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目 送龍應台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

來源:國語幫 1.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目 送龍應台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目  送

龍應台

       華安上小學第一天,我和他手牽着手,穿過好幾條街,到維多利亞小學。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裏的蘋果和梨樹都綴滿了拳頭大小的果子,枝丫因為負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樹籬,時常,鈎到過路行人的頭髮。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場上等候上課的第一聲鈴響。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媽媽的手心裏,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們是幼兒園的畢業生,但是他們還不知道一個定律:一件事情的結束,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

鈴聲一響,頓時人影錯雜,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麼多穿梭紛亂的人羣裏,我無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個嬰兒同時哭聲大作時,你仍舊能夠準確聽出自己那一個的位置。華安揹着一個五顏六*的書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斷地回頭;好像穿越一條無邊無際的時空長河,他的視線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會。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門裏。

十六歲,他到美國作交換生一年。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

他在長長的行列裏,等候護照檢驗;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

現在他二十一歲,上的大學,正好是我教課的大學。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願搭我的車。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有時他在對街等候公車,我從高樓的窗口往下看:一個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一會兒公車來了,擋住了他的身影。車子開走,一條空蕩蕩的街,隻立着一隻郵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我的落寞,彷彿和另一個背影有關。

博士學位讀完之後,回*教書。到大學報到第一天,父親用他那輛運送飼料的廉價小貨車長途送我。到了我才發覺,他沒開到大學正門口,而是停在側門的窄巷邊。卸下行李之後,他爬回車內,準備回去,明明激活了引擎,卻又搖下車窗,頭伸出來説:“女兒,爸爸覺得很對不起你,這種車子實在不是送大學教授的車子。”

       我看着他的小貨車小心地倒車,然後噗噗地駛出巷口,留下一團黑煙。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裏,一口皮箱旁。

每個禮拜到醫院去看他,是十幾年後的時光了。推着他的輪椅散步,他的頭低垂到胸口。有一次,發現排泄物淋滿了他的褲腿,我蹲下來用自己的手帕幫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糞便,但是我必須就這樣趕回台北上班。護士接過他的輪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輪椅的背影,在自動玻璃門前稍停,然後沒入門後。

我總是在暮*沉沉中奔向機場。

火葬場的爐門前,棺木是一隻巨大而沉重的抽屜,緩緩往前滑行。沒有想到可以站得那麼近,距離爐門也不過五公尺。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我掠開雨濕了前額的頭髮,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後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選自《意林》,有刪改)

1.第一自然段,作者寫了一路所見的“果樹秋熟”的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2.依據文本,分別用8個字概括出華安在兒童、少年、青年等三個不同時期和“我”分別時或同路時的表現與心理變化過程。

3.聯繫上下文,説説下列兩句話在文中表達的意思。

   (1)終於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後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乎不見。

   (2)直到車子轉彎看不見了,我還站在那裏,一隻皮箱旁。

4.畫波浪線的段落不僅筆法細膩,而且飽蘸情感,請簡要分析。

5.本文以“目送”為標題,請簡要分析“目送”在文中的寓意與作用。

【回答】

1.為引出第二段定律併為全文的感情基調作鋪墊;烘托全文人生成長過程中的厚重感。

2.不斷回頭,依依不捨;照例擁抱,感情勉強;行同路人,緊閉心扉。

3.(1)表現出少年華安有意迴避母親目光的複雜心理。(2)表現出作者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獨和無奈之情。

4.“巨大而沉重”和“緩緩”表現出作者沉重而悲痛的心情。“不過五公尺”表現出作者對親人的難捨與留戀。“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內”的情景渲染了作者心境的淒涼。疊詞的運用強化了作者對親人深深的愛與永恆的思念之情。

5.本文寫了6次“目送”,以“目送”為題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目送”是線索;“目送”揭示主題;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能永遠相扶相伴,每個人各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我們要儘早地解讀和萬分珍惜親人間在世的緣分,也要理解和學會——走好自己的路)。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