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14分)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以明經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為人忠厚,剛...

來源:國語幫 3.28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14分)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以明經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為人忠厚,剛...

文言文閲讀(14分)

龔遂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人也。以明經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內諫爭於王,外責傅相,引經義,陳禍福,至於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國中皆畏憚焉。王嘗久與騶奴宰人遊戲飲食,賞賜亡度。遂入見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願賜清閒竭愚。”王闢左右,遂曰:“大王知膠西王所以為無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聞膠西王有諛臣侯得,王所為擬於桀紂也,得以為堯舜也。王説其諂諛,嘗與寢處,唯得所言,以至於是。今大王親近羣小,漸漬邪惡所習,存亡之機,不可不慎也。臣請選郎通經術有行義者與王起居,坐則誦《詩》《書》,立則習禮容,宜有益。”王許之。會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賀嗣立,官屬皆徵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餘,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輕焉,謂遂曰:“渤海廢亂,朕甚憂之。君欲何以息其盜賊,以稱朕意?”遂對曰:“海瀕遐遠,不沾聖化,其民困於飢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今欲使臣勝之邪,將安之也?”上聞遂對,甚説,答曰:“選用賢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聞治亂民猶治亂繩,不可急也;唯緩之,然後可治。臣願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上許焉,加賜黃金,贈遣乘傳。至渤海界,郡聞新太守至,發兵以迎,遂皆遣還,移書敕屬縣悉罷逐捕盜賊吏。諸持鉏鈎田器者皆為良民,吏無得問,持兵者乃為盜賊。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盜賊亦皆罷。遂乃開倉廩假貧民,選用良吏,尉安牧養焉。

遂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儉約,勸民務農桑。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

數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壽卒。

                                            (選自《漢書·龔遂傳》,有刪改)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內諫爭於王,外責傅相          爭:爭論

B.至於涕泣,蹇蹇亡已            蹇蹇:同“謇謇”,忠正耿直

C.漸漬邪惡所習                  漬: 沾染

D.遂單車獨行至府,郡中翕然      翕:安定

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2分)

A.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B.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C.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D.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龔遂剛毅有節*。曾多次勸諫行為不端的昌邑王劉賀,引述經義,陳説禍福,聲淚俱下,即便劉賀即位當了皇帝,也沒有停止勸諫。

B.龔遂具有一定的*遠見,聲名遠播。漢宣帝一見龔遂就非常賞識他。他雖然身材矮小,但才思敏捷,與皇帝對答如流,皇帝很高興,賞賜黃金、加官晉爵。

C.龔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擔任渤海太守時,發告公文命令官吏停止追捕盜賊,一人獨自乘車來到郡府,安撫百姓。改變當地的奢侈之風,使百姓安居樂業。

D.龔遂很受宣帝器重。擔任渤海太守不辱使命後,又被任命為水衡都尉,宣帝很器重他,最後龔遂在官任上以壽終。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面刺王過,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

(2)王闢左右,遂曰:“大王知膠西王所以為無道亡乎?”

【回答】

8.C

9.B

10.A

11.(1) 當面指責邑王的過錯,以至昌邑王捂着耳朵起身離開,説:“郎中令太會羞辱人了。”(得分點:“面”當面,“刺”指責,“愧”羞辱,使……羞愧;句子通順。)(4分)

(2)昌邑王讓左右侍從迴避(後)),龔遂説:“大王知道膠西王做無道之事而滅亡的原因嗎?”(4分)

(得分點:“闢”通“避”,使……迴避,“所以”……的原因,“為”做;句子通順。)

【解析】

8.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原*有誤。應選A項,“內諫爭於王”中的“爭”應同“諍”,意思是“規勸”;如果解釋為“爭論”,聯繫前後的內容以及龔遂的身份就講不通了。作為一個臣子,應是“規勸”主上,一般不是與主上爭論。此句話的語境是“事王賀。賀動作多不正,遂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由句意可知,龔遂事奉昌邑王劉賀,而劉賀的行為多不正經,龔遂為人忠厚,剛強果斷,在大節上從不含糊,所以此處“爭”應是通假字,同“諍”,規勸。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就可以採取課內知識遷移法解決。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9.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原*有誤,應選A項,首先應瀏覽句子所在的語段,把握語境;然後再抓句中的斷句標誌。“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亂廢昌邑羣臣坐陷王於惡不道皆誅死者二百餘人唯遂與中尉王陽以數諫爭得減死髡為城旦”。“二十七日”“昌邑羣臣”“死者”“人”都是名詞或代詞;“唯”一般放於句首。同時,動詞“即”的賓語是“位”,“二十七日”是其補語;動詞“廢”的主語承前省略,“卒以淫亂”是其狀語。介詞“坐”(兼有動詞作用)的主語是“昌邑羣臣”,“陷王於惡不道”是其賓語,動詞“誅”含被動意,其主語承前省略。“死者二百餘人”是主謂短語。動詞“得”的賓語是“減死”。動詞“髡為”的賓語是“城旦”。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原*有誤,應選B項。B項“漢宣帝一見龔遂就非常賞識他”有誤,文章第二段的原句是“上以為渤海太守。時遂年七十餘,召見,形貌短小,宣帝望見,不副所聞,心內輕焉”,由此可以知道,漢宣帝初見龔遂時並不喜歡他,更談不上賞識;另外“加官晉爵”的説法也有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1.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應先找出人、官職等名詞,比如“王”,指的是昌邑王,“郎中令”是官職;然後確定有無活用詞,比如“面”,名詞做動詞,“當面”;最後對譯動詞,比如“刺”指責,“愧”羞辱,使……羞愧。第二句中,找出人名、官職等名詞,比如“王”,指的是昌邑王,“遂”指“龔遂”,“膠西王”;再看有無通假字、活用詞、古今異義詞等,“闢”通“避”,使……迴避,“所以”……的原因;最後在對譯動詞,比如“為”,做。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