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紛呈,人才輩出。儒釋道三家,各有時代的代表人物,風...

來源:國語幫 1.6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紛呈,人才輩出。儒釋道三家,各有時代的代表人物,風...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歷史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思想紛呈,人才輩出。儒釋道三家,各有時代的代表人物,風格秀出,商酌辯難而不失其雅量。*派分、權力攘奪,致使“名士少有全者”,但那個時代有殘酷,有殺戮,也有熱情,有聲音。

那個時代禮讚人才,尊重對手。南朝佛教鼎盛,反佛的聲音也能表達。於是闢佛勇士範縝出現了。畢生嚮往佛門、多次捨身出家的梁武帝帶頭和範縝辯論,親撰《敕答臣下〈神滅論〉》,不失風度地據理力辯。梁武帝的《敕答》,經王公大臣會覽,六十餘人羣起詰難範縝,但範縝毫無退縮。而之所以這樣,也和梁武帝能夠守持思想辯論的規則,不以*權力剿滅異端有關。誠如錢鍾書先生所説:“縝洵大勇,倘亦有恃樑武之大度而無所恐歟?皆難能可貴者矣。”由此可知,在當時能形成我國曆史上的人文鼎盛、着述宏富的一代文化景觀,不是偶然所至,而是自有淵源。

那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才閘門是如何打開的?尋根索源起來,關鍵人物不是別人,乃是千秋萬世罵名不絕於耳的魏武帝曹*。曹*其人,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是一個活脱脱的奸雄形象,但後世的文史研究者,欲還曹阿瞞歷史本真的也不在少數。郭沫若寫過《替曹*翻案》;早在郭老之前,魯迅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及酒之關係》等文章裏,就説曹*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對曹*給予特殊評價的還有*學家陳寅恪。陳寅恪在研究魏晉思想的一篇文字裏也説:“夫曹孟德者,曠世之梟傑也”,肯定曹*對“轉移數百年世局”起了作用。

這個“轉移數百年世局”的歷史作用,得從曹*的“求才三令”説起。所謂“求才三令”,指的是曹*在建安年間接連頒佈的三道廣招人才的詔令。

第一令主要表明思賢若渴、求賢之急,迫切希望與賢人君子“共治天下”,因此提出了“唯才是舉”的鮮明口號。等於説,只要是人才就好,其他條件均可暫置而不提。

第二令是補充第一令所不夠具體者,特別説明,不要怕用有缺點的人才,尤其不必處處都以德行來限人。所以如是,道理在於:“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如果由於人才的某些“偏短”,而廢棄這個人才,那麼蘇秦、陳平都不必用了。

第三令網開更大,提出用人不要講究出身,不要在乎有沒有“污辱之名”。此令詞赫然寫道:“昔伊摯、傅説出於賤人,管仲,桓公賊也,皆用之以興。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着千載。”甚至即使“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也並非不可以起用。

此三令一出,各類人才、各種人物,河滿*瀉矣。陳寅恪先生認為,曹氏頒此三令,目的是破除漢以來既有的吏治結構,其打破陳規的作用自必可觀,並最終釀成漢魏六朝的人才鼎盛之局。

(摘編自劉夢溪《魏晉的人才閘門是如何打開的》,有刪節)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儘管魏晉南北朝*派分、權力攘奪,有殘酷的殺戮,致使“名士少有全者”,但不可否認,那卻是一個思想紛呈、人才輩出的時代。

B.南北朝時儒釋道三家,雖時有激烈的爭辯,但也不失包容之雅量,在這樣的背景下,皇帝與臣子的爭辯也是不失風度地據理力辯。

C.範縝敢於以一己之身面對六十餘人的詰難,毫不退縮,這與梁武帝能夠守持思想辯論的規則,不以*權力剿滅異端不無關係。

D.範縝的勇敢和梁武帝的大度,二者都難能可貴,錢鍾書由此認為,魏晉南北朝形成我國曆史上人文鼎盛、着述宏富的一代文化景觀,是有淵源的。

2.下列對曹*“求才三令”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曹*提出了“唯才是舉”的口號,即是説,只要是人才,都可以任用,其他條件可暫時不考慮,這反映出曹*在用人方面把才能看得最為重要。

B.在曹*看來,人很難有十全十美的,德行和能力兼而有之的人才並不多見,因此在人才的選拔使用上,無需求全責備,不需要考慮人的德行。

C.曹*在用人上不拘一格,他反對揪着人的出身不放,如果這個人有治國用兵的能力,即使有“污辱之名”,甚至不仁不孝,也可以起用。

D.陳寅恪先生認為,曹*為了破除漢代以來既有的吏治結構,頒佈了廣招人才的“求才三令”,對漢魏六朝人才鼎盛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佛教鼎盛的南朝,雖然*權利鬥爭非常激烈,但是當時尊重對手,允許人們表達反對佛教的聲音,所以才出現了闢佛勇士範縝。

B.大名鼎鼎、千秋萬世罵名不絕於耳的魏武帝曹*,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人才閘門打開的關鍵人物,對 “轉移數百年世局”有歷史作用。

C.雖然羅貫中將曹*塑造成了一個奸雄形象,但是後世希望還其本來面目的人不在少數,郭沫若、魯迅、陳寅恪等都對他有正面的評價。

D.曹*認為,用人不要講求名聲,無需在乎出身,陳平有缺點,傅説出身低賤,只要任用他們能成就*山大業,就不必在乎後人的恥笑。

【回答】

1.(3分)D(“魏晉南北朝形成我國曆史上的人文鼎盛、着述宏富的一代文化景觀,是有淵源的。”是文章作者觀點,非錢鍾書觀點)

2.(3分)B (原文是“不必處處都以德行來限人”。)

3.(3分)D(“不講求名聲”“不必在乎後人的恥笑”與原文意思不符。)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