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白紙上作戲,世故里寫真——記連環畫家賀友直舒靚芫2016年3月16日晚20時30...

來源:國語幫 3.16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白紙上作戲,世故里寫真——記連環畫家賀友直舒靚芫2016年3月16日晚20時30...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白紙上作戲,世故里寫真——記連環畫家賀友直

舒靚芫

2016年3月16日晚20時30分,連環畫泰斗賀友直在上海瑞金醫院病逝,享年94歲。

説起“泰斗”一詞,先生生前特地翻過《辭海》:“哪裏是泰山北斗啊,看了心就慌了,哪能敢當啊?畫畫的,夠得上‘畫家’已經蠻吃力了,更勿要講是‘大師’來。”他認為自己只是畫家,而且不敢是“專家”,只是在連環畫方面的“內行”。

有人曾形容,寫老上海沒人寫得過張愛玲,拍老上海沒人拍得過王家衞,畫老上海沒人畫得過賀友直。先生説:“我不敢當。我是從社會底層出來的人,有直接的感受,所以大家覺得,賀友直畫老上海有味道。”

1938年先生初到上海,他先在親戚開的小工廠做工,後在印刷廠學徒,各行各*人等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那個年代的生活艱*,工作乏味,他的樂趣是“一個月發一次零用錢,除去剃頭洗澡,餘下的錢逛一趟遊樂場”。對身邊人羣、事態的觀察,成就了他記錄民生萬象最原始的積累。

先生説過:“我來自民間,所以我懂得斗升小民關心啥。”所以,他把老上海平民百姓的悲歡離合變成了連環畫——《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展示了20世紀上海各行業人物的典型形態和表情,這“三百六十行”的連環畫也被譽為“老上海社會文化記憶中的珍寶”。華君武先生稱先生“目光如炬,觀察人間萬物”,馮其庸先生則稱先生的“畫筆實亦史筆”。

抗戰時期,先生印象中的上海是一席“畸形的”盛宴:窮人、富人、外國人,混在一起避難;戲院、餐館、舞廳、妓院,各種紙醉金迷的行當爭先恐後地興起。

如今再沒了那畸形的繁華,先生感慨道:“大環境不一樣了,我們那時畫連環畫是當做飯碗的。1996年我的一個連環畫展名字叫《談情説愛》,情就是我對連環畫的感情,愛就是我愛上了這碗飯。當時真的非常投入,畫什麼像什麼,現在畫什麼都不像了,因為沒有了那個生活底子。”他坦言:“現在藝術浮躁得很,不少是亂七八糟的東西。”

如果説畫裏的作戲,是老先生*於大眾而創造,那麼畫外,先生則過着屬於自己的真實人生,從不作戲給任何人看。

任職於上海*美術出版社時,先生原來住於一個“容納了108將的大辦公室”。他不愛去那種劃成一小格一小格的新式辦公室,他比喻説“把人放進*箱格子”一樣,還為此畫了一張《最沒有人*的格局》。

1955年,先生一家搬進鉅鹿路一間30平米的一居室。畫畫、見客、飲食、起居都在這裏,真是“一室四廳”。屋子不大,打掃起來也不麻煩,家裏不用保姆,先生吃的是老伴為他燒的飯,兩老一個月退休金加起來,總也花不完。先生拍拍胸口,笑稱雖然“買不起房”,但生活上“不差錢”,“天地之大,全在心中”。

先生的生活中,自有一件頑皮可愛的事——愛喝老酒。每天中午和傍晚兩個時段,他定會“呡幾口老酒”。這個習慣幾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動。老酒,是先生藝術創作的“生命口服液”。每每有熟絡的學生去家中做客,總能看到這個老人愜意地呡酒,就像《乘風涼畫》裏的那位老爺們兒一樣,“快活賽過神仙”。

人世間到處都是歌哭與悲歡的交替。在先生真*情的生活中,除了樂得自在,也有另一面。

先生的畫傳《賀友直自説自畫》,就説到過一些關於特殊期間的事情。兩年都待在牛棚中,先生始終惦記着家人和孩子們。一次,妻子給他帶來一罐辣醬,怕別人看出裏面放了肉,就把肉丁切成了肉末。先生看着這些為他精心準備的食物,想着自己無法見到日夜思念的親人們,他忍不住地嚎啕大哭。

從牛棚出來以後,先生回家頭一樁事就是坐在家中餐桌上,喝老伴為他温的酒。三個幼小的女兒就圍在桌邊看他吮酒。畫到這幅畫面,先生忍不住淚如雨下。家庭圓滿,兒孫繞膝,有如此的温情,只怕每一個嘗過人情冷暖,看過事態炎涼的人都會情難自禁。

饒是到了作戲之外的地方,至於世故已淡的時刻,先生依然有牽掛的事情——連環畫。他是謙和的,會非常認真地説自己“思維枯竭了,最近畫不出了”。在説這話時,他已經獲得了“終身成就獎”,但他依然走在“讓自己的藝術水平更為精進”的道路上。

20世紀80年代後期,連環畫由盛轉衰,漸漸失去了昔日的熱度。隨着國畫、油畫等畫種的價格節節攀升,甚至有“畫面以尺定價”的,不少連環畫家紛紛轉向那些領域。先生卻始終堅持自己,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後。我們知道,他的傲氣不那麼鋒芒畢露了,但風骨猶存。

他一生為人正直,率真而達觀,冷眼給了是是非非,豁達給了坎坎坷坷,固執給了畫畫描描。對大眾他從來都説自己只是“一個畫匠”——這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的頂峯。         

(摘編自《傳記文學》2016年5月,有刪改)

10.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

A. 《賀友直畫三百六十行》畫除了老上海平民百姓的悲歡離合,被譽為“老上海社會文化記憶中的寶”,畫老上海沒人畫得過賀友直。

B. 賀友直在小工廠做工,在印刷廠做學徒時生活艱*,工作乏味,唯一的樂趣是當每個月發零用錢時,除去剃頭洗澡,用餘下的錢逛一趟遊樂場。

C. 賀友直先生對連環畫有着一種獨特的情愫,不僅把1996年的連環畫展命名為“談情説愛”,而且即使在連環畫漸趨衰落的時候也始終畫畫描描。

D. 酒是賀友直先生藝術創作的“生命口服液”,他每天都要喝幾口酒,以此激發自己源源不斷的創作慾望,從而創造出了一系列生動逼真的連環畫。

11.為什麼大家覺得賀友直畫老上海有味道?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12.賀友直先生的“真”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並闡釋。

【回答】

(1)答C給3分,答D 給2分,答B給1分。

(2)①賀友直先生從小在小工廠做工,見過各行各*人等,對這種底層生活有直接的感受;②他目光如炬,善於對身邊人羣、事態進行認真觀察,這些觀察成了他記錄民生萬象最原始的積累;③他關心斗升小民的生活,鍾愛連環畫,畫什麼像什麼。

(3)①在藝術上求真。他“目光如炬,觀察人間萬物”,“畫筆亦史筆”。 ②對人對事率真。他不以“大師”“專家”自居,自認是畫畫內行;直斥當今“藝術浮躁得很”。 ③在生活中有真*情。生活中樂得自在,因思念親人而忍不住嚎啕大哭流露真情。

(4)真正的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因對自己的產品永不滿足而產生的一種摯愛、謙虛平和、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精神。①熱愛本業,鍾愛連環畫。他把畫連環畫當做飯碗,摯愛連環畫。②謙虛平和,堅持不懈。他從來都説自己只是“一個畫匠”、一個畫家,而且不敢是“專家”,只是在連環畫方面的“內行”;不少連環畫家紛紛轉向國畫、油畫等領域,但他卻始終堅持自己。③精益求精,做到極致。雖然他會説自己“思維枯竭了”,但他依然走在“讓自己的藝術水平更為精進”的道路上。有人曾形容,畫老上海沒人畫得過他。

【解析】

10.試題分析:對於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把握如下幾點,一是選擇“正確”還是“不正確”的一項,二是選擇“一項”或是“兩項”。比如本題中,“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B項“唯一”有些絕對,A項“畫老上海沒人畫得過賀友直”有誤;文章第三段説的是“有人曾形容,寫老上海沒人寫得過張愛玲,拍老上海沒人拍得過王家衞,畫老上海沒人畫得過賀友直”,可見這只是“有人”的觀點,E項誇大了“酒”在賀友直畫連環畫中的作用。

點睛:本題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和手法的賞析。涉及到文章的細節、結構、傳主的品格等,試題命制的錯誤選項多為無中生有、牽拉因果、傳主的品格和所舉的事例不對應,張冠李戴等。答題時注意和文章仔細對讀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錯誤多為絕對、不全面、牽強、似是而非等。如本題A項“畫老上海沒人畫得過賀友直”只是“有人”的觀點,E項誇大了“酒”在賀友直畫連環畫中的作用,而B項“唯一”説得過於絕對化。

11.試題分析:本題題幹問的是“為什麼大家覺得賀友直畫老上海有味道?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這是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信息篩選的題目,首先要求審清題幹,確定答題的方向,通過分析題幹確定試題的類型是局部信息篩選還是綜合信息篩選,綜合信息篩選要立足全文,對文章進行段落的劃分,篩選文中的重要語句,整合後作答。重點關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條作答。局部信息篩選要鎖定區位,對段落進行簡單的劃分,分出層析,找到關鍵詞語,聯詞成句分條作答。如此題的“賀友直畫老上海有味道”的原因,應該是一些畫的風格,結合“上海味道”,立足文本找到對應的內容。最後進行概括即可。如他目光如炬,善於對身邊人羣、事態進行認真觀察,這些觀察成了他記錄民生萬象最原始的積累;他關心斗升小民的生活,鍾愛連環畫,畫什麼像什麼。

12.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賀友直先生的‘真’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並闡釋”。這是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對傳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概括。首先對題幹要進行分析,分析題乾的隱含的意思,“真”的體現,實際就是傳主擁有行為、思想,明確這一點題目就好答了,到文中找主要的事件,通過事件分析體現傳主的什麼思想,然後分條作答,注意要對事件記*整合,相同的內容注意合併,各點之間不要相互包含。如本題,賀友直先生的“真”的表現,主要圍繞在藝術上,對人對事,在生活中等方面分析。在藝術上求真。他“目光如炬,觀察人間萬物”,“畫筆亦史筆”。對人對事率真。他不以“大師”“專家”自居,自認是畫畫內行;直斥當今“藝術浮躁得很”。

知識點:實用類文本閲讀

題型:現代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