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①節奏是音樂、舞蹈和歌唱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

來源:國語幫 1.17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①節奏是音樂、舞蹈和歌唱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9 分)

①節奏是音樂、舞蹈和歌唱這些最原始也最普遍的三位一體的藝術所同具的一個要素。 節奏不僅見於藝術作品,也見於人的生理活動。人體中呼吸、循環、運動等器官本身的自然的有規律的起伏流轉就是節奏。人用他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去應付審美對象時,如果對象所表現的節奏符合生理的自然節奏,人就感到*和愉快,否則就感到“拗”或“失調”,就不愉快。例如聽京戲或鼓書,如果演奏藝術高超,象過去的楊小樓和劉寶全那樣,我們便覺得每個字音和每一拍的長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處,有“流轉如*丸”之妙。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我們全身筋肉就彷彿突然受到一種不愉快的震撼,這就叫做節奏感。為着跟上節奏,我們常用手腳去“打扳”,其實全身筋肉都在“打板”。這裏還有心理上的“預期”作用。節奏總有一種習慣的模式。聽到上一板,我們就“預期”下一板的長短高低快慢如何,如果下一板果然符合預期,美感便加強,否則美感就遭到破壞。在這種美或不美的節奏感裏你能説它是純粹主觀的或純粹客觀的嗎?或説它純粹是心理的或純粹是生理的嗎?

②節奏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統一。它是內心生活(思想和情趣)的傳達媒介。藝術家把應表現的思想和情趣表現在音調和節奏裏,聽眾就從這音調節奏中體驗或感受到那種思想和情趣,從而起同情共鳴。舉具體事例來説,試比較分析一下這兩段詩: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 胡為乎來哉! ——李白《蜀道難》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羣,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師爾誠能,無以*炭置我腸! ——韓愈《聽穎師*琴》

③李詩突兀沉雄,使人得到崇高風格中的驚懼感覺,節奏比較慢,起伏不平。韓詩變化多姿,妙肖琴音由纏綿細膩,突然轉到高昂開闊,反覆盪漾,接着的兩句就上升的艱險和下降的突兀作了強烈的對比。音調節奏恰恰傳出琴音本身的變化。正確的朗誦須使音調節奏暗示出意象和情趣的變化發展。這就必然要引起呼吸、循環、發音等器官乃至全身筋肉的活動。你能離開這些複雜的生理活動而談欣賞音調節奏的美感嗎?你能離開這種具體的美感而抽象地談美的本質嗎?

④節奏主要見於聲音,但也不限於聲音,形體長短大小粗細相錯綜,顏*深淺濃談和不同調質相錯綜,也都可以見出規律和節奏。建築也有它所特有的節奏,所以過去美學家們把建築比作“凍結的或凝固的音樂”。一部文藝作品在佈局上要有“起承轉合”的節奏。我讀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特別欣賞他在戎馬倉皇的緊張局面之中穿*些明末宮廷生活之類安逸閒散的配搭,既見出反襯,也見出起伏的節奏,否則便會平板單調。我們有些音樂和文學方面的作品往往一味高昂緊張,就有缺乏節奏感的毛病。“張而不弛,吾不為也!” (節選自朱光潛《談美》)

1.下列關於“節奏”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音樂、舞蹈和歌唱這些最原始最普遍的三位一體的藝術不能缺少的一個要素是節奏。 

B.當我們面對審美對象時,審美對象表現的節奏必須符合我們的生理自然節奏。

C.節奏可以是呼吸、循環、運動等人體器官符合生理自然規律的起伏流轉。

D.引起聽眾同情共鳴的藝術,藝術家一定會把應表現的思想和情趣表現在音調和節奏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 分)

A.欣賞高超的藝術表演,當覺得每個字音和每拍的長短高低快慢都恰到好處時,這説明我們進入一種美的節奏感裏。

B.《蜀道難》的節奏較慢且起伏不平,李白在突兀沉雄的氣象中讓人得到崇高風格中的驚懼感覺。

C.《聽穎師*琴》變化多姿,妙肖琴音,是因為詩的音調節奏傳達了琴音本身的變化。

D.欣賞藝術表演,當全身筋肉彷彿突然受到一種不愉快的震撼時,這説明我們的筋肉打板時沒有跟上節奏。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運用正確的音調節奏傳達出作品的意象情趣及變化發展,這樣的朗讀一定很有美感。

B.節奏見於多種藝術形式中,因為無論是聲音、形狀、**抑或語言文字,都有自己的起伏流轉。

C.“張而不弛,吾不為也”,作者引用這句話是為了説明,特別高昂、緊張的音樂文學作品,我們一般人是到不了這種境界的。 

D.節奏感既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既是生理的又是心理的;第三段結句的兩個反問,説明了節奏美感的特*。

【回答】

B(“必須符合我們的生理自然節奏”錯。)

D(“打板時沒有跟上節奏”錯,原文是“如果某句落掉一拍,或某板偏高或偏低”,這説 明不高明的表演的節奏同我們的心理“預期”之間產生了偏差。)

C(“特別高昂,緊張的音樂文學作品,我們一般人是到不了這種境界的”錯。引用這句 話是為了強調高明的藝術家是不會創作缺乏節奏感的作品的。)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