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重陽節是“吉日”,由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遂成“敬老節”。殊不知,漢代之前,先民一直...

來源:國語幫 2.5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重陽節是“吉日”,由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遂成“敬老節”。殊不知,漢代之前,先民一直...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

重陽節是“吉日”,由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遂成“敬老節”。殊不知,漢代之前,先民一直視農曆九月九日為“惡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郊外登高等都是為了消解災禍。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卷九“季秋紀”曰:“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重陽之名源於古人對數字*陽屬*的神祕解釋,奇數為陽、偶數為*,九為陽數之極,九月初九為兩陽重合,意味陽氣已達極盛,凡事盛極而衰,是不祥的徵兆。為避開所謂“惡日”,古人除了開展盛大的祭祀活動,就是通過佩戴消災除邪中草*或登高野宴等方式消災避邪。

為“重陽”正名並使其成為“吉日”的第一人是三國時的魏文帝曹丕。曹丕《九日與鍾繇書》對“九”這個數字作了全新的註釋:“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以“九九”寓意“久久”,將農曆九月九日主要內容由“避禍,消災”改為“祈壽、祈福”。到了唐朝,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欽定重陽為正式節日。《舊唐書》卷二“本紀第二”載:“九月*午,詔曰:‘尚齒重舊,先王以之垂範。’”也就是説,九月*午,唐太宗李世民發佈詔令,尊崇老年人,看重舊臣,先代的聖王以此為後人留下了榜樣。而武則天選在公元690年的重陽節這天廢睿宗李旦、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 ,以67歲的高齡君臨天下,看重的恐怕就是重九的“久久”寓意。自從重陽節成為“吉日”,文人墨客不斷用詩文歌賦為其注入文化元素的同時,老百姓則流傳下來的重陽節俗發揚光大。

於是,作為重陽節最重要的節俗之物——“辟邪翁”茱萸和“延壽客”菊花迎來新輝煌。茱萸是一種常綠帶香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是著名的中*。晉周處《風土記》謂:“茱萸九月初九日,氣烈成熟,折茱萸*在頭上,可以辟惡氣、御初寒。故而,人們不僅把茱萸*在頭上,還佩茱萸於臂、懸茱萸於屋,並將茱萸栽於居所、水井等周圍。到了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北宋,重陽“延壽客”菊花的風頭很快蓋過茱萸。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八用300字篇幅介紹當時開封重陽節盛況首先説:九月重陽,京城人觀賞的菊花有數種:其中黃白*的花蕊像蓮房似的叫“萬齡菊”,粉紅*花蕊的叫“桃花菊”,白*花瓣而淺紅*花心的叫“木香菊”,黃*花瓣而花朵呈圓形的叫“金鈴菊”,純白*而花朵很大的叫“喜容菊”。酒店皆“以菊花縛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而南宋的重陽節已發展成大喜節日。南宋文學家周密史料筆記《武林舊事》卷三“重九”曰:“禁中例於八日作重九排當,於慶瑞殿分列萬菊,燦然眩眼,且點菊燈,略如元夕……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以茱萸浮於酒面飲之),簪菊。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黏米做的麪粉)。雜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旗。”至於人們緣何重陽節賞菊、詠菊、採菊、飲菊花茶、喝菊花酒,除了取其諧音近似“九”,菊花也的道家仙方中的“不死草”和一劑中*。

(摘編自趙柒斤《重陽涵義的演變》)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重陽的源頭,可追溯至先秦之前。農曆九月農作物豐收時,人們盡享天地,祭祖,佩戴某些植物或登高野宴等,以消災避邪。

B.漢代以前,人們是重陽日為“惡日”,種種習俗均為消解災禍,源於古人認為九九數字為兩陽重合,盛極則衰。

C.魏文帝曹丕以“九九”寓意“久久”,將此日風俗內容改為祈壽、祈福,成為給“重陽”正名並使其成為吉日的第一人。

D.九月*午,唐太宗李世民發佈詔令,認為尊崇老年人,看重舊臣方面,先代聖王是後人的榜樣。他確定重陽為正式節日。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重陽節成為“吉日”後,“辟邪翁”茱萸和“延壽客”菊花迎來了新輝煌,北宋時人們對菊花的喜愛很快就超過了茱萸。

B.《東京夢華錄》介紹了開封重陽節盛況,酒店皆“以菊花縛成洞户”,“都人多出郊外登高”,可見重陽節已變為大喜節日。

C.《武林舊事》卷三“重九”記述了皇宮裏重陽節盛況:按慣例八日準備,習俗有點菊燈,飲新酒,頭*菊花等。

D.曹丕、唐太宗、武則天的倡導,文人墨客詩詞歌賦文化元素的注入,百姓的節俗傳承,使農曆九月九日變為“吉日”重陽節。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説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依《呂氏春秋·季秋紀》記載,人們一般把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安排在農作物豐收之時的農曆九月九日進行。

B.唐太宗詔令中“尚齒重舊,先王以之垂範”的提法,為重陽節納入尊老、重老的新內容,使其含義更豐富。

C.菊花作為重陽節最重要的節俗之物之一,到北宋更受歡迎,因為它有消災辟邪、延年益壽、長生不老的功效。

D.重陽節經歷由“惡日”到“吉日”再到“老年節”的變化過程,顯現出我們民族對生存、健康、幸福、長壽的美好願望和追求。

【回答】

4.D

5.C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題幹“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答題關鍵詞“不正確”。D項原文第三段説 “可能是唐太宗李世民欽定重陽為正式節日”,並未確定。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D項是對文章第三節內容的理解,選項曲解文意。

5.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本題考查理解文中主要內容的能力。由原文最後一節“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以茱萸浮於酒面飲之),簪菊”可知道,C項偷樑換柱;“飲新酒”“簪菊”是京城人的風俗。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閲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論述類文體閲讀的命題主要從概念、判斷、推理三個角度命題,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判斷類注意“範圍不當”“偷換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強加因果”“強行推理”等錯誤。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幹、找準區位、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項“消災辟邪”主要是茱萸的功效。由原文最後一節“茱萸是一種常綠帶香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是著名的中*。晉周處《風土記》謂:“茱萸九月初九日,氣烈成熟,折茱萸*在頭上,可以辟惡氣、御初寒。故而,人們不僅把茱萸*在頭上,還佩茱萸於臂、懸茱萸於屋,並將茱萸栽於居所、水井等周圍。”可以知道。

【考點定位】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考核篩選並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題目,題乾的表述一般為“對文章有關內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或者“正確的一項”,錯誤選項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題目沒有區別,答題時注意閲讀題幹,找準區位,然後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C項是對文本最後一段的理解,選項曲解文意。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