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藺...

來源:國語幫 2.3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藺...

文言文閲讀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則幸得脱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於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0.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釋義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   拜見

B. 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曾經

C. 臣嘗有罪,竊計欲亡走燕。    私下

D. 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   逃跑

1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        )

A.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B. 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C. 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    D.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2.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

A. 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B. 故燕王欲結於君。

C.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D.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13.翻譯下列句子。

①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②相如曰:“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回答】

10.A

11.C

12.B

13.①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於是廉頗以他的勇猛善戰而聞名於諸侯各國。

②藺相如回答説:"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願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趙王就派藺相如帶着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解析】

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實詞含義理解能力。實詞含義的解釋,可從學過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語典故中找到相關依據。因此考生拿到考題時要運用聯想,聯想已學過的課文中的詞句。還可以聯想現代漢語雙音節詞和成語,此外,還要注意古代漢語中通假字、偏義複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四種情況。本題A項,拜:授與官職,任命。故選A項。

點睛:理解文言實詞的意思,可以採取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採取代入原文法、課內回顧法、成語遷移法。比如本題可將詞義代入文中,結合上下文的語境來判斷對錯。A項,把“拜”作為“拜見”意思,代入句子中,顯然是不符合上下文文意的。結合語境,理解實詞含義,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詞類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徵推斷出詞*,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後詞。聯繫上下文,前後照應,保持一致。要把對實詞的解釋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語言環境。

11.試題分析:本題題幹是“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現象的一項是”,是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中詞類活用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A項,負: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擔負;B項,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完整;C項,強:強大;D項,西:名詞作狀語,向西。故選C。

12.試題分析:本題題幹是“下列各句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是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掌握情況。本題例句為省略句和狀語後置句;A項為判斷句;B項為狀語後置句;C項為定語後置句;D項為賓語前置句。故選B。

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翻譯的時候,應先找名詞,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為”,擔任;“拜”,任命;“以”,憑藉。以及特殊句式的翻譯。第二句中,“必”,果真;“奉”,捧着;“完璧歸趙”,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西”,向西。同時要關注句中的人名、官職等專有名詞,比如“趙惠文王”“上卿”。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