於盡。

   丁二娃想了想,説,聽你的連長,我這命,活着是你的,死了是閻王的。

    連長拍着丁二娃的肩説,好小子,下輩子若帶兵,我還帶你。

  丁二娃嘿嘿地笑,黑一塊白一塊的臉,到處是憨相。

  鬼子的又一輪衝鋒開始了。連長把十幾顆手榴*依次捆在內衣裏。連長瘦,穿上衣服和沒捆一個樣。

  丁二娃也想像連長那樣往腰間捆,可是辦不到,沒有了,他除了有七顆子*,別的什麼都沒有了,這讓他很沮喪,有一身的力氣沒處使,只等着送死。

  連長捆好手榴*,他回過頭對丁二娃説,娃子,你上一線天吧,全國解放那天,你給我立個碑,也好在人世留個念想兒。丁二娃聽了連長的話,打了個立正,連長,丁二娃誓死陪你戰鬥到底!

  鬼子越來越近了,前一排已經直起了腰身。

  二娃,把前邊那個*官幹掉。連長説。二娃躲在樹後,只一抬手,那個*官應聲倒下。二娃退下來,跑向南邊的陣地,還是手起*落,又一個鬼子應聲倒下。

  鬼子開始小心了,他們由站着迫近改為匍匐前進,而二娃的子*也快用完了。

  二娃只有在死去的戰友身上尋找武器,正翻着,就聽連長哼了一聲,之後倒在了他的腳下。二娃看到,一顆子*,正中連長的眉心,就像小時候,媽媽在姐姐的眉心點上個小紅點。

  媽的小日本!二娃向着鬼子的隊伍甩了兩*,可是子*太貴重了,就剩三顆了,由不得他浪費。他勉強在一戰友身下翻出一顆手榴*,迅速拋了出去。隨着轟隆一聲巨響,二娃突然改了主意,何不趁機逃跑,逃跑可比和敵人同歸於盡更有賺頭。二娃看一眼連長説,連長,反正你也死了,我就不跟你去了,我會給你報仇的!他把剛才對連長的許諾忘個一乾二淨。

  二娃雙手遮住嘴巴對着鬼子喊,別開*,我們投降!

二娃又喊,我們身上都捆着手榴*,你們若開*,就連你們一起炸飛嘍。

  鬼子真就沒有開*,但也沒有向前半步,二娃趁機把連長抱起放在戰壕沿上,只露出上半身,兩邊用戰友的屍體支撐着。連長的頭一直傲立着,不偏也不倒,兩眼怒目圓睜,身旁的戰友也簇擁着他,如同抬一部轎子,去和小日本算賬。陣地靜了下來,小鬼子在一步步靠近,而這會兒的二娃,已經不在連長的身邊了,他憑着一身好功夫,兩腿蹬住崖壁,雙手倒換着,一點一點攀上一米寬、二十幾米高的一線天。

幾乎是一眨眼的光景,鬼子上來了,他們戰戰兢兢、層層疊疊圍住了連長,判斷他是否還活着,就在他們舉棋不定,想上前試試連長還有沒有氣息時,不知從什麼方向,*來三*,一*打死鬼子為首的*官,一*打翻了想試連長是否還活着的那個士兵,而第三*則打在連長腰間那捆手榴*上。

  頓時,數聲*,火光沖天,一朵朵紅磨菇瞬間綻放,染紅了半個陣地。

        (有刪改)

7.下列對這篇小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的分析和鑑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4分)

A.連長為丁二娃指出了兩條路,他希望丁二娃選擇生路,因為丁二娃很年輕,而且非常服從命令。

B.文中寫連長往身上捆手榴*時,強調“連長瘦,穿上衣服和沒捆一個樣”,是為結尾鬼子被炸死埋伏筆。

C.連長被子*擊中的眉心使丁二娃聯想到媽媽在姐姐的眉心上點的小紅點,這個細節表現出了戰爭的殘酷。

D.丁二娃最後僅剩下三顆子*這個情節非常重要,與後文的三*相呼應,可見此處並非閒筆,體現了作者的精心構思。

E.本文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連長和丁二娃打鬼子,暗線是鬼子步步緊逼連長和丁二娃,雙線交織使小説主題更加深刻。

8.小説中丁二娃是一個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4分)

9.有人認為小説的標題應該是“第三條路”,也有人認為小説的標題應該是“英雄”,你認為哪一個標題更合適?請結合文本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理由。(6分)

【回答】

(A項強加因果。E項無中生有,就沒有明暗兩條線索。)

8.

①忠誠勇敢。連長跟他説有兩條路時,他選擇了陪連長戰鬥到底。

②為人憨厚。文中有對他的肖像描寫“黑一塊白一塊的臉,到處是憨相”。

③*法精準。連長讓他*擊誰,都是一*命中;最後三*也是準確無誤。

④機智變通。他在連長死後故佈疑陣,引敵人上鈎,消滅很多敵人。他沒有死守與連長的約定,改變主意決定留得有用之軀,為連長報仇。

(每答出1點得1分,答出任意3點即可得4分。每點必須由概括和分析兩部分組成,只有舉例不給分,只有概括也不給分。)

9.(示例一)以“第三條路”做標題更合適。①使主人公丁二娃形象更加鮮明。連長指出了兩條路,丁二娃卻找到了第三條路,從而表現出他的腦筋靈活、善於變通。②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閲讀興趣。看完題目,讀者在閲讀中就會有意識去尋找“第三條路”,但謎底卻直到結尾才揭曉,有戲劇化效果。③有利於深化文章主旨。文章讚揚了丁二娃堅定而又善於動腦的戰鬥精神,“第三條路”正是對這種精神的集中表現。

(示例二)以“英雄”做標題更合適。①有利於突出主人公羣像。本文中的主人公不只丁二娃一個,連長也是主人公,用“英雄”做題目更有概括*。②英雄事蹟貫穿全文情節。全文都是圍繞兩位主人公的英雄表現來寫的,文題相符。③有利於凸顯文章主旨。連長以身殉國,丁二娃全身而退,結局雖然不同,但都是值得讚揚的大英雄,表達了對他們的禮讚。

人物,情節,主旨各2分,觀點1分,理由1分。認為哪個合適都可以,但不明確寫認為哪個更合適的扣1分。)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