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傾聽那濤聲蔡永祥聽濤山,是湘西鳳凰古城內的一座小山,依*而立、佳木葱蘢,蘭蕙...

來源:國語幫 1.1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傾聽那濤聲蔡永祥聽濤山,是湘西鳳凰古城內的一座小山,依*而立、佳木葱蘢,蘭蕙...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 題。


傾聽那濤聲


蔡永祥


聽濤山,是湘西鳳凰古城內的一座小山,依*而立、佳木葱蘢,蘭蕙*芳,山泉淙淙。1992年5月10日,這座山顯得格外莊嚴肅穆。享譽中外的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在*病逝四週年後,由夫人張兆和將骨灰捧回家鄉,來此安葬。天幕低垂,沱*嗚咽。這顆生於斯愛於斯的靈魂,終於枕着濤聲在這裏永遠安息。


沱*的水,進入鳳凰城時,繞了個圈子,拐了個彎,*水由此變得緩慢。據説是朱元璋為了壞鳳凰的龍氣,強行改道的。它原來就清清凌凌、清亮可人,流動起來也是一副大家閨女的樣子,温温柔柔、不緊不慢。幾乎聽不到濤聲,偶爾有一兩聲嘩嘩聲,那是水歡快的舞蹈。流着流着,就到了跳巖處。跳巖,大概是鳳凰人為了通行方便建的。兩排一高一低間隔着的石頭方柱,立在水中,水低時,兩排巖柱都可以走,水漲時,從高處走。而水,一流到跳巖這裏,就擁擠了起來,一起吼叫起來,顯得異常熱鬧。


在聽濤山的腳下,就有一處跳巖,白*的浪花高高飛舞,隆隆的濤聲響徹雲天。彷彿這濤聲,就是專門讓沈老聽的,自從沈老長眠於此,這濤聲彷彿就帶着感情了。是啊,沱*甘甜的*水,哺育了沈老,沱*不息的濤聲,一直在沈老的夢裏啊!沈老在《心與物遊》的開頭這樣説:“我的生活與思想皆從孤獨得來,而這點孤獨與水不能分開。”


二十年代就蜚聲文壇,被譽為“*第一流的現代文學作家,僅次於魯迅”的沈從文先生,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裏。在沱*邊,他度過了充滿傳奇**的童年。他在沱*連綿不息的濤聲裏,興味盎然地習讀着鳳凰城內外那本由自然和人事寫成的社會大書,那無數平凡而新鮮的事物,總是牽動着他好奇的目光。沈從文先生默默觀察着小城鎮的眾生百態,也在靜默中明白了很多事情。這給他以後的文學道路奠定了基礎。


1924年沈從文先生開始文學創作,作品主要以湘西生活為題材,通過描寫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讚美人*美。語言格調樸納傳神,句式簡峭,具有濃郁的地方**,凸現出鄉村人*特有的風韻與神采,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給人教益和啟示。


沈從文先生魂歸鳳凰,他的骨灰一半撒入沱*之中,一半安葬在聽濤山上。沈老墓地所在地,從前是文人墨客在鳳凰休閒觀光的場所。前臨清澈亮麗的沱*,背靠風景秀麗的聽濤山,四季鳥語花香、風光如畫。這是一座別具一格的墳塋,沒有凸起的墳土,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人工雕刻的痕跡,一塊自墓穴後鑿取來的不規則的天然五*巨石肅然矗立,成為沈老先生墳墓的獨特標誌。正面刻有沈老富有哲學內涵的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這是真*情的沈從文先生晚年對人生的徹悟。用他兒子沈龍朱的話説:“我覺得父親在晚年的時候有一種對世事的洞徹,他已經能超越他的際遇看人看事了。”背面刻有沈從文姨妹、美國耶魯大學教授張充和先生撰書,沈從文侄女婿、*美術學院著名雕塑家劉煥素教授鐫刻的輓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藴涵“從文讓人”之意。又是沈老一生的真實寫照。讀其文、聽其言、觀其行,沈老之所以能長久地受到人們的敬仰,得到眾多文人騷客的祭拜,不能不引人深思。


把用野花織成的花環,恭敬地放置在碑上,我深深地三鞠躬,然後繞着石碑轉了三圈,以示對沈老的敬仰。一位*文壇上的大師,一位歷史文物研究學家,生前沒有顯赫的地位,死後在自己喜愛的聽濤山上也僅僅佔了這麼小小的一個地方,真是與眾不同、“亦謙亦讓”的沈從文!


山是歸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遊歸來的沈先生,在這兒畫上了他人生的句號。“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回到故鄉。”出生在鳳凰的著名國畫大師黃永玉這樣寫道。


2007年5月20日,又是一個叫人難忘的日子。15年前捧着沈老骨灰來鳳凰的張兆和女士,她的骨灰也被親人捧着從*移居聽濤山。從此,這位曾叫鄉下人“喝杯甜酒”的張兆和與沈從文共眠聽濤,永遠和鳳凰的山水、鄉情相伴了。


離開沈從文先生的墓地,我又一次站在跳巖上。此時天*已晚,暮*中,沱*的水面上飄起了高高的一層白霧,如若仙境一般。這時的濤聲也顯得格外清晰、委婉,宛若不加修飾的苗家山歌,動人心魄。旁邊的聽濤山更加寂靜,彷彿它也知道,有一對思鄉的人兒,正在靜靜地傾聽,傾聽……


(《散文百家》2008年第6期)


14.根據文意,説説沈老為什麼“能長久地受到人們的敬仰”。(4分)


答:                                                                       


                                                                               


15.根據上下文,解釋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6分)


⑴自從沈老長眠於此,這濤聲彷彿就帶着感情了。


答:                                                                        


                                                                               


⑵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就回到故鄉。


答:                                                                       


                                                                                


16.結合文中對沈從文的墳塋的描述,談談你對沈從文的墳塋“別具一格”的理解。(6分)


答:                                                                       


                                                                               


17.最後一段的景物描寫表現作者什麼樣的感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6分)


答:                                                                       

【回答】

14.①沈老的作品讚美人*美,充滿了對人生的隱憂和對生命的哲學思考,給人教益和啟示。(2分)②真*情的沈從文先生晚年對人生有了徹悟,能超越他的際遇看人看事。(1分)③為人低調,謙恭讓人。(1分)(共4分。注意原文的提示詞:“讀其文、聽其言、觀其行”)


15.⑴沱*甘甜的*水,哺育了沈老;沱*不息的濤聲,一直在沈老的夢裏。(每點1分,兩點都談到給3分。談到沈老與沱*相互依存的關係即可)


葉落歸根。(1分)沈從文生於鳳凰城,愛戀沱*水,葬於聽濤山。(1分)山是歸根山,水是忘情水,石是三生石,倦遊歸來的沈先生,在這兒畫上了他人生的句號。(1分)(意思對即可)


16.①前臨清澈亮麗的沱*,背靠風景秀麗的聽濤山,四季鳥語花香、風光如畫。(2分)②沒有凸起的墳土,沒有華麗的裝飾,沒有人工雕刻的痕跡,只有一塊自墓穴後鑿取來的不規則的天然五*巨石肅然矗立,成為沈老先生墳墓的獨特標誌。(2分)③一位*文壇上的大師,一位歷史文物研究學家,生前沒有顯赫的地位,死後在自己喜愛的聽濤山上也僅僅佔了小小的一個地方。(2分)(大意如此即可)


17.文末的景物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沈從文的由衷欽敬、深切懷念和美好祝福之情。(2分)用比喻、擬人、反覆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了沈從文與張兆和共眠聽濤,永遠和鳳凰的山水、鄉情相伴的情形。(2分)同時,呼應開頭,照應標題,小結全文,深化主題。(2分)(意思對即可)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