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9分,每小題3分)帝疾大漸,遺詔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

來源:國語幫 2.35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9分,每小題3分)帝疾大漸,遺詔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後面的題目。(9分,每小題3分)

帝疾大漸,遺詔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卯,葬孝陵,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帝天授智勇,統一方夏,緯開經文,為漢、唐、宋諸君所未及。當其肇造之初,能沉幾觀變,次第經略,綽有成算。嘗與諸臣論取天下之略,曰:“朕遭時喪亂,初起鄉土,本圖自全。及渡*以來,觀羣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而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士誠恃富,友諒恃強,朕獨無所恃。惟不嗜殺人,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初與二寇相持,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朕以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則好生事,器小則無遠圖,故先攻友諒。鄱陽之役,士誠卒不能出姑蘇一步,以為之援。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二寇既除,北定中原,所以先出山東、次河洛,止潼關之兵不遽取秦、隴者,蓋擴廓貼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皆百戰之餘,未肯遽下,急之則併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燕都既舉,然後西征。張、李望絕氣窮,不戰而克,然擴廓猶力抗不屈。向令未下燕都,驟與角力,勝負未可知也。”

帝之雄才大略,料敵如神,料敵制勝,率類此。故能戡定禍亂,以有天下。語云:“天道後起者勝。”豈偶然哉。

節選自《明史·太祖本紀》

13.下面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好善惡惡                        惡:憎恨,疾恨

B.徒為生民之患                    患:擔憂

C.士誠器小                        器:器量

D.燕都既舉                        舉:被攻佔

14.下面加點詞語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以安吾民                        斧斤以時入山林

B.而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        蟹六跪而二鰲

C.志驕則好生事                    水至清則無魚

D.以為之援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

1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夠直接體現朱元璋“料敵如神”的一組是

①統一方夏,緯開經文                              ②觀羣雄所為,徒為生民之患

③士誠尤逼近,或謂宜先擊之                        ④友諒志驕,士誠器小

⑤擴廓貼木兒、李思齊、張思道皆百戰之餘,未肯遽下  ⑥張、李望絕氣窮,不戰而克

A.②④⑤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③⑥

16.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分)

(1)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答:                      

⑵向使先攻士誠,浙西負固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吾腹背受敵矣。

答:                      

⑶急之則併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

答:                       

【回答】

【*】

13.B

14.C

15.A

16.(1)今日懂得了萬物本身的客觀規律,難道還有什麼哀念之情嗎?(“得”、“其”、“奚”、“哀念之有”賓語前置各1分)(2)如果先攻打張士誠,他在浙西憑藉堅固的城池堅守,友諒必定會傾國(用盡國家兵力)而來,我們就會腹背受敵了。(“向使”“負”“固”“空國”各1分)(3)(如果)逼急了他們,他們勢必會合力在一個地方,倉促間(一下子)反而不容易平定,所以(我們)出其不意,回師向北進攻。(“急”“併力”“猝”“北”各1分)

【解析】

13.試題分析:患,禍害。其前有結構助詞“之”,因此應為名詞。再從下句看,“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可知“患”意應為禍害。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4.試題分析:均為連詞,就。A項前者介詞,表目的;後者介詞,按照。B項前者連詞,表遞進,而且;後者連詞,表並列,和。D項前者代詞,他、他的;後者主謂之間,取消句子**,不譯。

考點: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5.試題分析:①句意思是説統一了全*,武功文治是漢、唐、宋各代君主所不能相比的,不能直接表現“料敵如神”;③句的意思為士誠尤為逼近,有的人説應該先擊敗他,這是別人的看法;⑥句意思是説張、李沒有了指望,氣勢也沒有了,所以不戰而勝,這是結果。

考點: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

16.試題分析:翻譯句子,要先要分析和理解句子。也就是要分析句子的特點,比如(1)句中“哀念之有”這是賓語前置句,“其”表反問的語氣;(2)句中的詞類活用,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堅固的城池;空,使動用法;(3)句中急,形容詞活用作動詞,逼急;北,名詞活用作動詞,向北進攻。這些都是翻譯時着力把握的,因為這些都是翻譯的關鍵。

考點: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高皇帝疾病大大加重,遺詔説:“我承擔天命三十一年,心裏總是為國家和百姓的安危而憂慮,日日勤勞,不敢懈怠,致力於為百姓謀利益。怎奈出身貧苦低微,沒有像古人那樣博學多聞,好善疾惡,遠遠比不上他們。今日懂得了萬物本身的客觀規律,難道還有什麼哀念之情嗎?天下人歸順皇太孫,最適合於登皇帝位。內外文武百官同心協力輔佐政事,來安定我的百姓。治喪祭奠儀式的物品,不要使用金玉。孝陵山川依然照舊,不要改動。各位藩王只在各自的封國內哀悼,不必到京都。凡不在這個詔令之中的,依據這個詔令行事。”*卯日,葬於孝陵,諡號“高皇帝”,廟號太祖。

太皇帝由上天授予他智慧和能力,統一了全*,武功文治是漢、唐、宋各代君主所不能相比的。當他開創功業之初,能夠沉着鎮定審時度勢,遵循規律經營,很有謀劃。經常與各位大臣議論謀取天下的策略,他説:“我時逢喪亂之際,當初起兵鄉里,本來只為保全自己。等到渡過長*之後,看到羣雄的所作所為,只是禍害百姓,而張士誠、陳友諒尤其是大蛀蟲。士誠倚仗富有,友諒倚仗兵強,唯獨我沒有什麼可以倚仗的。只有不嗜好殺人,佈施信義,實行節儉,和你們同心協力,共渡難關。起初與張士誠、陳友諒二位敵人相對峙,士誠尤為逼近,有的人説應該先擊敗他。我依據友諒志氣驕傲,士誠器量狹小,志氣驕傲必然喜歡生事端,器量狹小必鼠目寸光,所以首先攻打友諒。鄱陽湖之戰,士誠終於不能走出姑蘇一步去支援陳友諒。如果先攻打士誠,他在浙西憑藉堅固的城池堅守,友諒必定會傾國而來,我就會腹背受敵了。兩個敵人都已經消滅,於是北伐中原。之所以先取山東,再奪取河洛,並制止潼關的*隊不急於攻佔秦、隴,是因為擴廓鐵木兒、李思齊、張思道都是身經百戰,未必願意甘拜下風,(如果)逼急了他們,他們勢必會合力在一個地方,倉促間(一下子)反而不容易平定,所以(我們)出其不意,回師向北進攻。燕都已經攻克,然後西征。張、李沒有了指望,氣勢也沒有了,所以不戰而勝,然而擴廓仍然在極力抵抗不願屈服。假使那時未攻下燕都,驟然和他們鬥力,誰勝誰負就難以預料了。”

    太祖皇帝的雄才大略,料敵如神,克敵制勝,都與此相類似,所以能夠平定禍亂,直到擁有天下。古話説:“天道後起者勝。”這絕不是偶然的。

知識點:歷史事件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