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閲*樓記宋濂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

來源:國語幫 2.3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閲*樓記宋濂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

閲讀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後各題。

閲*樓記

宋 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定鼎於茲,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雖一豫一遊,亦可為天下後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長*如虹貫,蟠繞其下。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於巔,與民同遊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閲*”雲。

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祕,一旦軒露。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升其崇椒,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思。見*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必曰:“此朕沐風櫛雨、戰勝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上下,番舶接跡而來庭,蠻琛聯肩而入貢,必曰:“此朕德綏威服,覃①及外內之所及也。”四陲之遠,益思所以柔之。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捋桑行饁②之勤,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於衽席者也。”萬方(   )民,益思有(   )安(   )。觸類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閲夫長*而已哉?

彼臨春、結綺,非弗華矣;齊雲、落星,非不高矣。不過樂管絃之淫響,藏燕趙之豔姬。一旋踵③間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為何説也。雖然,長*發源岷山,委蛇七千餘里而始入海,白湧碧翻,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逢掖④之士,有登斯樓而閲斯*者,當思帝德如天,蕩蕩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切者,勒諸貞珉⑤。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注】 ①覃(tán):延伸。 ②饁(yè):給在田間勞作的農夫送飯。 ③旋踵:腳後跟轉一轉,瞬息間。 ④逢掖:逢,大;古代讀書人穿的袖子寬大的衣服。 ⑤勒諸貞珉:勒,刻;諸,之於;貞珉, 碑石。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逮我皇帝                     逮:至            

B.番舶接跡而來庭               庭:庭院、院子       

C.往往倚之為天塹               塹:壕溝           

D.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褻:輕慢、不莊重         

13.將文言虛詞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最恰當的一組是(    )

A.之   則   焉                 B.於   以   乎

C.於   則   也                 D.之   以   之

1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

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

A.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

B.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

C.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

D.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二段寫到皇帝在登樓時的種種“遐思”,表面上似在讚揚“一統之君”,實際上是在諷刺皇帝不關心國事民疾,只為觀賞勝景而登臨,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憂思。

B.全文從山川王氣寫起,以偏於一隅的南朝相比,説明只有雄偉霸業的大明王朝才顯金陵君王霸氣,歌頌了朱元璋開國定鼎之功,也奠定了文章的豪縱宏博之氣。

C.作者以前朝臨春、結綺、齊雲、落星等華麗、高峻的供統治者享樂的樓*,灰飛*滅於歷史的塵*之中這樣國亡樓毀的歷史教訓,巧妙地達到了“以史為鑑”的目的。

D.文章省略了一些風光景物的描寫,主要敍寫明太祖建閲*樓的旨意,即勵精圖治,是為了歌頌明太祖一統*山的宏偉業績和賢明聖德,這是文章應制的*質所決定的。

16.請將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雖一豫一遊,亦可為天下後世法。(4分)

(2)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3分)

(3)此朕德綏威服,覃及內外之所及也。(3分)

【回答】

12.B  

13.D

14.B 

15.A   

16.(1)(4分)即使一次*、一次巡遊,也想到可以被天下後世效法。

(2)(3分)這難道不是天地神靈有意安排,用來等待那一統天下的君王,從而展現出千秋萬代的奇偉壯觀的景*嗎?

(3)(3分)這是我用恩德安撫、憑威力降服,恩澤傳佈到國內外才達到的。

【解析】

12.

試題分析:本題需要考生對句中加點詞解釋的正誤進行判斷,判斷的關鍵是,所解釋的含義是否與句子語境一致,或是否為句子中的本來含義。文言實詞可以運用代入法、課內遷移法、成語遷移法,利用上下文來推敲詞義。B項,“番舶接跡而來庭”中的“庭”如解釋為“庭院、院子”就與上下文的語境不合,應解釋為“朝覲,朝貢”。聯繫後文“蠻琛聯肩而入貢”對應位置的“貢”就容易推斷了。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試題分析:解答此類題的方法:1.詞*分析法。從詞*的角度看,許多虛詞是兼職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詞*,如“之”有代詞、助詞、動詞三種詞*。通過分析詞*,以理解其意義和用法。2.位置分析法。有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虛詞的作用和意義時,應從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後關係、搭配習慣及其使用規律等方面入手。3.標誌識別法。有些虛詞是構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標誌詞,如能掌握課文或成語中出現過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標誌*虛詞,就能幫助我們理解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4.温故求新法。我們應儘量回顧過去學過的有關虛詞的例句及有關知識,將這些例句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比較,從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虛詞的用法。“萬方(   )民,益思有(   )安(   )”,第一處“萬方”是修飾語,“民”是中心詞,此處需要一個結構助詞連接,只有“之”可以,此處解釋為“的”;第二處需要一個目的連詞,故選用“以”,解釋為“來、用來”;第三處需要一個代詞做賓語,故選用“之”。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瀏覽句子所在的語段,把握語境;然後品讀所給句子,尋找斷句的標誌。“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斷句的標誌有:固定短語“然則”,句末語氣詞“矣”。

考點: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內容歸納概括題。其做法是,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句子,並將選項與之比較,常有以下幾個誤區:張冠李戴、時間地點錯位、曲解實虛詞等等。文章確實是讚揚“一統之君”,當然也有弦外之音,即為皇帝敲響*鍾,暗寓皇帝要處處關心國事民疾,而不應只為觀賞勝景而登臨。文章暗寓箴規諷諫之意,但不是諷刺,是一篇頗有分寸的得體的應制之作。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6.

試題分析:文言文翻譯講究“信”、“達”、“雅”,“信”為翻譯要準確,“達”意為翻譯要通順,“雅”意為要有文采,三者結合,才能很好地翻譯句子。具體*作時,一定要抓住句中的關鍵實詞,比較靈活的運用好虛詞,注意文言句式、古今異義、偏義複詞等,聯繫前後文,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望文生義,這樣才能準確翻譯。第一句,“雖”,即使;“豫”,*;“為”表被動,“被”;“法”,效法。第二句,“以”表目的,來;“俟”,等待;“開”,展現;“偉觀”,奇偉的景象。第三句,“此……也”,判斷句式;“綏”,安撫;“所及”,所達到的。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從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無法與當地山川所呈現的王氣相適應。直到當今皇上,建國定都在此,才足以與之相當。從此聲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養精神和穆而清明,幾乎與天道融為一體。即使一次*、一次巡遊,也想到可以被天下後世效法。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獅子山,是從盧龍山蜿蜒伸展而來。長*有如一線長虹,盤繞着流過山腳下。皇上因為這地方形勢雄偉壯觀,下詔在山頂上建樓,與百姓同享遊覽觀景之樂,於是賜給它美妙的名字叫“閲*”。

登上樓極目四望,萬千景*次第羅列,千年的大地祕藏,似乎頃刻顯露無遺。這難道不是天地神靈有意安排,用來等待那一統天下的君王,從而展現出千秋萬代的奇偉壯觀的景*嗎?每當風和日暖的時候,皇上的車駕降臨,登上山巔,倚着欄杆遠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啟動遐想。看見長*漢*的流水滔滔東去,諸侯赴京朝見天子,高深的城池,嚴密固防的關隘,必定説:“這是我櫛風沐雨,戰勝強敵、攻城取地所獲得的啊。”廣闊的中華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樣來保全它。看見波濤的浩蕩起伏,帆船的上下顛簸,外國船隻連續前來朝見,四方珍寶爭相進貢奉獻,必定説:“這是我用恩德安撫、憑威力降服,恩澤傳佈到國內外才達到的。”(因而想到)四方的邊境這樣遙遠,更感到要想辦法來懷柔撫慰他們。看見大*兩岸之間、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膚、寒氣凍裂腳趾的煩勞,農女有采桑送飯的*勤,必定説:“這是我拯救於水火之中,而安置於牀蓆之上的人啊。”對於天下的黎民,更想到要讓他們安居樂業。由看到這類現象而觸發的感慨推及起來,真是不勝枚舉。我知道這座樓的興建,是皇上用來舒展自己的懷抱,憑藉着景物而觸發感慨,無不寄寓着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緒,何止是僅僅觀賞長*的風景呢?

那臨春*、結綺*,不是不華美啊;齊雲樓、落星樓,不是不高大啊。但無非是因為演奏了*的歌曲而感到快樂,或藏匿着燕趙的美女以供尋歡。但轉瞬之間便與無窮的感慨聯結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樣來解釋它啊。雖然這樣,長*發源於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經七千餘里才向東入海,白波洶湧、碧浪翻騰,六朝之時,往往將它倚為天然險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於是視長*為平安河流,不再用於戰爭了。然而,這到底是誰的力量呢?讀書人有登上此樓觀看此*的,應當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蒼天,浩浩蕩蕩難以形容它的廣闊,簡直與大禹鑿山疏水拯救萬民的功績同樣地無邊無際。忠君報國的心情,難道還有不油然而生的嗎?

我沒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寫這篇記文,於是準備將心中替皇上考慮到的晝夜*勞*持國事最急切之處,銘刻於碑石。至於其它留連光景的言辭,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輕慢。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