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題(19分)梭羅木屋張 煒梭羅的《瓦爾登湖》,幾年前我看了。我得承認這是一本不會...

來源:國語幫 9.13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題(19分)梭羅木屋張 煒梭羅的《瓦爾登湖》,幾年前我看了。我得承認這是一本不會...

閲讀下面的文段,完成16―19題(19分)


梭羅木屋


張  煒


梭羅的《瓦爾登湖》,幾年前我看了。我得承認這是一本不會消失的書。不是因為它有什麼驚心動魄的主題和思想,也不是聳人聽聞的事件和故事,更不是令人沉迷炫目的才華。它的不可磨滅,是因為作者透過文字所表現出的那種怪倔異常的思路,那種執拗的不願苟同*,那種認真而非矯情的實驗精神。


他在林中生活了一年左右,而且那片林子離人煙稠密的康科德鎮很近,在當年步行也不過三十分鐘;現在步行大概二十分鐘即可。據許多人回憶,那一陣的梭羅時不時地到愛默生家飽餐一頓,並在回去時帶走大量吃物。再説那裏有一個美麗的湖泊,湖裏有魚,梭羅常常垂釣。


總之在那裏住一年二載不是想像的那麼困難。瓦爾登湖邊也絕非蠻荒老林。我見過真正的苦難。瓦爾登湖邊的苦太不算什麼了。這是一個書生之苦,多少有點“為賦新詞強説愁”的意味。


他的動人,在於精神。一個沒有出路的大學生,一個被人嘲諷的年輕人,採取了近乎極端的方式,給眼前的文明世界來了一傢伙。這需要勇氣、勇敢,需要敢為人先的那麼一種倔氣和拗氣。這才不容易。在一個文明世界敢於放棄,自我流放,敢於自願地走向所謂的落魄,這絕沒有什麼好事在等着他。誰如果不信,就破罐子破摔地來一次試試。生命的實驗不是鬧着玩的,它形成的缺損,破洞,大多數時候不可修補。


梭羅去瓦爾登一場,其實不過是一次行動的宣言,這宣言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寫在大地上,寫在了瓦爾登湖上。


我來到了瓦爾登湖。


我不想誇張,而是實實在在地説,我極少看到過這麼美麗的湖。它看上去既不過大又不過小,而是正好。在視野裏,它正好。碧綠碧綠,無一絲污染,四周都是高山,山上被綠*全部覆蓋。湖的南面就是那片有名的林子了,梭羅就在那裏親自動手蓋了一幢小木屋。這座小屋吸引了多少人的注意,引出多少意趣,已經是人人皆知了。它必有其特別之處,這是肯定無疑的。當年梭羅費盡心思搭起的屋子早已坍塌,後來林子裏又建起了一幢小木屋,並且與當年的一絲不差。不僅如此,而且裏面的陳設也一一依照原樣。


現在與過去的不同處,除了人去屋空之外,再就是小屋前面添了一尊梭羅雕象。他在那兒伸着手,好像在繼續向人們訴説倔犟的理由,不服從的理由。棕黑*的木屋和雕象,簡樸得就像梭羅自己。從小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屋內的擺設:一牀,一椅,一桌。這些都在他的書中寫得明白。


這屋子太小了,屋裏的設備也過於簡單了。這是因為一切都服從了主人迴歸自然、一切從簡的理念。他反覆闡述道:一個人的生活其實所需甚少,而按照所需來向這個世界索取,不僅對我們置身的大自然有好處,而且對我們的心靈有最大的好處。一切的癥結都出在人類自身的愚蠢和貪婪上。人的一切最美好的創造,無不來自簡單和淳樸。


他的理念是美的,因為飽受現代病摧殘的當代人,越來越明白過分地消耗資源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惡果,明白我們自身與大自然*相處的重要*。


因此我得説,我在瓦爾登湖畔看到的小木屋,是人世間最美的建築之一。它非常真實,就像梭羅那麼真實。而我們知道,時下的世界上,有諸多東西都是謊言堆積起來的。


作為一個作家和詩人,梭羅並沒有留下很多的創作;但是他卻可以比那些寫下了“皇皇鉅著”的人更能夠不朽。因為他整個的人都是一部作品,這才顯其大,這才是不朽的根源。


他是一個如此放鬆的人,親近自然,與周圍的一切和善相處。他在當年出門時幾乎從不鎖門。他發現來光顧這間小屋的人也大致友好,他們既不破壞也不拿走這裏的東西。他覺得一切既是大地所賜,那麼他也就沒有理由將這些東西據為己有。他把木屋向着世界開放。


而今我看到的卻是一個鎖閉的小屋。他離我們遠去了,於是後人就把他的小屋禁錮起來。


張煒《六位作家呆過的地方》(本文有刪節)


16.“小木屋”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説“我在瓦爾登湖畔看到的小木屋,是人世間最美的建築之一?”(6分)


 


 


17.解釋下面兩句話的含意。(4分)


   (1)“這是一個書生之苦。”


 


   (2)“他把木屋向着世界開放。”


 


18.文中説“他的動人,在於精神”。就全文來看這種精神的內涵是什麼?(4)


 


19.最後一段在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特點?對錶現文章的主旨有什麼作用?(5)


 


 

【回答】

16.簡樸。(2分)小木屋淨化着人們的心靈,是美好的創造。(4分)


17.(1)精神的苦悶而非物質的(2)融入自然、*共享的親身實踐。(各2分)


18.①勇於實踐自己的人生理想②對現代社會物質至上的憂慮(各2分)


19.運用了對比襯托(虛實對應)的手法,(2分)使曾經的美好和如今的現實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梭羅的敬意和對現實的失望。(3分)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