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祖國山河淪陷,生靈塗炭。楊絳和錢鍾書人在國外,心在國內。他們時刻思...

來源:國語幫 3.0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祖國山河淪陷,生靈塗炭。楊絳和錢鍾書人在國外,心在國內。他們時刻思...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祖國山河淪陷,生靈塗炭。楊絳和錢鍾書人在國外,心在國內。他們時刻思念着祖國,思念着親人。他們面對國破家亡的情勢,寢食難安。他們恨不能長了翅膀,快點飛回親人的身旁。

上海已淪陷——這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八一三”抗戰結束。**隊撒離上海,日本侵略者進駐上海造成的。上海淪陷後,日寇在其所佔領的南市.閘北、虹口、楊浦、浦東等地到處設立關卡,沿蘇州河各橋口更是崗哨林立,戒備森嚴,許多地段被日*闢為*事*戒區。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其餘部分和法租界。因英、關、法等國是中立國而未被日*佔領,但是處於日*的四面包圍之中,故有“孤島”之稱。

一九三八年九月,法國郵船阿多士11號正駛向*。楊絳和錢鍾書告別了法國的友人,與女兒錢瑗一起,乘坐在這艘輪船上。在回國的路程中,楊絳帶着女兒到上海省視父親。船到上海,她由錢鍾書的弟弟和另一親威接到錢家。錢鍾書赴*清華大學工作。

楊絳對自己的父親有了更深的瞭解,她的女兒圓圓亦受到外祖父的萬般寵愛,請看以下楊絳的追憶:

父親在上海的朋友漸漸減少。他一次到公園散步回家説,傳楊某(父親自指)眼睛瞎掉了。我吃驚問怎會有這種謠言。原來父親碰到一個新做了漢奸的熟人。沒招呼他。那人生氣.罵我父親眼裏無人。有一次我問父親,某人為什麼好久不來。父親説他“沒臉來了”。因為他也“下海”了。可是抗戰的那幾年,我父親心情還是很愉快的,因為愈是在艱苦中,愈見到自己孩子對他的心意。他身邊還有許多疼愛的孫兒女——

父親不許稱“外孫”或“外孫女”,他説,沒什麼“內孫”“外孫”。他也不愛“外公”之稱。我的女兒是父親偏寵的孫女之一,父親教她稱自己為“公”而不許稱“外公”。缺憾是母親不在了,而這又是唯一的安慰。母親可以不用再*心或勞累。有時碰到些事,父親不在意,母親料想不會高興,父親就説,幸虧母親不在了。

有一天,錢鍾書回來滿面愁容,説是他的爹爹來信,叫他到湖南藍田去,當英文系主任,同時又可以侍奉父親。原來早些時候,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應他的老友廖世承的懇請,到湖南藍田幫他創建國立師範學院。錢鍾書來滬探親期間。他父親頻發函電,稱自己老病,要几子也去藍田教書。以便照料自己。恰好師院院長廖世承來上海,他反覆勸説錢鍾書去當英文系主任,一邊伺候父親,一邊授課,公私兼顧。

楊絳認為清華這份工作不易得。他工作未滿一年,憑什麼也不該換工作。錢鍾書並不願丟棄清華的工作。但是他媽媽、他叔父、他的弟弟妹妹等全都主張他去。他也覺得應當去。楊絳卻覺得怎麼也不應當去,他應該向家人講講不去的道理。

楊絳和錢鍾書在出國的輪船上曾吵過一架。原因只為一個法文"bon”的讀音。她説他的口音帶鄉音。他不服,説了許多傷感情的話。楊絳也盡力傷他。然後她請同船一位能説英語的法國夫人公斷。夫人説楊絳對,錢鍾書錯。楊絳雖然贏了,卻覺得無趣,很不開心。錢鍾書輸了,當然也不開心。

常言道:“小夫妻船頭上相罵。船杪上講和。”他們覺得吵架很無聊,爭來爭去,改變不了讀音的定規。他們講定.以後不妨各持異議,不必求同。但此後幾年。他們並沒有各持異議。遏事兩人一商量,就決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楊絳。他們沒有爭吵的必要。可是這回楊絳卻覺得應該爭執。

楊絳等錢鍾書去了錢家,就一一告訴了自己爸爸.指望聽爸爸怎麼説。可是她爸爸聽了臉上漠無表情,一言不發。楊絳是個乖女兒。爸爸的沉默啟她深思。她想,一個人的出去就是一輩子的大事,當由自己抉擇。別人只能陳説別人的道理,不該干預。尤其不該強迫他反抗父母。她記起他們夫婦早先制定的約定,決計保留自己的見解,不勉強他。

一九三九年秋,楊絳的弟弟從國外回國。這時,楊家已在蘇州靈巖山“繡谷公墓”購得一塊墓地,她父親帶着楊絳姐妹和弟弟一起回蘇州,安葬母親。

(摘自羅銀勝(楊絳傳》)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 文章第二段點明上海淪陷的日期——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表明這是一個特殊的時刻,自然引出下文傳主楊絳來到上海。

B. 楊絳的父親剛正不阿,痛恨漢奸。他被漢奸誹謗“眼睛瞎”;某人“下海”做漢奸。他就與這個漢奸斷絕了來往。

C. 楊絳的父親公平對待子女,疼愛孩子。他不許有“內孫”與“外孫”之別,教外孫女稱自己為“公”,表現出他對孩子的親近與疼愛。

D. 文中引用楊絳的回憶文字,其中提到楊絳的母親已經去世。文章結尾一段寫楊絳和她的家人回蘇州安葬母親,照應前文,結構嚴謹。

1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正確的兩項是

A. 日本佔領上海後。在上海南市、閘北等地多處設置關卡戒備森嚴,多地被日*劃為*事*戒區,因此,上海被稱為“孤島”。

B. 在遭到日本鐵蹄踐踏,祖國山河淪陷之時,楊絳與錢鍾書人在國外,但心在國內,時刻思念着祖國與親人,於是他們選擇了回國。

C. 抗戰的那幾年裏,楊絳父親還是很愉快的,因為在這種艱苦環境中,子女對他更加關心,是孩子們給了他生活的希望。

D. 錢鍾書要到湖南藍田一邊教書一邊侍奉父親錢基博,這樣一來,楊絳與錢鍾書之間產生了矛盾,楊絳不讓錢鍾書離開上海。

E. 對於錢鍾書的“出去”的矛盾,楊絳告訴了父親,她父親對於他們夫妻之間的生活矛盾,不置可否,保持沉默。啟迪楊絳深思。

12.對處理楊絳和錢鍾書之間的矛盾,楊絳有哪些辦法?請結合文意簡要概括。

【回答】

10.A

11.BE

12.①對於分歧可以各持異議,不必求同;②遇事兩人一起商量,一起決定,不全依某個人;③大事由各自抉擇,不勉強錢鍾書,讓錢鍾書保留自己的觀點。

【解析】

10.試題分析:A. 文章第二段點明上海淪陷的日期——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表明這是一個特殊的時刻,自然引出下文傳主楊絳來到上海。“引出下文楊絳來到上海”理解過於牽強,根據對原文的理解,錢鍾書和楊絳的回國是出於對祖國和親人的眷顧。

11.試題分析:A. 日本佔領上海後。在上海南市、閘北等地多處設置關卡戒備森嚴,多地被日*劃為*事*戒區,因此,上海被稱為“孤島”。根據原文的理解,上海被稱為孤島的原因是,日本圍戰了租界。C.抗戰的那幾年裏,楊絳父親還是很愉快的,因為在這種艱苦環境中,子女對他更加關心,是孩子們給了他生活的希望。原文“他身邊還有許多疼愛的孫兒女”,選項對原文理解不夠全面。D. 錢鍾書要到湖南藍田一邊教書一邊侍奉父親錢基博,這樣一來,楊絳與錢鍾書之間產生了矛盾,楊絳不讓錢鍾書離開上海。根據原文的意思,楊絳對這件事是保持中立的。

點睛:實用類文本閲讀5選2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文章特*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點和論述類文本閲讀基本相同,注意“詞語”“句子”“文段內容”和“主旨”的分析。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概括不當,多考核行文的語言風格,篇章的結構,引用等手法的運用。此題的選項主要是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內容和篩選文中信息類試題,考生要注意認真研讀文本,準確理解作答,本題可以作答為:對於分歧可以各持異議,不必求同;遇事兩人一起商量,一起決定,不全依某個人;大事由各自抉擇,不勉強錢鍾書,讓錢鍾書保留自己的觀點。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