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弘範,字仲疇,善馬槊,頗能為歌詩。年二十時,兄順天路總管弘略上計壽陽行都,留弘範...

來源:國語幫 1.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張弘範,字仲疇,善馬槊,頗能為歌詩。年二十時,兄順天路總管弘略上計壽陽行都,留弘範...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張弘範,字仲疇,善馬槊,頗能為歌詩。年二十時,兄順天路總管弘略上計壽陽行都,留弘範攝府事,吏民服其明決。蒙古*所過肆暴,弘範杖遣之,入其境無敢犯者。

從親王合必赤討李璮於濟南。弘範營城西,璮出*突諸將營,獨不向弘範。弘範曰:“我營險地,璮乃示弱於我,必以奇兵來襲,謂我弗悟也。”遂築長壘,內伏*士,而外為壕,開東門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益深廣,碹不知也。明日,果擁飛橋來攻,未及岸,*陷壕中,得跨壕而上者,突入壘門,遇伏皆死,降兩賊將。

移守大名管民總管。歲大水,漂沒廬舍,租税無從出,弘範輒免之。朝廷罪其專擅,弘範請 入見,進日:“臣以為朝廷儲小倉,不若儲之大倉。”帝曰:“何説也?”對曰:“令歲水潦不收,而必責民輸,倉庫雖實,而民死亡殆盡,明年租將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則歲有恆收,非陛下大倉庫乎!”帝曰:“知體,其勿問。”

括諸道兵圍宋襄陽,朝廷以益都兵乃李璮所教練之卒,勇悍難制,故命領之。戍鹿門堡,以斷宋餉道,且絕郢之救兵。弘範建言曰:“國家取寰陽,為延久之計者,所以重人命而欲其自斃也。宜城萬山以斷其西,柵灌子灘以絕其東,則庶幾速斃之道也。”帥府奏用其言,移弘範兵千人戍萬山。既城與將士較*出東門宋師奄至將佐皆謂眾寡不敵宜入城自守弘範曰吾與諸君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乎敢言退者死即擐*上馬,親率二百騎為長陣,令曰:“聞吾鼓則進,未鼓勿動。” 宋*步騎相間突陣,弘範*不動,再進再卻,弘範曰:“彼氣衰矣。” 鼓之,前後奮擊,宋師奔漬。

入朝,疾作。病甚,與親故言別。卒,年四十三。

(選自《元史·張弘範傳》,有刪改)

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既城與將士/較*出東門/宋師奄至/將佐皆謂眾寡不敵/宜入城自守/弘範曰/ 吾與諸君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乎/敢言退者死/

B.既城與將士/較*出東門/宋師奄至/將佐皆謂眾寡/不敵宜入城自守/弘範曰/ 吾與諸君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乎/敢育退者死/

C.既城/與將士較*出東門/宋師奄至/將佐皆謂眾寡不敵/宜人城自守/弘範曰/ 吾與諸君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乎/敢言退者死/

D.既城/與將士較*出東門/宋師奄至/將佐皆謂眾寡/不敵宜人城自守/弘範曰/ 吾與諸君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乎/敢育退者死/

16.下列對文中加橫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槊,長矛。馬槊,*古代冷兵器,是槊的主要形態,是重型騎兵武器。

B.上計,文中指地方行政長官向上級呈文書,報告地方治理狀況。

C.飛橋,文中指古代*隊作戰時保障攻城部隊通過河道的一種器材。

D.餉道,古代作戰時後勤保障的通道,專門用於運送糧食和轉運傷員。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弘範能文善武,辦事精明強千。他很會寫詩歌;他代哥哥處理總管府事務,處事明達有決斷;他強硬處置胡作非為的蒙*。

B.張弘範足智多謀,善於排兵佈陣。他準確判斷出李璮的想法,於是設計引誘李璮來犯,挖深壕溝,埋伏士兵,最終打敗了敵*。

C.張弘範一心為民,富有遠見。當水災發生後,他下令免除百姓的租税;面對朝廷的責怪, 他向皇上闡述了藏富於民的道理。

D.張弘範臨危不亂,身先士卒。面對宋*的突襲,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積極應對;他親自率領騎兵與敵周旋,取得勝利。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我營險地,璮乃示弱於我,必以奇兵來襲,謂我弗悟也。

(2)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則歲有恆收,非陛下大倉庫乎!

【回答】

15.C

16.D

17.B

18.

(1)我在危險的地方紮營、李璮竟然向我示弱,肯定會用奇兵來偷襲。他認為我不瞭解這一點。

(2)不如讓老百姓活下來,使他們不至於逃亡,這樣每年都會有固定的收入,這難道不是陛下的大倉庫嗎?

【解析】

試題分析:

1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既城/與將士較*出東門/宋師奄至/將佐皆謂眾寡不敵/宜人城自守/弘範曰/ 吾與諸君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乎/敢言退者死”,這句話的大意是:萬山城建成之後,張弘範和將士們到東門外比試*箭,宋*突然來攻。他手下的將佐們都認為敵我相差懸殊,應進入城堡自守。張弘範厲説:“我與你們在這裏是幹什麼的,敵人來了怎麼能不與他們戰鬥呢?誰再敢説退後就處死。然後再根據句中的一些斷句標誌進行斷句,本句主要藉助句中的人名及動詞進行斷句,比如“將士”“東門”“宋師”“將佐”“弘範”“吾”“諸君”“敵”“將”“言退者”。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本句有“曰”,“乎”都是句中停頓的標誌。

16.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學常識的能力。D項,“餉道,古代作戰時後勤保障的通道,專門用於運送糧食和轉運傷員”有誤;餉道應該是運送*糧的道路。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名師點睛】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項,“設計引誘李璮來犯”錯誤,選項對應的文字在文章第二段段,文中是説“弘範曰:‘我營險地,璮乃示弱於我,必以奇兵來襲,謂我弗悟也。’遂築長壘,內伏*士,而外為壕,開東門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益深廣,碹不知也。”,可見弘範足智多謀,善於排兵佈陣。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

18.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營”,名詞作動詞,紮營;“乃”,竟然;“悟”,明白、懂得。第二句中,“曷若”,不如;“活”,使動用法,使……活下來;“恆”,固定。同時要注意句中的人名、官職名,比如“璮”“奇兵”“歲”“陛下”。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張弘範,字仲疇,他善於騎馬使*,又很會寫詩做歌。二十歲時,他的哥哥順天路總管張弘略到行都壽陽報告本路户口、田地和賦税徵收等政事,留下張弘範代為處理總管府事務,官吏和百姓都佩服他處理問題明達決斷。蒙古*在所過之地肆意殺掠,張弘範對他們施以杖刑後遣返,從此進入順天的蒙古*士不敢胡作非為。

隨從合必赤親王到濟南*李璮。張弘範在城西紮營,李璮發兵突擊各將的營地,唯獨不攻擊張弘範。弘範説:“我在危險的地方紮營、李璮竟然向我示弱,肯定會用奇兵來偷襲。他認為我不瞭解這一點。”於是他築長長的營壘,在裏面埋伏士兵,在外面挖了壕溝,打開東門等待李王*到來,夜間又讓士卒把壕溝挖得更深更寬,李璮並不知道。第二天,李璮的*隊果然來進攻,還沒有來得及上岸,就陷入壕中,那些跨過壕溝的人,衝進營壘的門,又被埋伏的士兵所殺死,兩名敵*將領投降。

改任大名管民總管。當年發生了大水災,老百姓房屋被沖毀了,租税無從繳納,張弘範決定免徵。朝廷責怪他專權,張弘範請求入宮謁見皇上,並對皇帝説“:我以為朝廷將賦税儲於小倉,不如儲於大倉。”世祖問他“:這話是什麼意思?”他説“:今年水災無收成,若強迫百姓交納租税,國家倉庫是充實了,而*死亡幾盡,明年租税從哪裏出?不如讓老百姓活下來,使他們不至於逃亡,這樣每年都會有固定的收入,這難道不是陛下的大倉庫嗎?”世祖説:“這是識大體的舉動,不再追究這件事了。”

朝廷集結各地的*隊圍困宋朝的襄陽,朝廷認為益都的士兵是李王所教練出來的,勇悍難以控制,所以命令張弘範帶領他們。張弘範率領士兵駐守在鹿門堡,以截斷宋*運糧之道,並且阻擊由郢州來的援*。張弘範建議説“:國家圍攻襄陽,之所以採用持久作戰的策略,是要儘量減少犧牲,而讓守城的宋*自斃。應該在萬山築城以切斷它西面的通道,在灌子灘設立柵欄以切斷它東面的通道,這或許是讓敵人儘快滅亡的辦法。”帥府上奏採納了他的建議,在張弘範的*隊中分出一千人去戍守萬山。萬山城建成之後,張弘範和將士們到東門外比試*箭,宋*突然來攻。他手下的將佐們都認為敵我相差懸殊,應進入城堡自守。張弘範厲説:“我與你們在這裏是幹什麼的,敵人來了怎麼能不與他們戰鬥呢?誰再敢説退後就處死!”他立即穿上鎧*,跨上戰馬,親自率領二百騎兵擺下長陣。宋*第二次攻擊,張弘範第二次退避,張弘範説:“敵人的氣勢已經衰竭了。”於是擊響了戰鼓,他的*隊前後奮力夾擊,宋*奔逃潰敗。

張弘范進入朝,病發作,病重,和親戚朋友告別。去世,享年四十三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