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傳...

來源:國語幫 1.88W

問題詳情: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傳...

(一)論述類文本閲讀(9分,每小題3分)

(一)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

*傳統節日起源於農耕時代,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天文等方面的內容,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和思想、道德和倫理、行為與規範、審美與情趣,凝聚着千百年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積極嚮往和執著追求。傳統節日的產生根植於農業社會文化土壤中,往往具有農耕生活的**,體現了*人對自然的認識和尊重,藴含着厚重的歷史與人文情懷,成為涵養中華文明、凝聚社會共識、培育民族精神、留住鄉土情懷的共同心理紐帶和精神支柱。它經過千百年的淬鍊和代代相傳,已牢牢根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與文化情懷之中,成為復興、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近些年來,每當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到來時,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相比之下,*的傳統節日似乎要過得冷清、隨意得多,越來越淡的年味成為人們普遍的感受,甚至連其中的感情投入也越來越少了,一些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漸漸被人們遺忘。究其原因,正是在於我們對傳統節日的重視不足,認識不夠系統,對節日的文化內涵挖掘不夠,對節日文化的載體建設相對缺乏,對節日的儀式感體會不深,從而導致傳統節日在儀式感、載體、符號等方面缺乏時代感,不能滿足人們在審美、*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結合不夠,降低了傳統節日在人們生活中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今天,在物質生活已經比較富足的情況下,人們更加註重在感情上相互傾訴、迴應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節日所帶來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歡過西方節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歡快、温馨的氣氛中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感。這就啟示我們,要充分挖掘傳統節日文化內涵中的“情感”元素,讓人們在節日的氛圍裏心存敬畏、體驗傳統、享受親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與祥和的同時,寄託對來年的美好希望與祝福。另外,時代在發展,人們的精神、思想也在變化。所以,我們要重視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和精神內核的挖掘、整理,讓傳統節日逐漸融進現代社會的審美需求,使之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反之,節日就成為沒有意義的空洞符號,不可能行之久遠、世代相傳。

文化符號與載體是節日內涵的重要內容,文化是依靠具體載體來傳承的,文化載體讓文化變得生動可感,能夠給予人們視覺、聽覺、觸覺的多元享受。如春節流行的對聯、年畫、窗花,端午節的包粽子、賽龍船,都是傳統節日符號、載體與儀式感的體現。這些節日載體不僅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而且展示過程也輕鬆活潑、貼近自然,使人們在其中體會親情,感受歡娛,傳遞温暖。

*是禮儀之邦,儀式表達着*人對事物重要*、價值*的認同,沒有儀式感的節日難以讓人們對節日產生心理上的認同和依從,而儀式本身又是讓人蔘與進來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開的程序,代表着節日文化內涵的逐層展示,也是讓心靈參與其中審美的過程。在這樣一套看似繁瑣的儀式裏,人們的情感得到表達和宣泄,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意義也得到彰顯和傳承。儀式讓傳統節日變得莊重,富有意義,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價值。通過舉辦儀式,人們可以領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麗,人*的善良,感受到對生命的虔誠和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當傳統節日喪失了儀式感,節日應有的莊重感、吸引力、投入*、參與*也就消失了。因此,我們要有儀式感地過好傳統節日。

對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對文化符號、載體、儀式的重視,離不開國家宏觀層面的正確引導,也需要社會各類主體的共同參與。

                                          (選自2017年3月《**》,作者範如國,有刪改)

1.下列關於“*傳統節日”的相關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涵蓋了文學、歷史、哲學、天文等方面的內容,已牢牢根植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與文化情懷之中。

B.*傳統節日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價值和思想、道德和倫理、行為與規範、審美與情趣,凝聚着千百年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積極嚮往和執著追求。

C.*傳統節日起源於農耕時代,根植於農業社會文化土壤中,必然具有農耕生活的**,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有助於留住鄉土情懷。

D.*傳統節日經過千百年的淬鍊和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復興、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

3.下列不屬於“*傳統節日過得冷清、隨意”原因的一項是(    )

A.近些年來,部分*人尤其是年輕人對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等西方節日表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

B.我們不夠重視*傳統節日,也不能系統地認識、不能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不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C.在一定程度上拋棄了生動的節日符號,對*傳統節日文化載體的建設不到位,更不必説舉行節日儀式。

D.*傳統節日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結合不夠,人們不能充分感受到傳統節日在生活中的價值和存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圍繞*傳統節日,分別從傳統節日的起源、形成、內涵、意義,國人對其的淡化,如何繼承和發揚三大方面闡釋瞭如何過好傳統節日的論點。

B.建設節日文化載體能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衝擊,使人感受到歡娛,體會到親情;舉辦隆重的節日儀式,可讓人領略到美好,體會到善良。

C.隨着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內涵,成為沒有意義的空洞符號,更無法與現代社會的價值標準相符。

D.元宵節的逛燈會、猜燈謎,重陽節的爬山、賞菊、登高望遠,母親節的獻花,七夕節的乞巧等,都屬於*傳統節日的符號或載體。

【回答】

1.       C. 必然與或然,選項中的“必然”應為原文的“往往”。

2.       A. 答非所問,此選項並不能導致傳統節日冷清,因為對西方節日熱情的同時也可以重視傳統節日。

3.       B .A項論點理解不準確,文中論點應該是繼承和發揚傳統節日應當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重視文化載體與儀式;C項“已經失去了應有的內涵”無中生有;D項“母親節”不屬於*傳統節日。

知識點:論述類文本閲讀

題型:選擇題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