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很多人有收納物品的習慣,即使用不上也要買來存放着,以...

來源:國語幫 2.86W

問題詳情:

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很多人有收納物品的習慣,即使用不上也要買來存放着,以...

2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很多人有收納物品的習慣,即使用不上也要買來存放着,以備不時之需;收拾白己的物品時,不需要的或早已不用的物品也不會輕易捨棄,更何況還有長輩在耳邊提醒“東西沒壞就別扔”“這東西該留着”……於是,各種物品充滿生活空間。

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創作出一套通過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環境的“斷舍離”整理術,“斷”就是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就是處理掉堆放在家裏沒用的東西;“離”即脱離對物品的執念,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的空間。

你如何看待?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義作文,體現你的思考、權衡與選擇。要求選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明確文體;不得套作,不得抄袋。

【回答】

例文

當斷則斷,舍而後離

舊書刊塞滿書架?舊衣物堆滿衣櫃?此時果斷將它們丟棄,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所謂“斷舍離”正是如此。負重而行易疲憊,放下包袱則會一身輕鬆。然而成千上萬的人在把多餘之物棄擲前一刻,卻又像被磁石吸引一般不禁伸手想把其捉住。

道理本簡單,為何在生活中卻鮮有人做到?因為道理雖淺,實現它卻要翻越人頑固心魔的大山。生活在現代城市中的人們,目睹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而舊時光被切割、碾碎,他們渴望安全感,卻一時難以得到滿足。正是這種渴望與現實間的落差,催生了不安與焦躁,像座大山壓在人們身上,使人們為應斷之物所困。或囤積舊物,以冀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場,成為應對多變未來的籌碼;或留戀往事,不願寄託在舊物上的感情沒了根基,而失去回憶的避風港。物如此,事亦如此:對過去的遺憾耿耿於懷,擔心它成為自己前行道路上的絆腳石而疲於彌補;對毫無作用的“機會”緊握不放,害怕在某日突然來臨的災禍中缺少了這根救命稻草……在不安與焦躁的驅使下,人們揹負着越來越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進而越走越累,汗出如漿。

然而不斷、不捨,又怎有所得?《史記·春申君列傳》有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囤積之物真正有用的不多,耿耿之事熒惑人心的不少,只有將當斷的事物果決捨棄,才能得到心靈的悠閒與自適。捨棄舊物,是為自己的未來騰出空間,以裝下更多的美妙風景。揹負物質或心理上的負擔,人生前行路上則難免困窘。或許失去故物會使人一時恐懼,而細細揣摩,這種恐懼又有何必要?“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此語真是最好的解釋。人生遼闊,而世界近於永恆,縱使這些舊事物帶給人的安全感難教人捨棄,但與天地相比,它們僅是滄海一粟。從瑣碎之物到多餘之事,既然是行人,又何必讓它們為行囊添上重負?只有“斷”“舍”,才能使人生輕快優雅。

“斷舍”的生活態度,帶來的是“離”的灑脱。先民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勇氣,斷去苦楚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麗絲·門羅不玩橋牌、網球,斷舍雜事後,只求在三點的陽光下寫作。“斷舍”後達到的“離”的境界,是對過去紛擾物什的清醒判斷,是對未來不確定*的冷靜思考,是對現在生活的熱愛和活在當下的勇氣。人在此時已卸下心靈的負累,騰出寬敞的空間。所謂不安與焦躁,也在通透可入陽光的心房中滌淨。

物與事不需用則棄,“斷舍離”三步使人迴歸到這條原始的準則,房間變寬了,心境變開闊了,自然可容下朗月清風。

莊生夢蝶,舍名利凡情,以身在天地間書寫逍遙遊。今日的我們雖不能也不必完全超脱,但當斷則斷,舍而後離,還己一片寧靜,又是何樂而不為呢?

願人人明“斷舍離”之道,擁有瀟灑人生。

點評:本文從生活現象入手,提出“道理本簡單,為何在生活中卻鮮有人做到”的問題,然後具體剖析人們不捨無用舊物的思想根源,接着引用《史記》中的詩和蘇軾的詩論*“斷”與“舍”在人生中的必要*,最後闡述“斷舍”生活態度的作用。文章運用舉例論*、比喻論*、對比論*等方法逐層深入,是一篇結構嚴謹的議論文。同時,本文還運用大量修辭,使文章文采飛揚、説理形象生動。

【解析】

試題分析:該作文題由兩段材料組成,第一段材料旨在説明人們習慣留下各種物品,結果生活的空間被填充得滿滿的;第二段材料旨在説明有些東西要敢於放棄。“斷舍離”,從而保*寬敞舒適的空間,材料的中心是如何對待這些生活中“無用”的東西。

從材料的表層信息立意:①捨棄不需要、無用的物品,以真正的需求為中心,才能讓環境變得寬敞,也會由此改善心靈環境,不成為物質的奴隸。②收納自己不需要、不用的物品,是對物品價值的珍視,現在不需要,不等於將來不需要,收納以備不時之需,否則就是浪費的表現,缺少生活的優患意識。

從材料的深層信息立意:①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脱離有失本心的執念,解放心靈。“大道至簡”,少即是多。②收納、存儲的東西雖無用,卻是一段記憶,可以充實回憶,完滿人生。③隨時清理心中的負面內容,保留積極的內容。

【素材一】鳴蟬奮力地甩掉了無用的外殼,才獲得鳴叫藍天的自由;壁虎掙脱受傷的尾巴,才得以在危急時刻保全自己的*命。捨棄那些生命中不需要的東西,是一處智慧。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捨棄了官位,才獲得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並贏得了世俗的認可,才獲得了“須行即騎訪名山”的自由而成為偉大的詩人。

【素材二】“斷舍”生活態度,帶來的是“離”的灑脱。先民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勇氣,斷去苦楚的愛情;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麗絲·門羅不玩橋牌、網球,斷舍雜事後,只求在三點的陽光下寫作,“斷舍”後達到的“離”的境界,是對過去紛擾物什的清醒判斷,是對未來不確定*的冷靜思考,是對現在生活的熱愛和活在當下的勇氣。人在此時已卸下心靈的負累,騰出寬敞的空間。所謂不安與焦躁,也在通透可入陽光的心房中滌淨。

【考點定位】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題。任務驅動型作文題主要特點有三個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爭議*的實事或時事;二是材料儘可能體現時代價值觀多元化這一特點,公理婆理眾説紛紜,要求學生就事論理,把理説清,話道明,並且分析事件要貫穿寫作始終;三是帶有明顯的驅動任務。這些驅動任務包括文體、內容、思維、對象,考生要根據這些任務來寫作,而不能脱離這些任務;非全國卷沒有這樣的任務。寫作這類作文,首先要明確寫作要求,弄清任務。如題幹要求“對以上的事你怎麼看?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這就表明要寫成議論文,不能寫成記敍文。“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就要求寫作時學生有個*化的思考。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實,明確是非。第三,選好角度,圍繞是非,確立觀點。所謂“選好角度”,就是指要從核心角度、重要角度來立意,同時應兼顧自己擅長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積累了相關素材,有思想、理論上的準備的角度。在寫作時,可圍繞是非來設置分論點。這樣確立觀點,就準確、全面、有思辨*,符合高考對學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圍繞材料就事説理,類比論*展開寫作。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髮出觀點外,還應把“分析材料、就事説理”貫穿在具體的寫作中,這是任務驅動型材料的一個顯著特點。

知識點:材料作文

題型:作文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