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列材料,完成7-9題。百歲學人周有光先生談話錄陳明遠周有光客:(陳明遠,人...

來源:國語幫 3.3W

問題詳情: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閲讀下列材料,完成7-9題。百歲學人周有光先生談話錄陳明遠周有光客:(陳明遠,人...

(三)實用類文本閲讀(12分)

閲讀下列材料,完成7-9題。

百歲學人周有光先生談話錄

陳明遠 周有光

客:(陳明遠,人文學者)周先生,您自稱是“百歲學人”,而婉言謝絕了其他頭銜,如大師、泰斗之類,我們這篇談話錄題目叫“百歲學人周有光先生談話錄”,您覺得可以嗎?

主:(周有光,1906年生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和文化研究學者)這樣很好!人際稱呼是一種特殊符號,是社會語言學和語用學、符號學的研究對象。有些稱呼本來意思還是好的,然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就逐漸變味了。有些人缺乏自知之明,妄稱“大師”而適得其反。我覺得我自己還是叫“百歲學人”實事求是一些。

客:您早年從事經濟研究和教學工作,並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那時銀行界的人都知道有個聰明、有幹才的周有光。您的《新*的金融問題》出版後,很受關注。但在您年屆五十時,改行投身文字改革工作,參加制定《漢語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等。人們常説隔行如隔山,請問您是如何做到的?

主:其實,我早年從事經濟學是很自然的,中途改行鑽研語言文字學也是很自然的。20歲左右我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經濟時,就對語言文字發生了興趣。那個時期,大學的分工很粗,只分文理兩科;而且學生聽課可以跨系、跨*。分得很粗有一個好處,就是培養“通才”,但缺點是深度不夠。那麼以後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再去深造,做到博而精、一專多能。

由於我對語言文字有興趣,那時就選學了不少語言學方面的課程。這樣以後轉行就比較方便。後來,30年代興起了語文現代化運動,我參加了這個運動,做了些業餘的語文研究工作,寫了一些文章。那完全是出於業餘愛好吧。至於50歲以後正式改行,到了*,從事語言文字學工作,卻是出於偶然的機遇。

客:請問您在半個世紀以前是怎樣從美國到上海,又從上海到*的?

主:新*成立後,我應周總理的邀請,從美國回到上海,在復旦大學和上海財經學院擔任經濟學教授。因為業餘愛好,我在1954年花費一年工夫寫了一本《字母的故事》,參考*上的研究成果,普及“字母學”知識。1955年*召開“全國文字改革工作會議”,周總理點名要我出席這個會議。會後當時的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出面要我留在*,擔任文改會委員,專門負責漢語拼音研究室工作。我推脱説:“搞文字改革我是外行啊。”但他説:“這是一項新的工作,大家都是外行;你在這方面有著作、有文章,怎麼是外行呢?”我就這樣留在*了。我邊幹邊學,就這樣轉行了。有意思的是,到我年屆第二個半百的時候,我又學習新的學問,是關於世界範圍內“比較文化”的學問。從語言文字學轉到了“文化學”。

客:最近您開通了“百歲學人周有光博客”,幾個月內點擊閲讀率已經超過80萬人次,請問您為什麼要開通博客呢?

主:我一直關注和從事漢字電腦化的工作,25年前我就用拼音輸入法進行電腦打字,此後就習慣於使用電腦鍵盤寫作,幾乎每週都要用電腦打一兩篇文章。我非常喜歡新生事物,現在是新媒體時代。如果不懂得電腦、不會從互聯上獲取新的信息資源,那麼他就是新時代的文盲。

客:您已超過百歲,還是每隔兩三天就發表一篇博客文章,又有新的著述《朝聞道集》出版。一個人能終生保持旺盛的創造力是很不容易的。請問您的目的是什麼呢?

主:我現在寫文章,一方面是讓大家瞭解一些情況,例如美國的社會發展是一個大問題,寫一本書普通人不會去看,寫一篇小文章來介紹一下,大家就很喜歡。另外一方面當然是防止衰老。我寫文章只是一個習慣,人們總認為老了就不要再用腦筋了,而科學家研究,腦子多用可以長壽,不易衰老。老是多方面的,但最可怕的是腦筋壞了。

客:您所受的學校教育和教過您的老師,對您形成這種不斷思考的習慣是否有影響?

主:應該説有關係。我那時的老師強調,沒有興趣,什麼東西都學不好。教育就是把學生自己天然的思考能力、天然的智慧引導、激發出來,這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思想。我在聖約翰大學學習時,圖書館書報雜誌很多。老師非常鼓勵我們去圖書館廣泛閲覽,培養興趣。另外,老師還教我們怎樣閲讀。大一時,我們每天去圖書館看報,有一個英國老師教我們讀報時要問自己:今天新聞中哪條最重要?為什麼這條新聞最重要?這條新聞的歷史背景是什麼?不知道就去查書。後來我們按照他的方法去看報,真的很有收穫。以後我把這種方法用在讀書、做研究上,這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

                                                     (略有刪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

A.訪談伊始,周有光對人際稱呼的分析,與其説是他的一種職業習慣,不如説是他實事求是、謙遜平和*格特點的體現。

    B.在周有光看來,年屆五十,能夠從經濟學領域跨行到語言文字學領域,與自己早年所上大學是通才教育的培養方式有關。

    C.每天用拼音輸入法進行電腦打字寫作,是周有光二十多年的習慣,之所以如此,是他一直關注和從事漢字電腦化的工作。

    D.周有光“活到老、學到老、思考到老”,他寫文章既是為了給大家介紹一些情況,也是為了動腦筋,防止大腦衰老。

    8.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4分)(     )

A.在上海讀書期間,周有光因為對語言文字感興趣,就學習了許多語言學課程,這佔用了他大部分的精力,以致影響到他經濟學的研究。

    B.在大學選修語言學課程、業餘從事語文研究工作的經歷和撰寫的《字母的故事》等成果,是周有光擔任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的原因。

    C.周有光非常認同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關於學校教育的思想,他以自己在聖約翰大學遇到的英國老師為例,談老師如何培養學生興趣。

    D.周有光本來研究經濟已經有了不小的成就,卻在年過半百之時,轉行研究語言文字,邊幹邊學,這是因為他將祖國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E.周有光作為一名學者,在經濟學、漢語言文字研究和文化學領域都取得了很多獨創*的成果,這也是他喜歡自稱為“百歲學人”的原因。

    9.周有光能“終生保持旺盛的創造力”,其中必有內在原因。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5分)

【回答】

7.(3分)C

8.(4分)B  D

9.(5分)①對國家的愛和責任感。年在半百因為祖國的需要,轉行語言文字學,並終身從事語文工作;百歲後開通“百歲學人周有光博客”,寫羣眾希望知道的小文章,以啟心智②注重興趣的培養和發展。由於對語言文字的興趣,他上學時選修語言文字的課程;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寫有關語言文字的文章和著作;③不斷思考的習慣和進取精神。喜歡新生事物,不斷接受新的挑戰,“活到老,學到老,思考到老”,晚年不斷地看書、思考、筆耕不輟。(答出一點1分,答出兩點3分,答出三點5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它*,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