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路温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裏監門,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

來源:國語幫 2.72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路温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裏監門,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路温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也。父為裏監門,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稍習善,求為獄小吏,因學律令,轉為獄史,縣中疑事皆問焉。太守行縣,見而異之,署決曹史。又受《春秋》,通大義。舉孝廉,為山邑丞,坐法免,復為郡吏。元鳳中,廷尉光以治詔獄,請温舒署奏曹掾,守廷尉史。會昭帝崩,昌邑王賀廢,宣帝初即位,温舒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其辭曰:“臣聞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獄之吏是也。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於世,忠良切言皆鬱於胸,譽諛之聲日滿於耳;虛美薰心,實禍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賴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飢寒之患,父子夫妻戮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獄亂之也。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絕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驅,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上善其言,遷廣陽私府長。內史舉温舒文學高第,遷右扶風丞。時,詔書令公卿選可使匈奴者。温舒上書,願給廝養,暴骨方外,以盡臣節。事下度遼將*範明友、太僕杜延年問狀,以其言無可取,罷歸故官。久之,遷臨淮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

(選自《漢書·賈鄒枚路傳》,有刪節)

10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

B.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

C.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

D.秦之時羞/文學好/武勇賤/仁義之士貴/治獄之吏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

1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有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字,古代男子或女子讀書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稱呼對方的字,表示尊敬。

B.《春秋》,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相傳由孔子編訂,是*古代儒家經典,亦是*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

C.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兩種科目,孝是孝悌之人,廉是清廉之士,後來合稱孝廉。也用於指被舉薦的士人。

D.元鳳,年號名,古代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患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要更改年號。

1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路温舒少年時很好學。父親讓他去牧羊,他就採集蒲草,裁成簡牘的形狀,用繩子編綴起來,在上面寫字。

B.路温舒斷案才能較高。他做小獄吏時,乘機學習律令,後升轉為獄史,縣中每遇到疑難案件,都向他請教。

C.路温舒主張崇尚仁德。他上書宣帝,建議廣開言路興太平之風,減省法令條文,放寬刑罰,廢除刑訊之獄。

D.路温舒一心報效天子。他曾主動上書請求隨使者出使匈奴,但是由於杜延年等人的阻止,結果沒有成行。

1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太守行縣,見而異之,署決曹史。

(2)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

【回答】

109.C

110.A

111.C

112.(1)太守巡查各縣,見到他認為他很獨特,委任他擔任決曹史一職。

(2)因罪受刑的人到處都有,每年處以大辟之刑的人數以萬計,這是仁聖之政受到損害的原因。

【分析】

10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此類試題解答時,是先疏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秦之時”表示時間,“羞”“好”句式應該對稱,“賤”“貴”句式對稱,排除B項、D項。結合“遏過”分析,“正言”不應該斷開,結合句意內容分析,排除A項。句意:秦統治的時候,輕視文獻經典,喜歡武力和勇猛,鄙視仁義之士,尊崇刑獄之官;正言進諫被當做誹謗,指陳過失被看做妖言。故選C。

1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瞭解並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A項,“古代男子或女子讀書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錯誤。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後取字。故選A。

11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C項,“興太平之風”不是建議的內容。結合文本內容“唯陛下除誹謗以招切言,開天下之口,廣箴諫之路,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寬刑罰,以廢治獄,則太平之風可興於世,永履和樂,與天亡極,天下幸甚”分析可知,“興太平之風”是結果。故選C。

112.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行”,巡查;“而”,連詞,表承接;“異”,意動,認為……獨特;“署”,代理或暫任、試任某一官職。(2)“被”,遭受、蒙受;“之”,助詞,的;“徒”,……的人;“比肩”,並肩;“而”,連詞,表修飾;“計”,計算;“歲”,每年(名詞作狀語);“以”,介詞,用;“大辟之計歲以萬數”(狀語後置句);“此”,代詞,這;“之所以”,……(結果)是因為;“傷”,損害;“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判斷句)。

【點睛】

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脱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採取忽略或籠統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後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於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於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路温舒,字長君,是鉅鹿縣束里人。他的父親做束裏的監門,讓路温舒去牧羊,路温舒就採集水中的蒲草,裁成簡牘的形狀,用繩子編綴起來,在上面寫字。學得稍有長進,就請求做小獄吏,乘機學習律令,升轉為獄史,縣中每遇到疑難案件,都向他請教。太守巡查各縣,見到他認為他很獨特,委任他擔任決曹史一職。他又拜師學習《春秋》,略知大意。被舉為孝廉,做山邑縣丞,因犯法而被免職,後來又做郡的屬吏。元鳳年間,廷尉李光審理奉天子詔令而被押的犯人,請路温舒代理奏曹掾,兼行廷尉史之職。正趕上昭帝去世,昌邑王劉賀(立為天子又馬上)被廢除,宣帝剛剛即位稱帝,路温舒向宣帝上書,建議應該崇尚仁德,減輕刑罰。他是這樣説的:“我聽説秦朝有十大過失,其中之一現在還存在着,那就是審理刑獄的官吏。秦統治的時候,輕視文獻經典,喜歡武力和勇猛,鄙視仁義之士,尊崇刑獄之官;正言進諫被當做誹謗,指陳過失被看做妖言。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受重用,忠誠之心、懇切之言都只能藏在胸中,阿諛奉承之聲不絕於耳;虛假的讚頌迷惑了心竅,現實的禍患卻視而不見。這是秦朝喪失天下的原因。現在天下之人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沒有戰爭的危險,也沒有飢寒的苦難,父子夫妻齊心盡力,建設家園,然而還沒有真正實現天下太平,這是因為刑獄的破壞。刑獄是國家治亂的關鍵,死去的人不可能再活過來,肢體被割斷不可能再結合。《書經》上説,與其殺死無罪的人,寧可失於不合常規。現在審理刑獄的官吏卻不是這樣,上下互相驅使,把刻薄當做清明,通過陷入於重罪來博取公正的名譽,而執法公平的卻多有後患。所以審理刑獄的官吏都希望受審訊的人被處死,並不是因為他們憎恨這些人,而是因為他們保全自己的辦法在於讓這些人去死。因此,被判罪殺死的人,鮮血流淌滿市,因罪受刑的人到處都有,每年處以大辟之刑的人數以萬計,這是仁聖之政受到損害的原因。太平盛世不能實現,問題大概就出在這裏。只要您免除誹謗君主的人的罪責而接受直切的諫言,廣開言路,掃除導致秦亡的失誤,遵循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減省法令條文,放寬刑罰,廢除刑訊之獄,那麼,太平盛世就能來臨,永遠和平、*,與天地共存,天下之人都會感到無限欣慰。”宣帝很欣賞路温舒的上書,遷升他為廣陽私府長。內史舉薦路温舒為文學科的第一等,升為右扶風丞。當時,皇帝下詔書命令公卿大臣推薦可以出使匈奴的人,路温舒上書,請求作為隨從人員,隨使者出使匈奴,願意死在匈奴以報效天子。皇帝批閲他的上書,轉交度遼將*範明友、太僕杜延年詢問情況,認為路温舒的進言沒有可取之處,就沒有讓他隨行,還擔任原來的官職。很長時間之後,升遷為臨淮郡太守,政績非常出*,死於任上。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