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天祥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

來源:國語幫 2.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天祥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天祥至潮陽,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弘範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傑。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作零丁洋詩與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曰:“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範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至京師。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復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遂遣積翁諭者,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棄之,將焉用我?”積翁欲合宋官謝昌元等十人請釋天祥為道士,劉夢炎不可,曰:“天祥出,復號召*南,置吾十人於何地!”事遂已。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有以天祥起兵*西事為言者,不果釋。


    至元十九年,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變。未幾,中山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丞相可無憂者。時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命撤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召入諭之曰:“汝何願?”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一死足矣。”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俄有詔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向拜而死。數日,其妻歐陽氏收其屍,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注:弘範,即張弘範,是當時進攻廣東潮陽地區的元*統帥。


黃冠,道士。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吾不能捍父母                    捍:保衞        


B.乃書所過作零丁洋詩與之          與:給


    C.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淚        


D.其衣帶中有贊曰                  贊:頌揚


文天祥堅守民族氣節、忠誠愛國令人欽佩,從側面突出他這一特點的選項是(3分)


(1)見弘範,左右命之拜,不拜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3)弘範遂以客禮見之


(4)上知天祥終不屈也,與宰相議釋之


(5)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


(6)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一死足矣


A.(1)(2)(5)  B.(2)(3)(4)   C.(1)(4)(6)    D.(3)(4)(5)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弘範讓文天祥叩拜,天祥拒而不拜,他又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不從,張弘範還要強迫他,文天祥就寫詩以表心態,民族氣節不辱。


B.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他最終也不會屈服,便與宰相商議釋放他;有人把天祥在*西起兵反元之事説出來了,結果天祥沒被釋放。


C.文天祥在關押期間,決心以死明志,但忽必烈不忍心,表現了他對文天祥的氣節和才華的敬佩。


D.文天祥臨終前曾説:讀聖賢書,應做到取義成仁,才無愧於聖賢的教誨。他終於以自己的行動,實現了自己的諾言,表現了他高尚的愛國精神


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索之固,乃書所過作零丁洋詩與之。(3分)


答:


(2)能改以事宋者事皇上,將不失為宰相也。(3分)


答:


(3)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餘罪,況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4分)


答:

【回答】

D


D


A


(1)弘範向文天祥索要得很堅決,天祥就把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寫成了過零丁洋一詩給他。


(2)(如果)你能改變一下,用侍奉宋朝的心思侍奉當今皇上,將不會失去宰相的位置。


(3)國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餘罪,怎麼還敢擺脱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

知識點:單元測試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