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共19分)      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以明經為官,至昌邑...

來源:國語幫 2.66W

問題詳情:

 (一)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共19分)      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以明經為官,至昌邑...

 (一)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共19分)

       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以明經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內諫爭於王,外責傅相,引經義,陳禍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國中皆畏憚焉。王嘗久與騶奴宰人遊戲飲食,賞賜亡度。遂入見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願賜清閒竭愚。”王闢左右,遂曰:“大王知膠西王所以為無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聞膠西王有諛臣侯得,王所為擬於桀紂也,得以為堯舜也。王説其諂諛,嘗與寢處,唯得所言,以至於是。今大王親近羣小,漸漬邪惡所習,存亡之機,不可不慎也。臣請選郎通經術有行義者與王起居,坐則誦《詩》《書》,立則習禮容,宜有益。”王許之。會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賀嗣立,官屬皆徵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餘,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遐遠,不沾聖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説,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加賜黃金,贈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鉏鈎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

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數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壽卒。

(選自《漢書·龔遂傳》,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內諫爭於王,外責傅相          爭:爭論

B.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蹇蹇:同“謇謇”,忠正耿直

C.漸漬邪惡所習                  漬: 沾染

D.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      翕:安定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龔遂剛毅有節*。曾多次勸諫行為不端的昌邑王劉賀,引述經義,陳説禍福,聲淚俱下,即便劉賀即位當了皇帝,也沒有停止勸諫。

  B.龔遂具有一定的*遠見,聲名遠播。漢宣帝一見龔遂就非常賞識他。他雖然身材矮小, 但才思敏捷,與皇帝對答如流,皇帝很高興,賞賜黃金、加官晉爵。

  C.龔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擔任渤海太守時,發告公文命令官吏停止追捕盜賊,一人獨自乘車來到郡府,安撫百姓。改變當地的奢侈之風,使百姓安居樂業。

  D.龔遂很受宣帝器重。擔任渤海太守不辱使命後,又被任命為水衡都尉,宣帝很器重他,最後龔遂在官任上以壽終。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2) 王闢左右,遂曰:“大王知膠西王所以為無道亡乎?”

                                                                         

【回答】

4*:A解析:爭:通“諍”,規勸。

5*:A 解析:正確的斷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6*:B解析:“漢宣帝初見龔遂就非常賞識他”一句表述有誤,依據原文“時遂年七十餘,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輕焉”一句可知,漢宣帝初見龔遂時並不喜歡他,更談不上賞識。另外“加官晉爵”也錯。

7*:(1)當面指責邑王的過錯,以至昌邑王捂着耳朵起身離開,説:“郎中令太會羞辱人了。”(得分點:“面”當面,“刺”指責,“愧”羞辱;句子通順。)

(2)昌邑王讓左右侍從迴避(後)),龔遂説:“大王知道膠西王做無道之事而滅亡的原因嗎?”

(得分點:“闢”通“避”迴避,“所以”……的原因,“為”做;句子通順。)

【參考譯文】

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通過明經考試做官,官至昌邑王的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劉賀。劉賀言行舉止多有不當,龔遂為人忠誠寬厚,剛直堅毅,情*高尚。入宮時對昌邑王勸諫,出朝堂外責備批評太傅佐相,引經據典,陳説禍福,甚至淚流滿面。從不阿附。龔遂當面指責劉賀的過失,以至劉賀掩耳起身離開,説:“郎中令善於羞辱人。”直到國人都害怕他。劉賀曾長時間與騎馬的侍從、膳食官吃喝玩樂,賞賜無度,龔遂進見劉賀,痛哭流涕以膝行走,左右侍從都流出眼淚。劉賀説:“郎中令為什麼哭?”龔遂説:“我哀痛國家將要滅亡!希望您賞賜清閒讓我説出我的愚見。”劉賀讓左右的人迴避,龔遂説:“大王知道膠西王做無道之事而滅亡的原因嗎?”劉賀説:“不知道。”龔遂説:“我聽説膠西王身邊有個阿諛的臣子叫侯得,膠西王所作所為和夏桀、商紂差不多,可侯得認為膠西王是堯舜。膠西王對他的阿諛奉迎很高興,經常和他一同起居,只因侯得的讒言,才使膠西王到這種地步。現在大王您親近眾小人,逐漸染上邪惡習氣,存亡的關鍵不能不慎重。我請求選拔侍郎通曉經術有品行有道義的人和您相處,坐下來就背誦《詩》、《書》,站起來則學習禮節法度,這對您應該有益。”劉賀答應他。適逢漢昭帝駕崩,沒有子嗣,昌邑王劉賀繼皇位,舊時官屬也都徵召入朝。昌邑王即位僅二十七天,因驕奢放縱被廢。跟他入朝的那些官吏也因犯有陷君王於奸惡的大逆不道之罪,全都被處死,只有龔遂和中尉王陽因多次進諫而得以倖免,被剃去頭髮服勞役。

漢宣帝即位,過了一段時間,渤海郡及其相臨地區鬧饑荒,盜賊四起,而郡守卻不能將他們捉拿制服。皇帝任命龔遂為渤海太守。當時龔遂已七十多歲,宣帝召見,身材矮小,宣帝見到後,覺得龔遂與所聽説的名聲不符合,心裏有些輕視他,宣帝問龔遂:“渤海郡饑荒作亂,我十分擔憂。你準備用什麼方法平息那裏的盜賊,來滿足我的心願?”龔遂回答説:“海濱遙遠,未蒙聖上教化,那裏的百姓被飢寒困擾而當地官吏不憫恤。所以致使陛下的子民偷盜陛下的兵器,在池塘岸邊耍弄耍弄罷了,並非有意為亂。現在您打算讓我以武力制服他們呢,還是讓我用德化安撫他們呢?漢宣帝聽到龔遂的回答,非常高興,回答説:“選用有德行的人,本來是打算用德化安撫他們。”龔遂説:“我聽説治理不守秩序的百姓,如同理順亂繩一樣,不能着急;只能慢慢來,才會達到目的。我希望丞相和御史暫且不要用常規的法令條文來拘束我,一切事要允許我見機行事。”宣帝答應了他,另外賞賜黃金,還為他增派了驛車。龔遂來到渤海邊界上,郡府的官吏們聽説新太守到任,派兵迎接,龔遂讓他們都回去,接着發告公文命令所屬各縣官吏全部停止追捕盜賊。那些手拿農具的人都是善良百姓,官吏不得審問,手持兵器的人才是盜賊。龔遂一人獨自乘車來到郡府,郡中就安定下來,盜賊也都罷手。龔遂於是打開糧倉,把糧食借給貧民,選任賢能官吏安撫百姓。

龔遂看到齊地風俗喜好奢侈,崇尚工商業,不耕種田地,於是他親自帶領大家儉省節約,鼓勵老百姓從事農業生產。渤海郡內家家有積蓄,官吏和百姓都富裕殷實,不再有訴訟之事。

幾年後,宣帝因為龔遂年老不能任公卿,就任命為水衡都尉,宣帝很器重他,最後龔遂在官任上以壽終。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