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閲讀(19分)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人也。父惇,為漢陽太守。奐少遊三輔,師事太尉朱寵,后辟大將*樑冀府,以...

來源:國語幫 1.52W

問題詳情:

文言文閲讀(19分)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人也。父惇,為漢陽太守。奐少遊三輔,師事太尉朱寵,后辟大將*樑冀府,以...

文言文閲讀(19分)

張奐字然明,敦煌淵泉人也。父惇,為漢陽太守。奐少遊三輔,師事太尉朱寵,后辟大將*樑冀府,以疾去官。復舉賢良,對策第一,擢拜議郎。

永壽元年,遷安定屬國都尉。初到職,南匈奴左奧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餘人寇美稷①,東羌復應之,而奐壁唯有二百許人,聞即勒兵而出,*吏以為力不敵,叩頭爭止之。奐不聽,遂進屯長城,收集兵士,遣將王衞招誘東羌,因據龜茲,使南匈奴不得交通東羌。諸豪遂相率與奐和親,共擊南匈奴,連戰破之。伯德惶恐,將其眾降,郡界以寧。羌豪帥感奐恩德,上馬二十匹,先零②酋長又遺金鐻③八枚。奐並受之,而召主薄於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馬如羊,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入懷。”悉以金馬還之。羌*貪而貴吏清,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

遷使匈奴中郎將。休屠各④及烏桓並同反叛,兵眾大恐,各欲亡去。奐安坐帷中,與弟子講誦自若,*士稍安。乃潛誘烏桓,*與和通,遂使斬屠各渠帥,襲破其眾。延熹二年,樑冀被誅,奐以故吏免官禁錮。在家四歲,復拜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厲散敗,常為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月產子及與父母同月生者,悉殺之。奐示以義方,嚴加賞罰,風俗遂改,百姓生為立祠。九年春,徵拜大司農。鮮卑聞奐去,其夏,寇掠緣邊九郡,殺略百姓。秋,鮮卑復率*千騎入塞,緣邊大被其毒。朝廷以為憂,復拜奐為護匈奴中郎將,賞賜甚厚。匈奴、烏桓聞奐至,因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奐但誅其首惡,餘皆慰納之。唯鮮卑出塞去。

奐少立志節,嘗與士友言曰:“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及為將帥,果有勛名。董卓慕之,使其兄遺縑百匹。奐惡卓為人,絕而不受。光和四年卒,年七*。

                                        (節選自《後漢書•張奐傳》,有刪改)

【注】①美稷:南匈奴單于的居所。②先零:羌族的一支。③鐻:(qú)金屬製的耳飾。④休屠各:部落名。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南匈奴左奧建台、且渠伯德等七千餘人寇美稷   寇:入侵

B.使南匈奴不得交通東羌                       交通:交往

C.羌*貪而貴吏清                             貴:看重

D.緣邊大被其毒                               被:遭受

11.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張奐“為國家立功邊境”的一組是(3分)

①將其眾降,郡界以寧

②羌*貪而貴吏清,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

③奐安坐帷中,與弟子講誦自若

④朝廷以為憂,復拜奐為護匈奴中郎將

⑤奐但誅其首惡,餘皆慰納之

⑥大丈夫處世,當為國家立功邊境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奐勇敢善戰足智多謀,以極少的兵力出戰抵抗南匈奴的入侵,通過招募士兵、佔據有利地勢等方法擊敗了敵人。

B.張奐因戰勝南匈奴而威名教化大盛於邊疆,之後被授予了使匈奴中郎將的官職,平定了休屠各和烏桓的叛亂。

C.因曾被大將*樑冀徵召在其府中任職,樑冀被誅殺後張奐受牽連而被免官。鮮卑侵犯邊境時,朝廷又任命他為邊防大將,這表明張奐有超羣的才幹。

D.張奐年少時胸有大志,後來做將帥期間建立了不少功勞,董卓仰慕他派人給他送禮,張奐因為不喜歡董卓而拒絕了他的饋贈。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而奐壁唯有二百許人,聞即勒兵而出,*吏以為力不敵,叩頭爭止之。(5分)

(2)匈奴、烏桓聞奐至,因相率還降,凡二十萬口。奐但誅其首惡,餘皆慰納之。(5分)

【回答】

【*】

10.B

11.B

12.B

13.(1)但張奐營壘中只有二百左右的士兵,張奐聽到消息就馬上率領*隊出戰,*吏認為自己*隊的力量抵擋不了對方,爭相磕頭阻止他。(壁、唯、勒、敵各1分,句意1分)(2)匈奴、烏桓聽説張奐到來,就相繼投降了,總共二十萬人。張奐只殺了其中的罪魁禍首,將剩餘的人都安撫收容了。(因、相率、凡、慰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10.

試題分析:交通:勾結。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一般刻意迴避考綱規定的120個實詞,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此題的*B即為詞類活用。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選項對應原文“遣將王衞招誘東羌,因據龜茲,使南匈奴不得交通東羌”,解釋為“並派遣將領王衞前去招降東羌。於是佔據龜茲,使南匈奴不能與東羌交往”,看似通順,但從語意上講“南匈奴”和“東羌”的交往是對付漢朝,應該不是正當的,應加重語氣,譯為“勾結”更為合適。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先看題幹中有沒有“直接表現”的字樣,然後分析所給文段是否是題幹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為,再分析是否是題幹中要求的*格,用排除法做準確率高還節省時間,此題對象是“張奐”*格特徵是“為國家立功邊境”,③表現了張奐臨戰的鎮定自若,④是朝廷的任命,⑥是張奐的口頭表態,這些和“立功邊境”關係不大,排除這些可以得到*。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2.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般不會太難,命題方向重要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抓住這幾方面仔細對讀原文找到錯誤,應該很簡單。選項從B對應的原文“羌*貪而貴吏清,奐正身潔己,威化大行”看,張奐之所以“威化大行”,是因為戰勝匈奴和拒絕羌部酋長的禮物,正身潔己為羌人所佩服,選項以偏概全,事件錯誤。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試題分析:翻譯題是區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因為判卷時間較緊,一般就看重點詞語的翻譯情況,所以如果不是直譯有時意思對可能老師誤判。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⑴壁——營壘,唯——只,勒——率領,以為——認為,敵——抵擋。(2)因——於是、就,相率——相繼,凡——總共,慰——安撫。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張奐,字然明,是敦煌淵泉人,父親張惇,任漢陽郡太守。張奐年輕時到三輔地區遊學,拜太尉朱寵為師,後來被徵召到大將*樑冀幕府任職,因病辭職。又被推舉為賢良,回答策問獲得第一名,被提拔擔任議郎之職。

永壽元年,張奐被調任安定屬國都尉。剛剛到職,南匈奴左奧建台、且渠伯德等率七千餘人起兵進攻美稷,東羌也出兵響應。但張奐營壘中只有二百人左右,張奐聽到消息就馬上帶領*隊出擊,*吏認為自己*隊的力量抵擋不了對方,爭相磕頭阻止他。張奐不聽從,便率兵前進駐紮到長城。這時他召集兵士,並派遣將領王衞前去招降東羌。於是佔據龜茲,使南匈奴不能與東羌勾結,各路豪強相繼和張奐示好親近,同漢*共同攻打南匈奴叛*,連續作戰不斷取得勝利。且渠伯德十分害怕,便率眾向張奐投降,這樣郡內才得以安寧。東羌首領感激張奐的恩德,獻上二十匹馬,先零羌首領也送來八件金耳環,張奐都接受了,然後便命主簿召集羌族各部前來,他舉起酒杯將酒倒在地上説:“即使馬像羊一樣多,我也不會把它收入馬廄;即使金器像穀粒一樣多,我也不會把它收入懷中。”把金、馬全都還給他們。羌人生*貪婪而看重官吏的清廉,張奐端正自身,廉潔品行,恩威和教化得以廣泛推行。

朝廷調張奐擔任使匈奴中郎將。休屠各與烏桓一起反叛,漢*非常驚恐,都想逃跑。張奐安坐帳中,若無其事地與弟子講誦學問,*士們漸漸安定下來。於是他私下裏誘降烏桓,使他暗中和自己通好,然後讓烏桓斬殺了休屠各這個部落的首領,襲擊並打敗了他們的*隊。延熹二年,樑冀被殺,張奐因為是樑府故吏被免官禁錮。在家四年後,又被任命為武威郡太守。張奐平均分配賦税和徭役,*並安撫散亂的敗兵,經常是各郡最好的,河西因此得以保全。那地方的風俗有很多妖邪的禁忌,凡是二月份、五月份生下的孩子以及與父母同月份出生的孩子,全都殺死。張奐拿仁義的道理教導他們,嚴格賞罰制度,風俗就得到了改變,百姓為他建立了生祠。九年春,又調任大司農。鮮卑人聽説張奐調離,便攻掠沿邊九郡,殺害搶劫百姓,沿邊深受其害。朝廷很擔心這件事,又任命張奐擔任護匈奴中郎將,賞賜很豐厚。匈奴和烏桓聽説張奐到來,就相繼投降,總共二十萬人。張奐只殺了其中的罪魁禍首,將其餘的人都安撫收容了。唯獨鮮卑率眾退走出塞。

張奐年輕時立下志向,曾對朋友説:“大丈夫活在世上,一定要為國家在邊境立功。”到後來成為將帥,果然有功勛。董卓仰慕他,讓自己的哥哥贈給張奐一百匹縑。張奐厭惡董卓的為人,拒絕而不接受。光和四年去世,終年七*歲。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