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書法的當代文化功能藝術觀點是不斷變化的,但*文字的傳承是恆久的,它涉及到我們文...

來源:國語幫 2.58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書法的當代文化功能藝術觀點是不斷變化的,但*文字的傳承是恆久的,它涉及到我們文...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

書法的當代文化功能

藝術觀點是不斷變化的,但*文字的傳承是恆久的,它涉及到我們文明的存廢。尤其在今天,因為書法已經失去普及*和實用*,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對書法產生誤解。這種誤解,首先就體現在對“書法”的理解上,過去古人學習書法是“認”、“念”、“寫”三位一體,現在這三個部分在書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認,對漢字的研究,交給了中文系;念,交給了表演系;寫,則交給了美術系。*書法首先是文字,然後才是藝術,如果把文字的內涵都剝掉了,就剩下一個藝術的殼,那就實之不存了。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中華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沒有文字,哪來的詩歌、歷史和哲學?*書法向來不缺少審美依據,博大精深的書法史論,有延續兩千年的完整、縝密的評判標準。如果漢字的書寫內涵都被剝離出去了,成了純藝術,那就必然導致已延續了數千年至今依然在使用的漢字的消亡,中華文明的繁衍就會遇到問題。由此而言,對傳統書法的傳承,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文化安全問題。

當代書法是建立在當代美術基礎之上的一種嘗試,也是東西方藝術相互碰撞的結果。現代社會大不一樣,隨着時代發展,科學進步,在短短的幾十年中,人們對字的要求大大降低。真正認真寫字的人越來越少。眼下人們基本上連硬筆字都很少寫了,更不用説練書法,我們通過鍵盤,就可以“敲”出文字。在當代究竟應該如何處理現代的“藝術”和古老的“文字”兩者間的關係呢?顯然,既不能以*傳統文字的觀念完全覆蓋純藝術的觀念,也不能完全用藝術的觀念來覆蓋我們文字的傳承。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不應該一直揹着傳統的包袱,而要大膽創新”,這觀點沒錯,但當下的現實恰恰在於我們還沒有繼承到傳統,反而徒然背上創新的包袱。書法界有一種怪象:如果你跟古人寫得相似,似乎就不叫創新。其實古人早就講過:“如將不盡,與古為新”。這很有道理。

就當下社會而言,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書法的位置,我們不應把書法僅僅視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的瑰寶,這其實是對書法的低估。書法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是中華文化最古老、最有標誌*的符號。弘揚“*精神”,為中華民族鑄魂,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的漢字寫好。就中華文明而言,漢字對於我們民族*格塑造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常説“字如其人”,西漢楊雄也曾説“書,心畫也”,意思是説,一個人平時的為人,最後都能通過字體現出來。在古代,書法是衡量一個人學識、才氣、風度、品行的重要標準,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放棄過對書法的要求,這種標準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

我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與時俱進,有效提煉出書法與文化的時代精神和活力。書法的教育,書法的傳播,要接地氣,要深入到社會每一個空間,要結合當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如果我們現在還僅僅只是侷限在一個小範圍內聊書法,僅僅是侷限在一種所謂的書法“界”,侷限在文人趣味、展廳效應,那是狹隘的。

                                                                        (節選自《光明日報》)

4.下列關於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書法失去普及*和實用*的今天,很多人對書法產生了誤解,把它理解成了脱離書寫內涵的純藝術。

B.博大精深的*書法史論中有完整、縝密的審美評判標準。今天,中文系繼承了對這些審美評判標準的研究。

C.人們對書法產生誤解的原因之一是“認”、“念”、“寫”三位一體的方式在今天的書法教育中被完全割裂。

D.延續了數千年的文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它對弘揚“*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字是詩歌、歷史、哲學的載體,從這個角度説,在文化的傳承中,漢字的書寫內涵比其書寫藝術更重要。

B.隨着科技的進步,人們通過鍵盤就可以“敲”出文字,認真寫字的人越來越少,這阻礙了當今的書法教學。

C.古人説“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意思就是在書法上我們如果跟古人寫得太相似,就不是創新了。作者覺得這很有道理。

D.把書法僅僅視為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是對書法的低估,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書法的位置,要認識到書法是民族文化的根。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對*書法,我們可以形象地説,文字為“皮”,藝術為“毛”,如果丟掉了文字的內涵,那就是“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B.傳統書法的傳承不僅關係到審美藝術,而且關係到中華文明的繁衍,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文化安全問題。

C.為了塑造民族的*格,古人常把書法作為衡量一個人的學識、風度和品行的標準,這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

D.當下,書法教育存在着侷限在書法“界”、侷限在展廳效應的現象,這樣的書法教育沒能結合當下的文化社會現實,是狹隘的。

【回答】

4.B

5.C

6.C

【解析】

4.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這是考查學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瀏覽選項,然後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B項根據原文説“對漢字的研究,交給了中文系”可知,並沒有説中文系繼承了對書法史論中審美評判標準的研究。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義的題目,題幹一般是“下列關於……的論述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是……”,答題時注意分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錯誤設置一般為答非所問、混淆範圍,強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換概念、無中生有等,命題的手段為改變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內容,此題主要從概念的內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內容較難,答題時首先閲讀題幹,在文中找到題幹對應的區位,然後仔細分析,聯繫題幹,此題的選項B根據原文説“對漢字的研究,交給了中文系”可知,並沒有説中文系繼承了對書法史論中審美評判標準的研究。

5.

試題分析:題幹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先找出選項所在文章語段,選項C.作者用“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是想説與古人寫得相似,也是一種創新。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是“下列各項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作者用“如將不盡,與古為新”是想説與古人寫得相似,也是一種創新。

6.

試題分析: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可見本題考查對作者觀點的理解。先找出選項所在文章語段,C項根據文本內容“在古代,書法是衡量一個人學識、才氣、風度、品行的重要標準,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放棄過對書法的要求,這種標準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可知,邏輯關係不合理。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是一道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題目,題目一般是“下列各項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下列對原文中作者觀點的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或者“正確的一項”,試題錯誤設置的方式主要是“強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範圍”“無中生有”“偷換概念”等類型,答題時注意對全文的綜合理解,然後對照選項尋找細微的差別,選項C根據文本內容“在古代,書法是衡量一個人學識、才氣、風度、品行的重要標準,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放棄過對書法的要求,這種標準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可知,邏輯關係不合理。

知識點:科普類文本閲讀 社科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