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22分)楊業,幷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

來源:國語幫 5.86K

問題詳情: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22分)楊業,幷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22分)

楊業,幷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幼倜儻任俠,善騎*,好畋獵,所獲倍於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弱冠事劉崇,為保衞指揮使,以驍勇聞。累遷至建雄*節度使,屢立戰功,所向克捷,國人號為“無敵”。

太宗徵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既而孤壘甚危,業勸其主繼元降,以保生聚。繼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見業,大喜,以為右領*衞大將*。師還,授鄭州刺史。帝以業老於邊事,復遷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會契丹入雁門,業領麾下數千騎自西陘而出,間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見業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節度使潘美為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業副之,然失利。未幾,詔遷四州之民於內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護之。時契丹*蕭氏與其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領眾十餘萬,復陷寰州。業謂美等曰:“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監*王侁曰:“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業曰:“業非避死,蓋時有未利,徒令殺傷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將行,泣謂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陳家谷口曰:“諸君於此張步兵強*,為左右翼以援,俟業轉戰至此,即以步兵夾擊救之,不然,無遺類矣。”美即與侁領麾下兵陣於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託邏台望之,以為契丹敗走,欲爭其功,即領兵離谷口。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業力戰,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見無人,即拊膺大慟,再率帳下士力戰,身被數十創,士卒殆盡,業猶手刃數十百人。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沒焉。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節選自《宋史•楊業傳》)

7.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弱冠事劉崇,為保衞指揮使       事:侍奉

B.間至雁門北口                       間:道路中間

C.以功遷雲州觀察使,仍判鄭州、代州   判:兼管

D.身被數十創                         被:遭受

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楊業善於用兵的一組是(   )(3分)

 ①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雉兔爾  ②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

 ③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                ④今君責業以不死,當為諸公先

 ⑤諸君於此張步兵強*,為左右翼以援    ⑥馬重傷不能進,遂為契丹所擒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9.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

B.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

C.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

D.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

10.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楊業少年時善於騎馬*箭,喜歡打獵,所得獵物比同伴多一倍。一生都在疆場廝殺,立下赫赫戰功,被譽為“無敵”。

B.太宗認為楊業在邊防事務方面有經驗,升任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門關,楊業率*大敗契丹*。

C.楊業説現在遼*隊士氣旺盛,不能同他們交戰,但監*王侁認為楊業有其他的意圖,楊業為表明清白決定首先出戰。

D.潘美與王侁帶領部下士兵在陳家谷口排好陣式。從寅時守到巳時,之後王侁派人打探消息,聽説楊業兵敗,立即指揮*隊退卻。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太宗徵太原,素聞其名,嘗購求之。

(2)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

【回答】

B (間,從小路)

B (①是志向遠大,④是被迫出戰,⑥是兵敗被擒)

C

D (潘美聽到了楊業兵敗的消息,立即指揮*隊退卻。)

(1)宋太宗親征太原,平日早就聽説楊業的名聲,曾經出重金想購求他。(“素”“嘗”“購求”各1分。句意2分)

(2)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期望可以*敵人、保衞邊疆來報答皇恩,卻反而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隊遭慘敗,我還有什麼臉面活下來呢!(“遇”“厚”各1分,被動句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楊業是幷州太原人。父親楊信,擔任後漢麟州刺史。楊業少年時*格豪爽,不拘小節,喜歡仗義行俠,善於騎馬*箭,喜愛打獵。每次打獵,所得獵物總要比同伴多一倍。楊業曾對他的同伴説:“我以後當將*領兵打仗,也會像(打獵時)用鷹犬去追逐野雞和兔子一樣。”他青年時代奉事北漢皇帝劉崇,擔任保衞指揮使,並憑勇猛矯健而聞名。經過多次提升以後,出任北漢建雄*節度使。在戰爭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戰必勝,北*都稱他為“楊無敵”。

宋太宗親征太原,平日早就聽説楊業的名聲,曾經出重金想購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的包圍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勢危在旦夕,楊業勸北漢主劉繼元主動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劉繼元投降後,宋太宗派遣宮中的使者召見楊業,十分高興,讓楊業擔任右領*衞大將*。(出征北漢的)大*凱旋迴朝後,又加授楊業鄭州刺史之職。宋太宗認為楊業在邊防事務方面富有經驗,又升任他為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正當契丹*隊侵入雁門關,楊業率領部下數千騎兵從代州北面的西陘寨出發,從小路到雁門關的北口,由北向南從契丹*隊的背後攻擊契丹,將契丹*隊打得一敗塗地。因立有戰功,楊業被升為雲州觀察使,仍兼管鄭州、代州之事。從此,契丹*隊一看見楊業的*旗,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986),宋朝*隊開始了對契丹的大舉征伐,任用忠武*節度使潘美擔任雲、應路行營都部署,命令楊業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詔書,要將雲、應、寰、朔四州的居民遷往內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領部下的*隊護送這些居民。這時,契丹皇太后蕭氏與她的大臣耶律漢寧、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隱一起率領十幾萬*隊重新攻陷寰州。楊業對潘美等人説:“現在遼*隊正處在士氣最旺盛的時候,不能同他們交戰。”監*王侁説:“您一向被人稱為‘楊無敵’,怎麼現在遇到敵人卻逗留徘徊不與交戰呢?莫非您還有其他的意圖嗎?”楊業説:“我並非貪生怕死,只因為現在時機對我方不利,白白犧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現在您拿不願犧牲來責備我,那我就當在你們之前先出戰。”

臨出兵前,楊業流着眼淚對潘美説:“這次出兵必定失敗。”於是,楊業指着(代州西北的)陳家谷口説:“請各位將*在這裏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兩翼準備支援。等我戰敗退到這裏時,你們就用伏兵從左右兩邊夾擊敵*救援我。不然的話,只怕我會全*覆滅,不剩一人了!”潘美就與王侁帶領部下士兵在陳家谷口排好陣式。從寅時一直守到巳時,王侁派人登上託邏台瞭望前面戰場,以為契丹*隊被楊業打敗逃走,就想與楊業爭功,馬上帶領*隊離開陳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擋,於是他(帶領*隊)沿着交河向西南前進了二十里。不久,聽到了楊業兵敗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揮*隊退卻。楊業奮力戰鬥,從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達了谷口。望見谷口無救兵,就捶胸悲慟。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奮力作戰,受傷達幾十處,士兵們也幾乎全部戰死,楊業還親手斬殺了百十來個敵人。後來因為戰馬受了重傷,無法前進,於是被契丹*隊俘虜。他的兒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鬥中犧牲。楊業於是仰天長歎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來指望可以*敵人、保衞邊疆來報答皇恩,誰知卻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隊遭慘敗,我還有什麼臉面活下來呢!”於是絕食三天而死。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