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根據以下材料,選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月有*晴圓缺,世人悲喜因...

來源:國語幫 2.94W

問題詳情:

7.根據以下材料,選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月有*晴圓缺,世人悲喜因...

7.根據以下材料,選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月有*晴圓缺,世人悲喜因之而生,但月亮還是那個月亮。

【回答】

還是那個月亮

一個多月前的七夕夜,在電話中對友説,要不,找個葡萄架去聽聽牛郎織女的情話?友愣怔幾秒笑笑説:哦,記得小時候啊……

不過是一句玩笑話。

除了玩笑還能怎麼?這瞬間跳躍的懷舊火苗已足以令小夥伴們驚詫一番了,彷彿冷不丁就穿越到了很古老的曾經,像説故事一樣的——在古老的曾經啊,我們躺在竹涼牀上數星星流螢,到葡萄架下聽夜風掀動葉子的悄語輕聲,在中秋月圓夜擺貢果放河燈,分吃月亮一樣圓圓的大月餅。

這樣細碎的情節,要是説給九零後的毛毛,她保準嗤之以鼻,保險公司都推出中秋賞月險了,連QQ農場都能用虛擬的瓶子捉螢火蟲了,她會説,時代進步了,搞那懷舊幹嘛。

可是,日子是記憶的堆疊,失去那些温暖的碎片,就像浸在漫了一地的白月光裏,沒有往事笛音的引領,何以找到心底的故鄉?毛毛們哪裏懂得。

有段時間,博客裏選播了一首老歌《月之故鄉》,幾個小女生的合唱,流水一樣明澈纏柔,像月光下一泓清亮的淺溪,緩緩地流過山涯草地,高崗和丘陵。後來某一日,收到旅居美國的友人查工的郵件,他説幾乎每天都要到我博客去聽那首歌,一遍一遍地聽,聽得心都碎了,思鄉呵。我懂那種感情,彷彿看見他坐在有月亮的窗前,默然無語,淚眼迷濛,故鄉的橋啊樹啊人啊,都在月光中浮現,紛紛在他眼前過電影。

我不思鄉,因為我從未遠離,我思念的是遠逝的親人。很久以前的那個中秋夜,我一個人在屋外看月亮,白髮的奶奶在屋內切月餅,爾後她踮着一雙小腳,蹣跚踱到門邊,聲音顫顫地喊:“快回來啦,吃月餅啦。”轉頭看去,她倚門而立的身影一團墨*,落在屋內燈光裏的影子扁薄蒼老,頭頂那一縷鑲了亮光的白髮像冬天乾枯的蘆葦。那一刻我想哭。我仰頭望月,月圓而白,恆久常在,奶奶呢,老得讓我心痛。忽而想到,眼前這一刻,這時光深海中極微小的一滴浪沫,會成為未來日子裏心*且珍貴的回憶。那幅圖景自此在我心底烙成了一朵梅花,我知道,她在我心底開放的時間,將和我的生命一樣長久。

月*讓人沉醉,也讓人懷憂。“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寫於宋神宗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節。1076年的蘇軾,從杭州外任已五年。這年中秋,他在密州超然台飲酒賞月,“*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子由是他的弟弟蘇轍,彼時在濟南任職,兩兄弟已五年不見。中秋月,桂花酒,長空浩渺,飛霜流銀。他在超然台上醉了,一半為酒,一半為月,醉得痛快,也醉得憂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睹月思人,思念更深長。

還是那一輪明月。700多年後的清乾隆庚子年中秋節,蘇州人沈復攜芸娘賞月於滄浪亭。二人在亭中鋪毯而坐,守園人在不遠處煮水烹茶。“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俗慮塵懷,爽然頓釋。”而在另一箇中秋節後的明月夜,沈復和友人登上放鶴亭,“但見木犀香裏,一路霜林,月下長空,萬籟俱寂。”星爛抱琴而來,趁月*撫了一曲《梅花三弄》;憶香袖出鐵笛,嗚咽吹之,月下亭台,天上人間。惜那樣美好的夜晚,也只如露珠瞬間晞滅。

一輪明月照了九州照千古,千古也不過一*指,世上紛紛已千年。

幾年前的中秋,在友家摘了滿懷桂花,兩人在月*中出門,找了一塊校園的空曠草地,坐下來靜靜地看月亮。月亮大而圓,銀輝皎皎,美如新人,但她的真實年齡,據科學測算已有45億多歲!還是那個月亮啊,45億年前的月亮,蘇軾的月亮,沈復的月亮,有奶奶在燈下切月餅的月亮,讓遊子思鄉的月亮!

在古老又長青的月亮之下,人,山川草木,世間一切生靈,只有坦然珍惜這活過的一生,享這月輝,享這寧靜,享這共一輪明月的友情,才不算辜負了來去一場。

我和友不説話,傻傻地看着月亮,想很多人,想很多事,想他們大概也在想着我們,想我們故去的人事*流,歲月長河,心底水一般柔和寧靜。微風在身邊兜來兜去地親密圍繞,白月光散作了滿塵世的縹緲淡霧,靜靜沉澱下來,似在等待一曲笛音將它吹破。

桂花香裏,一切皆好。

【解析】

試題分析:一、審題立意

這是一道具有思辨*、比喻*的作文題,三個分句之間彼此關聯,形成張力。“月有*晴圓缺”,説的是客觀現實和自然規律,有變化流動的特*。“世人悲喜因之而生”,是説世人觸景生情,主體情感隨客體變化而變。“但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是説客體並不因主體認知、情感的變化而變,也不因自身的外部變化而改變其本質屬*。這句話包含多組矛盾,主要矛盾是主體的情感認識與客體的本質屬*(主觀*與客觀*)。因景生情,是人之常情,也是一種審美狀態。人處於審美狀態時,往往會觸景生情,移情於物,對客體的認識往往也會產生一定的變異,但客體並不隨之而變。這句話還隱含一些次要矛盾,有情與景、主體與客體、審美與現實、變與不變、形態與本質等。可以順向立意:客體不隨主體情感、認識的變化而變化。也可逆向立意:雖然客體不變,但主體會賦予客體以意義,“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二、判分

1.判分原則

從考場實際情況出發,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對每一位考生負責。判分時不能只憑題目或個人主觀喜惡給分,而要結合具體內容和評分標準,理*客觀地賦分。議論文重在評判其富有見解、理*思辨和分析説理能力,記敍文重在評價其構思、細節、文采、意藴等寫作技巧和寫作智慧。

2.判分等級

一類卷63分以上;二類卷56~62分;三類卷49~55分;四類卷42~48分;五類卷28~41分;六類卷27分以下。

3.特別説明

(1)判定文章是否切題,主要看文章是否抓住了這句話包含的主要矛盾“主觀*與客觀*”。 要進入二類卷及其以上,必須兼顧“變與不變”的關係。如果對“主觀*與客觀*”有所涉及,但沒有成為文章重心,原則上不超過47分。如果全文對“主觀*與客觀*”沒有任何涉及,視為偏題,原則上不超過41分。

(2)議論文重點判斷是否圍繞材料命意進行了分析和論*。如果能圍繞主要矛盾進行分析,或聚焦於某層面生髮議論,無明顯缺陷,判為一類卷。能就中心論點展開分解與剖析,並能在分析説理的基礎上得出有一定意義的結論,在行文上略有瑕疵,判為二類卷。如果觀點比較正確,論*分析比較簡單,形式上中規中矩,判為三類卷。如果只是簡單堆砌事例,基本不作分析,雖然切題,也只判為四類卷。明顯硬貼標籤,四類卷以下。

(3)記敍文重點判斷所描寫的人、事、物是否體現材料的內涵,對暗釦材料的作文更要謹慎賦分。因文體的特殊*,記敍文要進入一類卷,立意的深刻、獨到不是必備條件。

4.個案處理

①確認為抄襲,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與原作相同,最高不超過20分;內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過10分。

②寫成詩歌的,一律提交組長處理。記敍文或議論文文體模糊不明,視為五類卷;文體不倫不類,且語文素養較差者,視為六類卷。

③完篇而字數不足,正常評分之後,再扣字數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滿3分為止;明顯未完篇的文章,視篇幅和內容的實際情況而定,但最高不能超過46分(不滿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數不足分。

④遊戲高考、遊戲人生、語言格調低下的“問題卷”,評分最高不得超過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題完篇,評分最高不得超過20分;如果內容惡俗不堪,評分最高不超過10分。

⑤卷面、錯別字扣分,每錯(別)一字扣1分,扣滿5分為止。

⑥不寫作文題目的,扣2分。

【考點定位】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技巧點撥】這是一則材料作文,對於材料作文,考生寫作時應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總結出材料的主旨,緊扣材料,從材料的主旨出發,選好角度,確立一個具有相當新意、深意的觀點,才能勝出。在平時複習中要注意積累各類型材料作文的特點及審題立意的方法,熟練掌握並使用“主旨領悟法”“關鍵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細節切入法”“多向發散法”等審題立意、提煉觀點的技巧。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