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美麗《詩經》鮑鵬山《詩經》與我們的距離主要體現在我們對它的無知上。有關《詩經》...

來源:國語幫 1.21W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美麗《詩經》鮑鵬山《詩經》與我們的距離主要體現在我們對它的無知上。有關《詩經》...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後面小題目。

美麗《詩經》

鮑鵬山

《詩經》與我們的距離主要體現在我們對它的無知上。有關《詩經》的現有“學術成果”,大多數是出於推斷與猜測。

正如大凡神聖人物總有一個神祕出身一樣,《詩經》的出身也頗撲朔迷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便有了“采詩説”和“獻詩説”。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詩”之説,且都説得極有詩意。但仔細推敲他們的説法,卻並無任何歷史根據。司馬遷就沒有這種説法,《左傳》中也無這種説法。但我們卻又無力駁斥班固和何休,因為他們的説法雖然缺乏*據,卻是一個合理的推斷。更重要的是,否定這個説法,我們並不能提供一個更合理的説法。

與國風“采詩”説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來自“公卿至於列士”的“獻詩”。這種説法也只有《國語》“召公諫厲王”中的一個孤*,且這“公卿至於列士獻詩”之“詩”,是否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問題。

《詩經》的蒐集固然是一個問題,然而集中起來的詩,要把它按一定的規則編排成書,又是哪些人?最後畢其功的人物是誰?司馬遷説此人是孔子,這當然是最好的人選,但司馬遷並沒説明他這麼説的*據。這個説法也受到後人的質疑。

就《詩經》本身,它的作者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但學術界已不把它當作問題,大家一致得過且過了。抗戰前,朱東潤先生在武漢大學《文哲季刊》上對“國風是民歌”的説法提出理據充分的質疑,卻不見有什麼反響。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詩三百篇探故》,仍沒見什麼迴應。我私下認為這種尷尬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不願再惹事,得過且過。

上述種種學術疑問並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欣賞和喜愛。

據《世説新語》載,東晉謝安曾問子弟《詩經》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謝玄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幾句,確實很美,但如果謝太傅問我,我一定回答《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我曾用“天堂的三個元素”來評述這首詩。美是一種沒有峭壁的高度,她不*我們,但仍讓我們仰望;她不刺戳我們,但我們仍然受傷。她如此接近我們,卻又如此遠離我們;如此垂顧我們,卻又如此棄絕我們。這個美麗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説,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與月已經構成了圓滿,我們已無緣參與其間,但她如皎月瀉輝般輻*出來的美,還是灼傷了我們的心。對這澄澈圓融的境界,我們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獻與之的,也只是這顆怦然而動的心……明月、美人和我們的心,是這首詩的三個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們,天堂只要這三個元素就夠了。

《詩經》305首,美麗的詩篇觸目皆是,我只是舉了一例。《詩經》畢竟是“詩”,我們要把它當“詩”來讀。只有這樣,才能挽救被學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譽。

4.作者認為,有關《詩經》的現有“學術成果”,大多數是出於推斷與猜測。下列不屬於其依據的一項是

A.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詩經起源的“采詩説”,但司馬遷和《左傳》都沒有提到。

B.關於《詩經》,司馬遷雖然説到孔子是《詩經》的主編者,但沒有提供*據。

C.我們想要駁斥班固和何休的觀點,但是我們並不能提供一個更為合理的説法。

D.雖然學術界對《詩經》各抒己見,但這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欣賞和喜愛。

5.文中用了比較多的筆墨寫《陳風·月出》。對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確的一項是

A.是為了解説作者對詩歌的評價標準,美麗的詩篇必須符合“天堂的三個元素”。

B.是為了説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幾句的美感比不上《陳風·月出》的美感。

C.是為了説明《詩經》的美麗,《詩經》畢竟是“詩”,我們要把它當“詩”來讀。

D.是為了説明對《詩經》的學術研究無關緊要,不影響我們對《詩經》的喜愛。

6.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與國風“采詩”説相配合的是“獻詩”説,但這種説法只有《國語》中的一個孤*。

B.學術界對《詩經》的種種學術疑問得過且過是因為這種疑問不影響我們喜愛《詩經》。

C.朱東潤先生對“國風是民歌”的説法曾提出過理據充分的質疑,但學術界少有反響。

D.我們只有把《詩經》當“詩”來讀,才能挽救被學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譽。

【回答】

4.D

5.C

6.B

【解析】

4.

試題分析:這類題目首先要速讀題幹,明確對象及要求,題幹中問的是“有關《詩經》的現有學術成果’,大多數是出於推斷與猜測。下列不屬於其依據的一項是”;緊扣“依據”然後瀏覽選項,之後到文中找到選項所在的位置,並將選項與其進行比較。D項肯定了《詩經》的藝術價值,並不能説有關研究《詩經》的學術成果是推測而來,不能作為依據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看看有沒有偷換概念、範圍縮小、混淆關係、輕重範圍失當等問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説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義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指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繫,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繫全文的傾向*,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考點: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題幹問的是“文中用了比較多的筆墨寫《陳風·月出》。對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確的一項是”。 A“天堂的三個元素”是作者對本詩的評價,不是針對所有詩歌;B作者並沒有比較之意,個人喜好而已;D“無關緊要”之説過於絕對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者觀點的辨析能力,題幹問的是“根據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從選項來看,主要考查學生的推斷能力,推斷的依據應在文中。B項曲解文意,“得過且過”主要針對的是《詩經》的作者,不是所有疑問;原因歸結也不對。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