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烏*自刎(節選)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脱,謂其騎曰:...

來源:國語幫 1.45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烏*自刎(節選)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脱,謂其騎曰:...

文言文閲讀。

烏*自刎(節選)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騎。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脱,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為諸君潰圍,斬將,刈(yì割)旗,三勝之,令諸君知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圍之數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

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項王與其騎會為三處,漢*不知項王所在,乃分*為三,復圍之。項王乃馳,復斬漢一都尉,殺數十百人。復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

於是項王欲東渡烏*,烏*亭長艤船待,謂項王曰:“*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東子弟八千人渡*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獨籍所殺漢*數百人。項王身亦被十餘創。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户,吾為汝德。”乃刎而死。

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節選自《史記 項羽本紀》)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縱*東父兄憐而王我                    憐:可憐

B.持短兵接戰                            戰:戰爭

C.項王身亦被十餘創                      被:遭受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乃:才

12.以下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能表現項羽勇猛善戰的一組是 ()

① 身七十餘戰,未嘗敗北

② 於是項王大呼馳下,漢*皆披靡,遂斬漢一將

③ 項王乃馳,復斬一都尉,殺數十百人

④ 縱*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⑤ 乃刎而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②④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項羽兵敗逃到東城,手下只剩二*名騎兵,他感慨今昔,不由發出了“天之亡我,非戰之罪”的悲歎。

B.為了*自己的失敗結局並非不會打仗,項羽率兵幾番衝殺,斬將殺士,重創漢*,讓部下很是佩服。

C.司馬遷肯定了項羽消滅暴秦的偉業,但也為項羽的結局深感惋惜,希望後世能從項羽的故事中吸取教訓。

D.烏*亭長停船等候項羽,但項羽自感無顏見*東父老,拒絕他的勸説,而與部下棄馬步行作最後的拼殺。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②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③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回答】

11.C         

12.B

13.C

14.①縱使他們不説(什麼),我項籍難道在心中沒有羞愧嗎?(“縱”、“獨”、“於心”的倒裝)

② (項羽)驕傲自大,誇耀戰功,只知道運用自己的智謀而不學習古人的經驗。(省略的主語、“自矜功伐”、“師古”)

③太子和知道這件事的門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給他送行。到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定語後置、名詞動用、“祖”)

【解析】

11.         

【試題分析】A項“縱*東父兄憐而王我”“憐”,憐惜、憐愛。B項“持短兵接戰”“戰”,交戰、作戰。D項“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乃”,於是、就。這是考核課本中實詞的題目,高考文言翻譯的大量要點都出自課本中的重點詞,對課本中的重點詞語一定要加強記憶。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象比較多,所以答題時一定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中,結合上下文及本句語法關係來推斷實詞的含義。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12.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以下句子分為四組,全都能表現項羽勇猛善戰的一組是”,可知本題考查人物形象,速讀題幹,明確要求,對象是“項羽”,特點是“勇猛善戰”。題幹中沒有提出限定條件,也就是説直接或間接的都可以,④ 縱*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説的是*東父老對項羽失敗後的態度;⑤ 乃刎而死,説的是項羽失敗後自己的做法。因此選擇B項。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思路點撥】篩選、提取關鍵信息:(1)表現人物行為舉止的信息:人物形象(2)體現人物思想主張的信息;(語言) (3)展現人物*格情趣的信息; (4)反映人物誌向抱負的信息;(5)體現人物才智品質的信息;(事件) (6)作者或外界對人物評價議論的信息褒揚讚賞?貶斥批評?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C項“太史公曰: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可以看出司馬遷對項羽的結局並未感到惋惜,認為是他咎由自取。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如本題根據司馬遷“豈不謬哉!”,可以推斷司馬遷對項羽的結局並未感到惋惜,認為是他咎由自取。

14.

【試題分析】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縱”,縱使;“獨”,難道;“於心”的倒裝。第二句中,“自矜功伐”省略的主語(項羽);“師古”,學習古人的經驗。第三句中“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後置;“白衣冠”名詞動用,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祖”, 路神。同時要關注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籍”“太子”“賓客”“易水”。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比如“籍”“太子”“賓客”“易水”。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於心”的倒裝;“自矜功伐”省略的主語(項羽);“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後置。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