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送韓十四*東省覲省①杜甫兵戈不見老萊衣②,歎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 君今何...

來源:國語幫 1.59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送韓十四*東省覲省①杜甫兵戈不見老萊衣②,歎息人間萬事非。我已無家尋弟妹, 君今何...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 完成各題。

送韓十四*東省覲省①

杜甫

兵戈不見老萊衣②, 歎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  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③靜灘聲轉, 白馬*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  故鄉猶恐未同歸。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在成都白馬*畔送韓十四去*東探親時寫的。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定。②老萊衣:相傳春秋時隱士老萊子,七十多歲還常常穿上*衣,模仿兒童,使雙親歡娛。③黃牛峽:位於宜昌之西。韓十四去*東探親要經過此地。

20.這首詩的頸聯運用了哪幾種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21.請結合全詩,分析詩人的情感變化?(6分)

【回答】

20.①以靜襯動,“黃牛峽靜灘聲轉”句以峽岸的靜襯托*水的洶湧,表現了對友人行程艱難的憂慮。②寓情於景。“白馬*寒樹影稀”句描寫*邊寒風中樹影稀疏的淒涼之景,將因友人離去而孤寂傷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虛實結合,“音牛峽靜灘聲轉”句虛寫,是想像友人過黃牛峽時的情景,“白馬*寒樹影稀”句是實寫,寫詩人在*邊送別韓十四的情景。一虛一實,抒發了作者與友人離別之時的傷感。④聽覺與視覺相結合,“黃牛峽靜灘聲轉”句作者從聽覺角度描繪一路輾轉旅途艱險的情景,“白馬*寒樹影稀”句從視覺角度當時的離別之景。(答出兩點得4分,答出三點得5分)

21.①詩歌首聯“兵戈不見老萊衣,歎息人間萬事非”寫戰亂導致生靈塗炭,“萬事非”三字流露出作者的憂憤之情,表現出詩人深厚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②三、四兩句寫送友人探親,不由勾起詩人對親人的懷念。表現了詩人對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五、六兩句,描寫分手時詩人的遐想和悵惘,表現了對友人離去的惜別之情。④尾聯“此別應須各努力”表現作者對友人的勉勵之情,“故鄉猶恐未同歸”隱隱露出詩人對未的擔憂之情。(答出四種情感變化及分析即可滿分)

【解析】

20.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詩歌的手法,解答時需要首先答出手法,然後結合詩句進行分析。*要有觀點有分析,言之成理。五、六兩句,描寫分手時詩人的遐想和悵惘。詩人佇立白馬*頭,目送着韓十四登船解纜,揚帆遠去,逐漸消失在水光山影之間了,他還在凝想入神。韓十四走的主要是長*水路,宜昌西面的黃牛峽是必經之乘地。這時詩人的耳際似乎響起了峽下黃牛灘的流水聲,其中白馬*頭的景*乃是實景,而黃牛峽則是作者想象之中的虛景,虛實相生,飽含作者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水聲迴響不絕,韓十四坐的船也就越走越遠,詩人的離情別緒,也被曲曲彎彎牽引得沒完沒了。一個“靜”字,越發突出了灘聲汩汩,如在讀者目前。這是以靜襯動的手法,寫得十分傳神。等到詩人把離思從幻覺中拉回來,才發現他依然站在二人分袂之地。只是*上的暮靄漸濃,一陣陣寒風吹來,砭人肌骨。稀疏的樹影在水邊掩映搖晃,秋意更深了。一種孤獨感驀然向詩人襲來。此二句一縱一收,正是大家手筆。別緒隨船而去,道出綿綿情意;突然收回,景象更覺悵然。此情此景,催人淚下。

考點: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分析詩人的情感變化,此類題目在鑑賞過程中,不但要細讀詩文本身,明確註釋中點明的時局背景,還要了解詩人境遇、主觀志向,做到知人論世。本題就要根據平時所學習的杜甫的詩歌,瞭解他的終生志向,然後進行綜合思考,才能不遺漏要點。這首七律,寫於唐肅宗761年(上元二年)深秋,當時杜甫在成都。安史之亂尚未平定,史朝義逆勢正熾。*東(長*下游)一帶雖未遭受兵禍,但九月間*淮發生大饑荒,再加上統治者嚴加盤剝,於是*四起,餓殍遍野。此詩是詩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馬*畔送韓十四去*東探親時寫的,在深沉的別情中流露出蒿目時艱、憂心國難的浩茫心事。

考點: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