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8分)史論結合、依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評價問題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表節選...

來源:國語幫 1.11W

問題詳情:

32.(18分)史論結合、依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評價問題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閲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下表節選...

32.(18分)史論結合、依據特定的歷史條件評價問題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閲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表節選自《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原文。

《南京條約》

《馬關條約》

前第二條內言明開關俾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税、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

日本臣民得在*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從事各項工藝製造;又得將各項機器任便裝運進口,只交所訂進口税。

材料二:下表所列為兩位歷史學家對清朝與列強簽訂條約的看法。

徐中約

費正清

英法聯*之役後西方國家通過建立條約口岸和擴展商務,爭奪貿易利益和經濟特權,俄國人則既強調貿易收益也強調取得領土。從南、北而來的這兩股推進勢力,構成了一種鉗形活動,掐住滿清王朝。在隨後的一個世紀裏,西方和俄國是影響*的兩個主要根源。

——摘自《*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國商人與外國勢力因各種有利條件使*的貿易與世界市場的關係更密切,也隨世界市場的榮枯興衰而起伏。外國人因為有治外法權的保護,得以躋身這個帝國的統治階層。若説這樣的結果是把*當殖民地來剝削,不如説外國人有幸參加了*企圖西化的過程。

——摘自《劍橋晚清史》

(1)據材料一,從*因素的角度分析兩則原文的最大不同之處。(6分)

(2)據材料二,評價關於近代*條約體系的觀點。(任選材料中的一種觀點進行評價,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12分)

【回答】

32.(18分)

(1)不同:19世紀,第一次工業*的開展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商品輸出成為其經濟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紀末,隨着第二次工業*的進行和資本主義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輸出成為其經濟侵略的主要手段。(6分)  (2)觀點:徐中約是民族主義角度(或侵略與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機 角度)。費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2分)  同意徐中約的觀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俄國和西方國家通過攫取在華特權和割佔*領土,*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民族危機日益嚴重。  同意費正清的觀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自然經濟的進一步解體,*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西方國家在入侵*的同時,也傳播了工業文明,加速了*近代化的歷程。(10分) (只有評述賦分,同意誰的觀點並不賦分) 

知識點:近代*反侵略 求*的鬥爭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