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立於山頂,凌駕萬物而得...

來源:國語幫 3.05W

問題詳情:

26.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立於山頂,凌駕萬物而得...

26.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立於山頂,凌駕萬物而得遊目騁懷之樂,蔽於雲霧濃厚;

安於山谷,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困於井口狹小。

【回答】

在陽光與*影中潛行

光與影總是相伴,就像一個人生命中的悲歡,身處的順境與逆境一般。

李清照在愛情美滿的時光裏,展露才華,享受幸福,在南渡後國破家亡的困境中亦能成就傑作,留*芳於後世。她在陽光裏感受温暖,也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由此可見,無論身處順境或困境,我們都應以全心綻放,努力讓生命開出花來。 同樣是才女,蕭紅的一聲竟比李清照坎坷得多。她的一生甚至沒有一段完整的愛情,一個幸福完滿的婚姻。伴隨她走過一生的只是些零碎的幸福回憶與巨大的傷痛,和她的文字。我想,她一生最幸福的時光大概是她和蕭*在一起的日子吧,這也是她身處“陽光”中,被温暖的時光。在那裏,在她的文字裏,留下了那段美好的回憶。而在蕭紅身處戰亂,度過餘生的那段歲月裏,她同樣也留下了令人讚歎的文字。終其一生,與文字相伴。也正是她不朽的著作,讓她生命之花的*芳久久飄散於人間。在“光與影”的交替中,她成就了自己,這點與李清照是極為相似的,而且她們的一生都被文字緊密串聯着。 

難道在陽光與*影中潛行的,只有那些名人?在我們身邊就有呀!你看過那些在石縫中夾生的花草嗎?它們是如此的平凡,幾乎無人願意駐足聆聽它們生長、開放的聲音。

世上所有的花草,不都是由種子萌芽生長而來的嗎?而那些渺小的生命,不因身處困境,就被黑暗淹沒,而是探出頭來,從黑暗中尋找光明。如果那些種子原本就被播種到温暖潮濕的土壤中,沐浴着陽光,是否會生長的更好?  

西培尼士曾説:“人處患難之境,如香草之受壓榨則*芳愈烈。”李清照就是如此,在困境中更顯其才華。但我們如何才能在困境中綻放自我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好的心態。“樹欲靜而風不止”,禪宗一則公案説得好:風動幡動都不是,而是心動。將心態穩住,生活中的挫折便可安然應對,也不會由於情緒不定,致使自己的才華被埋沒了。李清照若是陷入悲傷之境無法自拔,又怎會有超凡的傑作?  

讓我們在陽光與*影中潛行,無論身處順境或是困境,都全心綻放自我,如林清玄所言:“我們要以全心綻放,以花的姿態*自己的存在。”這樣,成功才會離你更近!

【解析】

試題分析:要想寫好材料作文,就必須認真審視材料,設法找出材料中有關立意的點滴“標識”,反覆揣摩命題人既定的寫作“走向”,儘量做到“順竿子往上爬”,把握最佳立意角度。本則作文,應先理解其寓意。山頂和山谷代表了一高一低的人生境界。“凌駕萬物而得遊目騁懷”這一句展示了人生高處的非凡而開闊的視野,比如科學家、學者等學識淵博的一類人;“居住木屋而知芳草花林之*”這一句傳達的是普通人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的真切實在的美好。同時客觀認識到個人的侷限*,每個人都可能受到所處位置與領悟水平的限制,也就是材料中的:“蔽於雲霧濃厚”即脱離實際或紛繁雜亂,“困於井口狹小”即知識狹窄或目光短淺。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人生而平等,不應以知識、能力、社會地位與價值為標準去貼標籤,社會需要多元化的發展。無論人生境界高地,都不必嘲諷或羨慕別人,理應發現並熱愛自己世界裏的閃光點。因此,材料的深層含義是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世界觀,並且對此作了較為合情合理的回答。而有了世界觀,自然需要對應的方法論,這兩個是哲學研究的重要範疇。行文時,主體為闡述材料中的世界觀,昇華部分可以辯*否定、創新突破、聯繫發展等角度切入。世界觀:無論人生境界高低、處境好壞,所聞所感都有其美好與侷限*。不必豔羨他人通曉古今中外,紛繁中有雜亂,不必自卑於所見甚淺,踏實平淡也有韻味。方法論:客觀地對待周遭的世界,不卑不亢,欣然笑對;好也罷,壞也罷,只是相對的,應該熱愛而不失理*地認真經營自己的世界。最重要的是保留美好的同時,嘗試努力突破自己的侷限*,探索心的世界,以提高人生的可能*。

立意點提示:

(1)無論眼界高低,無論處境好壞,所聞所感都有其美好與侷限*; 

(2)不必豔羨他人通曉古今中外,紛繁之中有雜亂; 

(3)不必自卑於所見甚淺,踏實平淡也有韻味; 

(4)熱愛並理*客觀地對待自己所處的世界; 

(5)正確對待順境與逆境;

(6)用辯*的眼光看待事物

【考點定位】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技巧點撥】一、抓關鍵句法。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關鍵*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評議*語句。二、明確褒貶法。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藴含着命題者的褒貶情感,審題時學生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細緻體會命題者的感**,這樣才能根據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找對象法,即從文中不同的對象入手進行立意。比如本題,可以抓“立於山頂”“安於山谷”這兩種處境的得與失,分析“山頂”“山谷”“雲霧濃厚”“井口狹小”的寓意,然後再進行立意。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