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清明是節氣與節日的合體,...

來源:國語幫 2.46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清明是節氣與節日的合體,...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清明是節氣與節日的合體,節氣是“天時”,是純粹的自然時間,節日是“人時”,是社會文化的時間選擇。“天人合一”觀念在清明中得到了生動體現。古代節日一般依據節氣時令,但脱離節氣時間點,另外生成民俗節日,立春到新年、夏至到端午走的就是這一路徑,但清明卸沒有沿用這一文化習慣。

    清明是踏青郊遊、珍重生命的節日。清明時節,自然界生機一片,人們借祭墓踏青郊遊。祭墓與踏青原來分屬寒食與清明,唐代以前寒食與清明是兩個主題不同的節日,一為懷舊悼亡,一為求新護生。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遊。一*一陽,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關係;禁火為了出火,祭亡意在佑生,這就是後來清明兼併寒食的內在文化依據。清明時節的户外運動,其原始的意義在於順應時氣,是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泄,萬物萌生,人們以主動的姿態順應。踏青、蹴鞠,鞦韆、拔河、放風箏等大都是有助於陽氣發散的活動。

    宋代是生活日趨都市化的時代,也是民俗向*方向發展的時代。宋代為了讓人能在清明掃墓、踏青,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一日。此時的寒食不僅收容在清明節下,清明踏青習俗也得到前所未有的興盛。史稱“四野如市”,“都城之歌兒*,遍滿園亭,抵暮而歸。”《清明上河圖》就更直觀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清明時節宋代都市居民出行的生活圖景。

    *柳或戴柳是清明踏青與護佑生命的儀式行為。柳樹為春季應時佳木,得春氣之先。在四野一片蒼茫之際,柳樹最先吐出新綠。柳樹易栽易活的生存特*,顯示出其生命力的強旺。因此在古人觀念中,柳樹非普通林木,它有着神奇的效用。清明的新火就取自柳榆木。據説民間新火的傳遞亦是以柳條傳送。賈島“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的詩句大概吟誦的是這一情形。柳木不僅帶來新火,而且它很早就具有驅邪避鬼、護佑生靈的功用。《齊民要術》有“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之説。這就是“三月清明門*柳”習俗的心理根源。宋代清明節已“家家以柳條*於門上”,説是可以“明眼”,也就是能明辨鬼邪,看住家門。新柳一般由人們在祭墓踏青時在墓地野外折回,宋人詩曰:“莫把青青都折盡,明朝更有出城人。”

    戴柳是指人們以結成球狀的柳枝或柳葉戴於頭上,民諺曰:“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城居的人們很喜歡這一習俗,鬢*青柳,既吉祥又有生氣。事實上,春夏之交因氣候的關係人們易受季節*的疫病侵襲,人們為了順利度過這一危險時段,於是利用清明節俗預先進行禳解。這正是清明戴柳、*柳的原始民俗意義。青柳留春,意味着在春季將逝的時節,人們用青青的柳枝來象徵對青春的挽留,“留青”也就留住了“紅顏”,留住了生命。

    (摘編自蕭放《清明禮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天人合一”觀念在清明中得到了生動體現,是由於清明是節氣與節日的合體,而節氣是“天時”,  節日是“人時”。

B.唐代以前的寒食與清明是兩個不同的節日,二者各有自己的主題,前者為懷舊悼亡,

後者為求新護生。

C.清明後來之所以能夠兼併寒食,是因為二者存在相互依存的內在文化依據:禁火為

了出火,祭亡意在佑生。

D.清明時節踏青、蹴鞠、鞦韆、拔河、放風箏等户外運動有助於陽氣發散,這是人們

對時氣的主動順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為了讓人能在清明掃墓、踏青,宋代特地規定太學放假三日.武學一日,這表明生

活已經日趨都市化。

B.宋代人們的踏青習俗前所未有的興盛起來,這與這個時代民俗向*方向發展的潮

流密切相關。

C.“四野如市”“都城之歌兒*,遍滿園亭,抵暮而歸”的描寫和記載,*了宋朝

清明踏青習俗的興盛。

D.《清明上河圖》裏描繪的清明時節都市居民出行的生活圖景,直觀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宋代的清明文化。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代民俗節日的生成一般既依據節氣,但又與節氣時間不相重合,立春、新年,夏

至、端午等都符合這一規律。

B.人們把*柳或戴柳當作清明踏青與護佑生命的儀式行為,是因為柳樹具有生命力強

旺和得春氣之先的特*。

C.“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諺語,表達了人們希望用清明時青青的柳枝來留住青春,留住“紅顏”的期盼。

D.人們藉助清明戴柳、*柳對春夏之交季節*的疫病侵襲預先進行禳解,這是戴柳、

*柳的原始民俗意義所在。

【回答】

1.(3分)C(“相互依存”理解錯誤)

2.(3分)A(“這表明生活已經日趨都市化”錯誤)

3.(3分)A(“立春、新年,夏至、端午”描述錯誤,文章是指“新年、端午”這兩個節日)

知識點:其他

題型:名句默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