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題。(20分)目   送龍應台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

來源:國語幫 3.2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題。(20分)目   送龍應台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題。(20分)

目    送

龍應台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裏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鈎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裏,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羣裏,我無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揹着一個五顏六*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裏。

十六歲,他到美國做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裏,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也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交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交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隻立着一隻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我回*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啟動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説:“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着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裏,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着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米。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9.下列對散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4分)(     )

A.這篇散文以生活中極為常見的一個鏡頭“目送”為線索,切入點很小,很普通,引發了對親情、對人生的感悟,筆觸精緻,令人歎服。

B.“他們是幼稚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這句話揭示了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終點必聯繫另一個起點。

C.本文在對親情的敍寫上傾注了太多感*,缺少理*的冷靜審視與思索,使作者一直沉浸在悲傷之中。

D.“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作者以斜風細雨烘托慘痛別離的心情,再連用兩個“深深”將自己對父親的難捨和失去父親的痛心直接抒寫出來,使深情的描寫與抒情、議論自然融合到一起。

E.文中的“我”,是母親,也是女兒。長長的牽引的目光中,那漸行漸遠的背影,藴積着的是目送者漸遠漸濃的至深親情。

10.作者圍繞“目送”寫了哪些情景?請簡要概括。(6分)

11.文中出現兩次“不必追”的文段,文字相同,那麼,這兩段文字包含的情感內涵和在文中結構上的作用也相同嗎?請簡要分析。(4分)

12.這篇散文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但是《目送》與《背影》所表達的主題還是有所不同,請做簡要分析。(6分)

【回答】

【*】

9.CD

10.全文主要敍説了記憶中的六個目送親人的情景:                           

(1)目送兒子上小學;

(2)目送十六歲的兒子去美國做交換生時通過機場安檢;

(3)目送兒子坐公交車去上大學;

(4)目送送自己到大學報到的父親駕車離開;

(5)目送生病住院坐在輪椅上的父親被推進自動玻璃門;

(6)目送去世父親的棺木被推進爐門。

11.不相同。第一次是感慨兒子與自己感情的疏離,“不必追”是一種抉擇上的果斷,也是基於鬆手的一種理*;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2分)第二次有對兒子更有對父親的感慨,“不必追”是基於告別的一種理*,也是一種情感上的收藏;結構上,總括全文,引人深思。(2分)

12.

(*僅供參考,學生若作答在理可酌情給分,建議每點2分)

(1)《背影》講述的是父子兩代的情感,着力表現真摯的父子深情。而《目送》牽繫三代,表達了對兒子的愛,對父親的愛,以及父親對作者的關愛。

(2)《背影》傳達出是個人對親情的感*認識。而《目送》在對親情感*敍寫的基礎上,傾注了作者一種理*的思索,並將其上升為一種人類普遍的體驗和關懷。

(3)《目送》穿透了人世離別的世俗情感表層,觸及到了生活與親情的本原,是對生活的一種頓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成長、*、年老、去世,這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在能陪伴他的時候珍惜,盡心盡力,在他離開你的時候祝福,這就是人生。

【解析】

9.

試題分析:C. 文章有理*思考   D. 沒有議論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概括主要內容題,全文主要敍説了記憶中的六個目送親人的情景,按照時間順序簡要概括出來即可。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

11.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語句作用題,通過對比分析二者在內容作用和結構作用兩個方面的不同之處。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2.

試題分析:

這兩篇文章題材雖然相同,但表現的主題卻又有所不同。本題六分,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其異同。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化閲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鑑賞探究 F。

知識點:現代文學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