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

來源:國語幫 1.65W

問題詳情:

(10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

(10分)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羅馬天主教會鼓吹“因行稱義”的修道信條。所謂因行稱義,是指一個基督徒靠其行事修為而成為符合上帝意願的人,靈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須絕*棄欲、積功行善,諸如持齋、守貞、安貧、乞食、忍讓、施捨、服從教會、遵守教規、購買贖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徑。

材料二 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説。他認為,靈魂得救只需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會的煩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材料三 加爾文主張“信仰得救”。他認為得救在於信仰而不在於善行;而且得救與否取決於上帝預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選民發財致富,萬事順利,死後進入天堂,棄民則相反。

 (1)據上述材料,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的基本主張的共同點是什麼?與羅馬天主教會的主張有何不同?他們為什麼要提出這一與天主教會不同的思想?(6分)

(2)概括宗教改革與社會變革的關係。(9分)

【回答】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第(1)問從馬丁·路德和加爾文主張比較即可得出*。原因可從當時經濟及階級狀況分析。第(2)問從宗教改革對社會制度影響變化即經濟、思想、階級方面分析。

*:(1)共同點: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都主張信仰得救。不同:羅馬天主教會主張因行得救。原因:西歐資產主義興起與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興起,要求建立適應資產階級需要的民族教會。

(2)①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天主教會被剝奪的財產很大一部分落到新興資產階級手裏,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權威,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③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歐洲的宗教改革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