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西洋讀者也覺得*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

來源:國語幫 5.7K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西洋讀者也覺得*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西洋讀者也覺得*詩筆力輕淡,詞氣安和。我們也有厚重的詩,給情感,思戀和典故壓得腰彎背斷。可是*詩的“比重”確低於西洋詩;好比蛛絲網之於鋼絲網。西洋詩的音調像樂隊合奏,而*詩的音調比較單薄,只像吹着蘆管。這跟語言的本質有關,例如法國詩調就比不上英國和德國詩調的雄厚,而英國和德國詩調比了拉丁詩調的沉重,又見得輕了。何況*古詩人對於叫囂和吶喊素來視為低品的。我們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們的還是斯文;*詩人狂得不過有凌風出塵的仙意。你們的詩人狂起來可了不得!有拔木轉石的獸力和驚天動地的神威,*詩絕不是貴國惠特曼所謂“野蠻犬吠”,而是文明人話。並且是談話。不是演講,像良心的聲音又靜又細—─-但有良心的人全聽得見,除非耳朵太聽慣了麥克風和無線電或者……

*詩跟西洋詩在內容上無甚差異;*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園詩——不是浪漫主義神祕地戀愛自然,而是古典主義的逍遙林下——有人認為是*詩的特*。不過自從羅馬霍瑞斯《諷訓集》卷二第六首以後,跟*田園詩同一形式的作品,在西洋詩卓然自成風會。又如下面兩節詩是公認為洋溢着*特具的情調,“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烏相與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所以,你們講,*詩並沒有特別“*”的地方。*詩只是詩,它該是詩,比它是“*的”更重要。好比一個人,不管他是*人,美國人,英國人,總是人。有種捲毛凹鼻子的哈巴*兒,你們叫它“**”,我們叫它“西洋*”。《紅樓夢》的“西洋花點子哈巴*兒”。這隻在西洋就充*而在*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該磨快牙齒,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這類人講到*文藝或思想的特*等等,我們不可輕信,好比我們不上“本店十大特*”那種商業廣告的當一樣。*詩裏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裏也有所謂“*的"成分。在我們這兒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們那兒發展得明朗圓滿。反過來也是一樣。因此,讀外國詩每有種他鄉忽遇故知的喜悦,會引導你回到本國詩。這事了不足奇。希臘神祕哲學家早説,人生不過是家居,出門,回家。我們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圖不過是靈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個人,一件事物,一處地位,容許我們的身心在這茫茫漠漠的世界裏有個安頓歸宿,彷彿病人上了牀,浪蕩子回到家。出門旅行,目的還是要回家,否則不必牢記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們的詩準使諸位對本國的詩有更深的領會,正像諸位在*的小住能增加諸位對本國的愛戀,覺得甜蜜的家鄉因遠征增添了甜蜜。

(節選自錢鍾書《談*詩》)

1.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不同意西洋讀者的觀點,作者認為*的詩情感,典故豐富,因而顯得厚重。

B*詩跟西洋詩在內容上沒有差別,都不乏古典主義的逍遙林下的田園詩。

C.作者認為,*的詩沒有特別“*”的地方,和外國詩是相融相通的。

D.作者認為,*詩和外國詩相比就像*人和外國人一樣,共同點大於不同點。

2.下列對原文論*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善於運用比較分析和比喻説理的方法,如用“蛛絲網之於鋼絲網"説明了*詩的音調單薄的特點。

B為了論述詩歌音調的輕重與語言的本質有關,特意將法國詩、英國詩、德國詩,拉丁詩與*詩比較。

C.作者以哈巴*為喻,增強了文章的生動*,又用“咬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諷刺了那些談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D希臘哲學家説的“家居”是指讀本國詩,“出門”是指讀外國詩,“回家”指讀完外國詩又想起了本國詩,看看二者的區別。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

A.*詩的狂放與西洋詩不盡相同,*的詩人狂得不過有仙意﹐而西洋的詩人則有“獸力”與“神威”,這是由東西方不同的飲食習慣造成的。

B*詩裏有所謂“西洋的”品質,西洋詩裏也有所謂“*的”成分,説明*古代與西洋的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融合。

C.作者認為,*詩的音調比較單薄,不如西洋詩雄厚和沉重,西洋詩和*詩各具千秋,不

應以一種文化的特點來否定另一種文化。

D.只要在研究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上多下功夫,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優勢﹐就能在文化交流

中處於文化優勢,同化外國文化。

【回答】

1. B (原文是“*詩跟西洋詩在內容上無甚差異;*社交詩特別多,宗教詩幾乎沒有,如是而已”説明有差異但不大,而不是“沒有差異”。)

2. D (解釋錯誤,這並非希臘哲學家的本意,只是作者藉此用來説明“讀詩”的道理。)

3.C (A項,“這是由東西方不同的飲食習慣造成的”錯,這種分析無中生有,根本原因是文化的差異。B項,“説明*古代與西洋的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融合”錯,作者的目的是在説明兩種文化之間有相融通的共*。

D項,“就能在文化交流中處於文化優勢,同化外國文化”錯,應該是在交流中融合,共同發展。)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