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共18分,其中選擇題每題2分)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

來源:國語幫 1.73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共18分,其中選擇題每題2分)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題目。(共18分,其中選擇題每題2分)

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卧,卧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僕人過湘*,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13.下列加點字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趣:有趣

B.其隙也,則施施而行   施施:緩慢行走的樣子

C.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攢蹙:聚集收攏

D.故為之文以志         志:記

14.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B.則施施而行                 侶魚蝦而友麋鹿

C.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D.相與枕藉乎舟中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15.下列句子中出現的活用現象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日與其徒上高山      順流而東也

B.望西山,始指異之    舞幽壑之潛蛟

    C.自遠而至            聖人之所以為聖

D.入深林,窮回溪      非能水也,而絕*河

16.以下五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用來説明“西山之怪特”的一組是(      )(2分)

①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②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③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

④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⑤蒼然暮*,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7.下列説法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文章先寫遊覽眾山,是以眾山作鋪墊,突出下文寫西山的怪特和遊玩的獨得之樂。

B.作者陶醉於西山風景的“怪特”之中,不覺“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作者醉倒山中,無法行走,以致天黑了還沒有能夠回去。

C.作者説“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是因為西山之遊第一次給作者帶來心靈的啟迪,能讓作者感到超脱曠達,忘卻了自我,與自然萬物融為一體。

D.文章中“怪特”的西山與作者高傲的志趣相互映照,象徵了柳完元特立不屈的人格。

【回答】

13.A

14.D

15.C

16.B

17.B

【解析】

13.

試題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閲讀能力,歸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據上下文的語境推斷重要實詞的詞義,同時最終也要落實到實詞的推斷上,因而掌握推斷的技巧至關重要。因文定義法:由於任何一個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只可能有一個意義,因此可因文來定義,即根據具體的上下文語境來判斷某個實詞的具體意項。答題時要把實詞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A“趣”通“趨”。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了“之”“而”“其”“乎”四個常見文言虛詞,結合具體用法和語境可知,D在 A助詞,的 / 定語後置的標誌。 B連詞,表修飾/表並列。 C代詞/副詞,表推測、估計語氣,大概,或許。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

試題分析:在古漢語中,某些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又可以靈活運用,臨時改變它的詞*或基本功能,在句中充當其它類詞,詞的這種臨時的靈活運用,就叫做詞類活用。隨着詞*的改變,這個詞又同時具有新的含義。總的來説,古代漢語中的詞類活用主要有:1.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的使動用法、意動用法、為 動用法。2.動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4.數詞活用為動詞,數詞的使動用法。此外 ,名詞用作狀語的現象在古代漢語中也很常見。在現代漢語中,普通名詞一般不能用作狀語,古今有別。詞類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現象,因此必須瞭解並學會推斷。否則,會影響對一些句子的理解。分析可知,A 日:名詞作狀語/東:名詞作動詞;B 異:意動/舞:使動;C 遠:形容詞作名詞/第二個“聖”形容詞作名詞;D窮:形容詞作動詞 /水:名詞作動詞。

考點: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本題從分析人物品質的角度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篩選文中的信息,是在讀懂文言語段的

基礎上,對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進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設題要求學生根據題目的指令,篩選符合指令的信息。該考點採用的題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給出多個句子,交叉排列編為四組,要求考生選出全都表現或説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徵、行為特點等的一組。在解答時,先要準確理解題幹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選項文句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與題幹文句契合。分析可知,①只是一般*地説居住在永州,公務之餘,緩步行走的情況。⑤天黑自己了無歸意,不是直接説“西山之怪特”。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7.

試題分析: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是指在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正確理

解把握的基礎上,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做出恰當的評價。分析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文章的思想內容是否準確、深刻、全面、客觀或偏激、浮淺、片面、主觀臆斷等。可採用假設法與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語境中,結合上下文,與選項所在相應段落進行比較。分析可知,B項中“作者醉倒山中,無法行走,以致天黑了還沒有能夠回去”錯誤,而是因作者陶醉西山風景的“怪特”,了無歸意。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參考譯文

自從我成為被貶受辱的人,就居住在永州,常常憂懼不安。公務之餘,就緩步行走,沒有目的地出遊,每天與自己的隨從爬高山、鑽深林,走到迂迴曲折的山間小溪,只要有幽泉怪石,無論多遠,沒有不到的。到了就撥開雜草坐下,傾盡壺中的酒。喝的大醉。喝醉後便相互枕靠着睡在地上,躺下就做夢。心中想到了哪裏,夢也就做到那裏。醒來之後就回家。我原以為永州山水中稍有特異地方,都已被我遊覽了,而未曾知道還有個奇異獨特的西山。

  今年九月二*日,由於坐在法華寺西亭,遙望西山,指點並感到奇特。我於是帶着僕人越過湘*,沿染溪而行,砍去雜亂叢生的草木,燒掉茂盛的茅草,不達到西山之巔決不罷休。攀援着樹枝爬上山頂,兩腿叉開,席地而坐,幾乎幾個州的土地都聚集在我的座下。它高處之下的地勢,(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樣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樣低陷,有的像是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有的像是螞蟻洞,千里之遙如在尺寸之間,聚集收攏,重疊到一起,沒有逃脱隱藏的。縈迴着青山,繚繞着白雲,與遙遠的天際相接,環看周圍,渾然一體。看了這些,才知道這座山確實特立不羣,與一般的小土丘大不一樣。不知不覺中我彷彿遨遊於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之間,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合而為一。我於是拿起酒壺,斟滿酒杯,暢懷痛飲,醉倒在地,不覺間日薄西山。蒼茫暮*,自遠而近,慢慢地天黑得什麼也看不見了,而我卻了無歸意。精神凝聚安定,形體得到解脱,和萬物的變化暗暗相合,我這才認識到過去等於沒有遊覽,真正的遊覽從此(時)開始。所以我特意把這件事記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809年)。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