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題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①  陳亮不見南師久,漫説北羣空②。當場隻手③,畢竟...

來源:國語幫 7.24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題目。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①  陳亮不見南師久,漫説北羣空②。當場隻手③,畢竟...

閲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題目。

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①   陳亮

不見南師久,漫説北羣空②。當場隻手③,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 ④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注】①章德茂:陳亮友人章森,字德茂,時任大理少卿,奉命使金,賀金主完顏雍生辰。②北羣空:語出韓愈《送温處士赴河陽*序》“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羣遂空”,指沒有良馬,借喻沒有良才。③隻手:*支撐的意思。④藁街:在長安城內,外國使臣居住的地方。

17.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開頭交代了章德茂出使金國時的形勢。“不見南師久,漫説北羣空”,是説金人狂妄。譏諷南宋*隊久不北伐,已經沒有能打仗的人才了。

B.“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一句反問,是一個愛國志士以譏諷口氣,對使臣辱國行徑表達心中的強烈不滿。

C.“且復”二句是説,這次遣使往賀金主生辰,雖然因國勢積弱,須暫且再讓一步,但終須發憤圖強,戰而勝之,讓藩王胡虜來朝,納貢稱臣。

D.“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句是説金人的氣數不會長久,不需一問,北宋的國運像烈日當空。語勢婉約細膩,又充滿*,氣勢磅礴。

E.章德茂出使祝賀金主完顏雍生辰為國之恥辱,一般很難寫出豪氣,但陳亮以飽滿的*熱情開掘詞意,深化主題,使作品風格顯得激昂慷慨。

18.就詞的下片內容,分析作者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

17.B.D。

18.①自豪與憤激。在這個堯、舜、禹聖聖相傳的國度裏,在這片孕育着漢族文化的國土上,總該有一個半個恥於向金人稱臣的志士吧!②憤懣與斥責。金人治下的中原腥羶如許,千古英靈何在? 磅礴正氣何時才能伸張?表達了對金人奪宋半壁*山的憤懣和對朝廷主和派的譴責。③自信與樂觀。詞人堅信,金人的氣數不須一問,它的滅亡是肯定的,表達了作者對抗金事業的堅定信念。(每條2分,只要分條表述言之成理即給分)

【解析】

17.

試題分析:本體主要四對詩歌內容和表達技巧的綜合考查,題中B項,“使臣辱國行徑”錯。(2分);D項,“語勢婉約細膩”錯。

【考點定位】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宋弱金強,這已是無可諱言的事實,使金而向彼國國主拜賀生辰,有如河水東流向海,不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以“得似……依舊”的反詰句式表示不堪長此居於屈辱的地位。這三句句意對上是一跌,藉以轉折過渡到下文“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會”字有將必如此之意。這兩句的言外之意是:你暫且到金人宮殿裏去拜見一次吧,總有一天我們會制服他們,把金貴族統治者的腦袋掛在藁街示眾的。兩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認現實;下句是進兩步,提出理想,且與開頭兩句相呼應。這是南宋愛國志士盡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復故土、一統山河的偉大目標。上片以此作結,對章森出使給以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是全詞的“主心骨”。

18.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就詞的下片內容,分析作者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是考查詩歌的情感,答題關鍵詞“情感”“ 下片內容”。考生要從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全詞下片沒有直接實寫章森,但處處以虛筆暗襯對他的勖勉之情。“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句,是指千百年來養育了華夏子孫的祖國大地,在這裏主要是指北*。堯、舜、禹是上古時代的帝王。都、壤、封就是國都、土地、疆域的意思。面對着大好河山,作者激憤痛心地問道:“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三句,謂廣大的中原地區,在金人統治之下成了如此慘狀。作者因此發出一連串責問,完全是針對朝廷上的主和派而發,在他的心目中,這些主和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最後兩句,總挽全詞。詞人堅信:金人的氣數何須一問,它的滅亡是肯定的,宋朝的國運如烈日當空,方興未艾。這充分表達了作者對抗金事業的信心。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古典詩歌的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表達情感、主張、觀點和態度時,直白張揚(或開門見山,或卒章顯志)的少,含蓄隱晦(或借景抒情,或託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確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必須多管齊下,準確理解、仔細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首先,熟悉形象的符號意義。眾所周知,古典詩歌乃至各類文學作品都是藉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詩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敍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這些形象,傾注着詩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稱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詩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把握詩中的顯*信息,古典詩歌中,除了含蓄隱晦的隱*信息,也有一些顯*信息,鑑賞時要注意把握。 這些顯*信息,一般出現在詩歌的標題或由命題者提供的註釋中;第三,瞭解典故的關聯比照。典故辭約意豐,常為古人在詩詞中使用,以與所反映的時、事、人形成關聯比照。典故的含義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對詩歌內容的分析鑑賞有時可以從所用典故的聯想比照意義着手;第四,分析運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技巧的運用,是為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服務的。不僅是在解答“表達技巧”類題目時,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類題目時,也需要對詩歌中所採用的表達技巧進行分析,通過對錶達技巧的分析來把握詩意詩情。第五,捕捉藴含的情感理趣  古詩詞大都採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為描寫,一為抒情。結構上,往往描寫在前,抒情在後;描寫是為抒情作鋪墊,抒情是描寫的昇華。詩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實飽滿,意藴很深。分析詩人的心境與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這些詩句。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