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

來源:國語幫 1.9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

閲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題。(5分)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故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不愛,而求其為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

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君以無愛利求民之死力而令行。明主知之,故不養恩愛之心而增威嚴之勢。                                 (《韓非子·六反》)

23.第一則材料中體現的觀點與孟子的          思想是類似的。(1分)

24.比較兩則材料君主對百姓的態度。(4分)

                                                                              

【回答】

23.民本(1分)

24.①荀子看到了*的力量,認為要想讓百姓“為己用,為己死”,為了君主的利益,就必須愛護百姓,行利民之政,體現了荀子的民本思想(2分);②而韓非子主張君主對百姓用*裸的威壓手段和血淋淋的鞭撻去驅使百姓為我所用,這是典型的法家靠威懾役使百姓的思想(2分)。

參考譯文:

君主,是百姓的源泉,源泉清澈水流就清澈,源泉污濁水流就污濁。所以擁有國家的人卻不能愛護百姓,不能有利於百姓,反倒要求百姓親近愛戴自己,是辦不到的。百姓不親近愛戴自己,反倒要求百姓為自己使用,為自己賣命,是辦不到的。

君主上級對於民眾,有災難就用他們賣命,安定太平時就使他們竭盡全力。……君主憑着沒有仁愛有利的辦法求取民眾賣命而命令卻能貫徹執行。明白的君主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不培養恩愛之心而增強威嚴之勢。

知識點:先秦諸子百家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