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荊軻刺秦王》(節選),完成後面小題。①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首,得趙人徐夫人之*首,取之百金,使工以*淬...

來源:國語幫 2.01W

問題詳情:

閲讀《荊軻刺秦王》(節選),完成後面小題。①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首,得趙人徐夫人之*首,取之百金,使工以*淬...

閲讀《荊軻刺秦王》(節選),完成後面小題。

①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首,得趙人徐夫人之*首,取之百金,使工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②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

③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④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⑤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7. 下列語句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血濡縷    濡:浸濕,沾濕。

B.人不敢與忤視    忤:逆。意思是躲着對方目光。

C.請辭決矣    辭決:辭別,告別。

D.士皆瞋目    瞋:發怒。

8. 請對選文中出現的五處“以”字做分類梳理。

9.*古典小説中通常每一回都有一個回目,比如《水滸傳》的第十五回回目為“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回目的主要功能是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某回書的故事梗概。形式上一般採用兩個基本對仗的句子。請按照提示,為選文寫一個回目。

10.第④段中荊軻對太子丹説“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而第⑤段中在易水河畔他卻又唱出“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表達的意思是不是前後矛盾的?請闡釋一下你的理解。

【回答】

7.B

8.

(1)使工以*淬之。以試人   都是“用、用來”的意思

(2)日以盡矣  以通已

(3)僕所以留者  原因

(4)皆白衣冠以送之  來

9.略

10.)*示例①:不矛盾。兩段中都表現出荊軻一定完成刺秦使命的決心。

*示例②:有矛盾。荊軻本有自己的安排,想等待自己找的助手來協助完成任務,他預計還要返回燕國,但太子丹要求他儘快出發,而且安排秦武陽協助他,荊軻預感使命難以完成,所以唱出了“一去不返”的悲壯歌曲。

(意思對即可)

【解析】

7.

試卷分析: B.“人不敢與忤視”的“忤”是“逆”,意思是迎着。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8.

試卷分析:文言虛詞“以”一般有這樣幾種用法。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表示動作、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用""拿""憑藉""依據""按照""用(憑)什麼身份"等。表示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因""由於"。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處所,用法同"於",可譯為"在""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用法同"與",可譯為"和""跟";有時可譯為"率領""帶領"。用作連詞。用法和"而"有較多的相同點,只是不能用於轉折關係。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常用來連接動詞、形容詞(包括以動詞、形容詞為中心的短語),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或者省去。表示承接關係,"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後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表示目的關係,"以"後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果。可譯"而""來""用來""以致"等。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表示修飾關係,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依據這些解釋,分類進行梳理即可。如“皆白衣冠以送之”中的“以”連接的是“白衣冠”和“送”,可見這裏的“以”是目的連詞,來。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9.

試卷分析: 為選文寫回目,即給文段總中心概括,並用對偶的句式表述出來。本段文字介紹的是荊軻刺秦王,太子丹和眾位賓客前來送行。這樣抓住易水送別,壯士出行的特點進行概括即可。如太子心急促壯士,荊軻救國登車行等。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0.

試卷分析:“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同樣是荊軻的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可以理解為這兩句話不矛盾,分析時要結合具體的説話環境。前句是荊軻在太子丹催促時生氣的話, “去了卻不能迴轉,是無能的人”,表明的是荊軻志在必得的信心。後句是荊軻出發時悲壯的歌聲,表達的同樣是荊軻立誓要完成使命的決心。當然,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荊軻前邊是打算能回來的,所以才説“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但是他受到太子催促,沒有等到他的朋友,計劃被打亂,這讓他感覺刺殺行動可能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於是發出“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歎。

考點: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