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餘十一二歲時,聞從叔燦若公言:裏有齊某者,以罪戍黑龍*,歿數年矣。其子稍長,...

來源:國語幫 2.68W

問題詳情:

(原創)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餘十一二歲時,聞從叔燦若公言:裏有齊某者,以罪戍黑龍*,歿數年矣。其子稍長,...

(原創)閲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餘十一二歲時,聞從叔燦若公言:裏有齊某者,以罪戍黑龍*,歿數年矣。其子稍長,欲歸其骨,而貧不能往,恆蹙然如抱深憂。

一日,偶得豆數升,乃屑以為末,水摶成丸,衣以赭土,詐為賣*者以往,姑以紿①取數文錢供口食耳。乃沿途買其*者,雖危症亦立愈。轉相告語,頗得善價,竟藉是達戍所,得父骨,以篋負歸。歸途於窩集遇三盜,急棄其資斧,負篋奔。盜追及,開篋見骨,怪問其故。涕泣陳述,共憫而釋之,轉贈以金。方拜謝間,一盜忽擗砞②大慟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數千裏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傑,顧乃不能耶?諸君好住,吾今往肅州矣。”語訖,揮手西行。其徒呼使別妻子,終不反顧。蓋所感者深矣。

(節選自紀昀《閲微草堂筆記》)

(註釋) ①紿(dài):欺哄。②擗砞:捶胸頓足。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着重號的詞語。

(1)欲歸其骨    歸:        

(2)雖危症亦立愈  雖:        

(3)怪問其故    故:        

(4)終不反顧    反:                          

2.下列選項中,與“以罪戍黑龍*”的“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去以六月息者也   

B.以其境過清

C.皆以美於徐公 

D.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乃沿途買其*者,雖危症亦立愈。

(2)盜追及,開篋見骨,怪問其故。

4.選文表現了齊某兒子的什麼*格特點?請簡要回答。

5.選文為什麼要寫一個強盜頓足大哭“往肅州”的事情?

【回答】

1.(1)使……回 (2)即使 (3)原因

(4)同“返”,返回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解釋。(1)結合語境可判斷,“歸”在文中是使動用法,“使……回”;(2)“雖”可聯繫《三峽》“雖乘奔御風”判斷,是“即使”之意;(3)結合語境即可判斷,“故”是“原因”的意思;(4)應注意“反”是通假字,譯為“返回”。

2.B 解析: 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B項與例句均為介詞,“因為”。A項介詞,“憑藉”;C項動詞,“認為”;D項介詞,“把”。

3.(1)沿途中凡買他這*丸吃的人,即使是危急不治之症也立即好了。

(2)強盜追上了他,打開匣子見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問他是怎麼回事。

解析: 這道題考查翻譯文言文語句的能力。完成此題,先通讀語句,初步把握內容,特別要留心其中的主要詞語,如(1)句“者”“雖”;(2)句“及”“故”等。

4.孝順、有毅力、狡詐。

解析: 這道題考查理解與分析人物特點的能力。首先要明確姓齊的兒子所做的事情“欲歸其骨”,並且“歿數年”才得以實現。另外,“詐為賣*者以往”的做法不可忽略。因此,應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概括,這樣才能全面。

5.運用襯托的手法,從側面表現了齊某兒子有孝心。

解析: 這道題考查理解寫作手法的能力。文章主要寫“姓齊的兒子”,而“一個強盜頓足大哭‘往肅州’”發生在強盜瞭解事情原委之後,由此可辨別出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這樣,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姓齊的兒子”及其特點,即可領會有何作用。

(參考譯文)

我十一二歲時,聽堂叔燦若公説:老家有個姓齊的人,因犯了罪被罰往黑龍*戍守邊關,已經死(在那裏)幾年了。他的兒子長大後,想把父親的遺骨遷回老家,可家境貧寒不能前往,(為此,)他終日蹙眉如懷有深深的憂愁。

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幾升豆子,(他把豆子)研成細末,用水摶成丸,外面掛了一層赭石*,謊稱是賣*的人奔赴黑龍*,姑且靠騙幾文錢餬口。沿途凡是吃了他的*的,即便是重病也會立即痊癒。(於是人們)爭相轉告,(使他的*)賣出了好價,最終靠着賣*到達了戍地,找到了父親的遺骨,用一個匣子揹着踏上歸程。歸途中,(他)在叢林裏碰上了三個強盜,慌忙丟棄了錢財,只揹着骨匣奔跑。強盜追上他,打開匣子見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問他是怎麼回事。(他)哭着把事情經過説了一遍。(強盜)憐憫他而放了他,還贈了他一些銀錢。他正在拜謝時,一個強盜捶胸頓足大哭道:“這人如此孱弱,尚能到千里之外尋找父親的遺骨。我這個堂堂男子漢,自命英雄豪傑,反而做不到嗎?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肅去(收父親的遺骨)了。”説完,他揮了揮手奔西方而去。他的同夥呼喊他,請他回家與妻子兒女告別,(他)連頭也沒回。這大概是被(齊某之子的行為)深深感動的結果啊。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