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晁錯,潁川人也。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

來源:國語幫 1.2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晁錯,潁川人也。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晁錯,潁川人也。學申商刑名於軹張恢生所,以文學為太常掌故。錯為人峭直刻深。孝文時,天下亡治《尚書》者,獨聞齊有伏生,治《尚書》。太常遣錯受《尚書》伏生所,還,因上書稱説,詔以為太子舍人,以其辯得幸太子。是時匈奴強,數寇邊,上發兵以御之。晁錯上書論兵事。文帝嘉之。錯復言守邊備塞、勸農力本,當世急務二事。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錯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爰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錯數請間言事,輒聽,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申屠嘉心弗便,力未有以傷。因言錯擅鑿廟垣為門,請下廷尉誅。上日:“此非廟垣,乃埂中垣,不致於法。”丞相謝。罷朝,因怒謂長史日:“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固誤。”丞相遂發病死。錯以此愈貴。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諸侯護嗶。錯父聞之,從潁川來,謂錯日:“上初即位,公為政用事,侵削諸侯,疏人骨肉,公何為也?”錯日:“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廟不安。”父日:“劉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歸矣!”遂飲*死。後十餘日,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會竇嬰言爰盎,詔召入見。上問盎日:“今吳、楚反,於公意何如?”對日:“方今計,獨有斬錯,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於是上默然。後十餘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歐劾奏錯曰:“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臣請論如法。”制日:“可。”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

(節選自《漢書·晁錯傳》)

21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B.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C.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D.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羣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

22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申商:即申不害和商鞅,戰國時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申不害重“術”,商鞅重“法”。法家主張循名責實,慎賞明罰。後人稱為“ 刑名之學”。

B.尚書:又稱“書”,與“詩、禮、易、春秋”合稱“五經"。傳統《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説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C.匈奴:*古代北方遊牧民族,《史記》《漢書》均有記載。蒙恬“北築長城”、霍去病“封狼居胥”、王昭君“出塞和親”都與匈奴有關。

D.景帝:即漢景帝劉啟的廟號。他繼承和發展了其父漢文帝的事業,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

22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晁錯忠心耿耿,深受重用。在擔任內史時,他提出“徙民實邊”的積極防禦策略,備禦匈奴攻掠;主張“重農貴粟”,以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

B.晁錯公而忘私,奮不顧身。他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為漢朝的發展鞏固和長治久安建言獻策,即使父親從家鄉前來勸告也不為所動。

C.晁錯深謀遠慮,進言削藩。擔任御史大夫後,他再提剝奪諸侯特權以鞏固*集權,損害了諸侯利益,吳、楚七國便以“誅錯”為名發動叛亂。

D.晁錯鋭意改革,得罪權貴。他多次得到文帝和景帝稱讚,但與丞相申屠嘉、外戚竇嬰、大臣愛盎等人關係並不融洽,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22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錯數請間言事,輒聽,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2)罷朝,因怒謂長史日:“吾當先斬以聞,乃先請,固誤。

【回答】

219.C

220.D

221.A

222.(1)晁錯多次請求祕密談論政事,景帝總是聽從,寵幸超過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

(2)退朝後,就生氣地對長史説:“我應該先殺掉他再報告皇上,卻先奏請,原本就錯了。

【分析】

219.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是解讀文言文的重要環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名詞斷句、修辭斷句、對稱結構斷句、虛詞斷句等。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

本題中劃線句的意思是“晁錯不稱頌陛下德義誠信。想疏遠羣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給吳,沒有臣子之禮,大逆無道。晁錯應當受腰斬刑罰,父母妻子兄弟無論老少都應處死。臣請求按法論處。”

“錯不稱陛下德信”“德信”,並列關係詞語,都是不稱頌陛下的內容,之後斷開,排除BD;

“欲疏羣臣百姓”“羣臣百姓”,並列關係詞語,之後斷開,排除A。

故選C。

220.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複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於細枝末節,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

D項,“即漢景帝劉啟的廟號”錯誤,“景帝”是諡號。“祖”“宗”是廟號。

故選D。

221.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鑑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粗知大意,瞭解人物的作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對選項中的句子進行觀察,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看看有沒有答非所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條件、輕重範圍失當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判斷正誤。

A項,“在擔任內史時”錯誤,張冠李戴,“擔任內史”是在漢景帝時,而“復言守邊備塞、勸農力本”是在漢文帝時。

故選A。

222.此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貫後連,把握大意;第二: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識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命題意圖,確定考查點;第三: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意譯求“文從字順”(調、補、變);第四: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範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法現象全部落實到位後,做到書寫規範清晰。本題,(1)“數”,多次;“間”,祕密,暗中;“輒”,總是;“傾”,超過、勝過。(2)“謂”,對……説;先斬以聞”,先斬後奏;“乃”,卻;“固”,原本。

【點睛】

掌握正確的閲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後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前因後果、誰説了什麼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的考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閲讀中,要根據題幹得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複核的過程。

參考譯文:

晁錯是潁川人,在軹縣張恢先生那裏學習申不害、商鞅的刑名學説,憑着文學才能擔任太常掌故。晁錯為人嚴峻剛直苛刻。孝文帝時,朝廷沒有研究《尚書》的人,只聽説齊國有伏生,研究《尚書》。太常就遣晁錯到伏生那裏學習《尚書》,回來後,趁機上書報告學習情況,稱讚解説《尚書》。文帝下詔任命他擔任太子舍人。由於他的善辯得寵於太子。那時候匈奴強大,屢次騷擾邊境,皇上派兵抵禦。晁錯上書就戰事發表意見,漢文帝很賞識他。晁錯又論守邊備塞,鼓勵農耕,致力本業,當世的兩件緊急要務。皇上聽從了他的建議,募民遷徙到邊塞去。晁錯又進言議論應該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書三十篇。漢文帝雖然沒有完全聽從他的意見,但是認為他是個奇才。當時,太子認為晁錯的計策好,爰盎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歡晁錯。漢景帝即位,讓晁錯擔任內史。晁錯多次請求祕密談論政事,景帝總是聽從,寵幸超過了九卿,法令被修改的很多。丞相申屠嘉心裏不滿,但又無力加以傷害。趁機説晁錯擅自鑿開廟的牆作門,請求把他交給廷尉處死。皇上説:“此不是廟牆,是廟外空地上的圍牆,不牽扯到法律。”丞相謝罪。退朝後,就生氣地對長史説:“我應該先殺掉他再報告皇上,卻先奏請,原本就錯了。”丞相於是發病死了。晁錯因此更加顯貴。晁錯升任御史大夫以後,呈請查究諸侯的罪過,削減他們支系親屬的封地,諸侯一片譁然。晁錯的父親得知此事,從潁川趕來,對晁錯説:“皇上剛即位,你當權處理政務,侵害剝奪諸侯利益,疏遠人家骨肉之情,你為的是什麼呢?”晁錯説:“不這樣做,天子不得尊崇,王室不得安寧。”晁錯的父親説:“劉家安寧了,可是晁家就危險了,我離開你回去了。”於是喝毒*自殺。後來過了十幾天,吳、楚七國全都*了,名義上是説要誅殺晁錯。當時竇嬰正推薦爰盎,爰盎受詔入見。皇上問爰盎説:“如今吳、楚反叛,你怎麼看?” 爰盎回答説:“如今的計策,只有斬殺晁錯,那麼不會流血就可以全都罷兵。”於是皇上默不作聲。十幾天後,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歐上奏*劾晁錯説:“晁錯不稱頌陛下德義誠信。想疏遠羣臣百姓,又想把城邑給吳,沒有臣子之禮,大逆無道。晁錯應當受腰斬刑罰,父母妻子兄弟無論老少都應處死。臣請求按法論處。”皇上批示:“可以。”就派中尉去叫晁錯,騙他乘車在街市上走。晁錯穿着朝服,在東市被斬。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