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西周時,耒、耜是主要農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

來源:國語幫 2.27W

問題詳情: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西周時,耒、耜是主要農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國時,(秦國)“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頃,收皆畝一鍾,於是關中為沃野”。(魏國改革家)李悝説:“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

——摘錄自《中華文明史》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洋貨“充積於廈口”。洋棉、洋布,“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浙之棉布,不復暢銷”,“閩產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材料三  中華*共和國初期農業生產統計表(金額單位:億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農業總產值

461

510

535

575

610

閲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 西周時,耒、耜是主要農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材料四  下圖是張德元、潘林《農民眼中的農村改革三十年——基於安徽省十六市農村千人問卷調查》的部分結果:

 

(1)材料一反映了什麼歷史現象?(2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現象產生的原因。(2分)

(2)依據材料二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西方工業文明對近代*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3分)

(3)根據材料三,説明1952~1956年新*的農業經濟狀況?這一狀況的出現與當時在農村進行的哪一重大變革有關?(4分)

(4)材料四中,有58%的安徽農民認為“農村土地承包制總體來看是好的”,請你結合所學知識,説明他們得出這一評價的理由。(3分)

【回答】

(1)説明:戰國時農業生產發展。(或糧食產量提高)(2分)

原因:鐵犁牛耕的推廣;封建生產方式的確立(或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水利工程的興修(或興修鄭國渠、都*堰等)。(任答兩點,2分)

(2)影響:客觀上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瓦解着*社會的自然經濟,為*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提供了條件。(3分)

(3)狀況:農業不斷髮展。(2分)變革:農業合作化運動。(或三大改造、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2分)

(4)理由:農民獲得了生產和經營的自*;提高了生活水平;解放發展了農村生產力。(3分)

知識點:*特*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題型:綜合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