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題弟侄書堂杜荀鶴①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

來源:國語幫 2.7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題弟侄書堂杜荀鶴①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題弟侄書堂

杜荀鶴①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苦終身事,莫向光*惰寸功。

①杜荀鶴,晚唐詩人。曾歷黃巢之亂。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戰亂讓作者飽受磨難,家境貧困,故而開篇“何事居窮”的質問就帶有強烈的憤慨,奠定了本詩的感情基調。 B.頷聯“干戈地”“禮樂風”形成鮮明對比,既點明書房主人的勤勉好學,更顯其卓然品格,作者對此深感慰藉。 C.尾聯是對弟侄的勉勵之語,作為長輩,作者諄諄告誡弟侄年輕時要珍惜時光勤勉求學,為將來奠定紮實的基礎。 D.這首詩語言自然曉暢,通俗淺近,無一字難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尋味,其對弟侄的勸勉也給讀者深刻的啟示。

16.這首詩的頸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回答】

15.  A

【解析】“開篇‘何事居窮’的質問就帶有強烈的憤慨”錯,首句“何事居窮道不窮”意思是為什麼你處境困窘卻依然能潛心研究學問。這是對弟侄亂世之中堅持學習的讚美。

16.  ①視聽結合(或聲*結合)。窗邊綠竹搖曳影落書案,屋外泉聲潺潺水入硯池,“竹影”“泉聲”視聽結合,有聲有*,描寫了弟侄書房周圍清幽的景緻,讓人感到這是一個讀書的清雅之所。②對比。清幽雅緻的環境和紛亂的世道形成對比,襯托弟侄不為外物所擾、勤勉求學的寧靜美好的內心世界,表現了弟侄卓爾不羣的形象。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作者借書房周圍清幽的環境讚美弟侄在亂世中靜心好學、崇德尚禮的美好品格。

參考譯文: 雖然住的屋子簡陋但知識卻沒有變少,我還是與往常一樣,儘管外面已經戰亂紛紛。 故鄉雖然在打仗,可是弟侄還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台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 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着匆匆逝去的光*,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

賞析:        首聯先敍侄子雖未入仕卻能於世道紛亂之時謹守禮道,勤奮修業。詩人以此來刻畫書堂主人獨特的精神風貌,讚美之情溢於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規範,重視修身立德,“家山雖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禮樂風”。對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學,更顯其卓然的高潔品格。頸聯則由人寫到書堂之景:窗外綠竹搖曳,影入書案,遠處泉水潺潺,流入硯池。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我們可以想見其弟侄伏案苦讀、硯池墨耕的情形。尾聯是對侄子的勸勉之辭,勸弟侄莫荒廢時光、學業。        這首詩語言上通俗淺近,平易自然,通讀全詩,沒有一難解字句,質樸之至,彷彿從詩人心中自然流出,毫無半點雕琢痕跡。若就其佳句來説,真如行山*上,令人應接不暇。“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人硯池中”,寫景詩句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卻又自然曉暢。同時,這首詩的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體現的是杜荀鶴的一個顯著藝術特徵。

知識點:

題型:未分類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