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穆字閎中,福州候官人。*醇謹好學,讀書至忘櫛沐,進退容止必以禮。門人千數,與陳襄、陳烈、周希孟友,號“四先生...

來源:國語幫 7.08K

問題詳情:

鄭穆字閎中,福州候官人。*醇謹好學,讀書至忘櫛沐,進退容止必以禮。門人千數,與陳襄、陳烈、周希孟友,號“四先生...

鄭穆字閎中,福州候官人。*醇謹好學,讀書至忘櫛沐,進退容止必以禮。門人千數,與陳襄、陳烈、周希孟友,號“四先生”。舉進士,四冠鄉書,遂登第,為壽安主簿。召為國子監直講,除編校集賢院書籍。歲滿,為館*校勘,積官太常博士。乞納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從之。改集賢校理,求外補,通判汾州。熙寧三年,召為岐王侍講。嘉王出*,改諸王侍講。府僚闕員,御史陳襄請擇人,神宗曰:“如鄭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館*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紀,非公事不及執政之門。講説有法,可為勸戒者,必反覆擿誦,岐、嘉二王鹹敬禮焉。元豐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鑑湖旱乾,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連年水溢,民逋官租積萬緡,穆奏免之。未滿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宮。元祐初,召拜國子祭酒。每講益,無問寒暑,雖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禮送迎。諸生皆尊其經術,服其教訓。故人張景晟者死,遺白金五百兩,託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於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長之。三年,揚王、荊王請為侍講,罷祭酒,除直集賢院,復入王府。荊王薨,為揚王翊善。太學生乞為師復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寶文*特製仍祭酒六年,請老,提舉洞霄宮。敕過門下,給事中範祖禹言:“穆雖年出七十,精力尚強。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謝,則賜之几杖。祭酒居師資之地,正宜處老成,願毋輕聽其去。”不報。太學之士數千人,以狀詣司業,又詣宰相請留,亦不從。於是公卿大夫各為詩贈其行。空學出祖汴東門外,都人觀者如堵,歎未嘗見。明年卒,年七十五。

(選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傳第一百六》,有刪改)

20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太學生乞為師/復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寶文*待制/仍祭酒/

B.太學生乞為師/復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寶文*待制/仍祭酒/

C.太學生乞為師/復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寶文*待制/仍祭酒/

D.太學生乞為師/復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給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寶文*待制/仍祭酒/

20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書,周制,鄉學三年大比,鄉老與鄉大夫薦鄉中賢能之書於王,謂之“鄉書”或“鄉老書”。後世科舉因以“鄉書”代指鄉試中式。

B.出*,皇子出就藩封。古時也指內*官員出任外職。還有古時也稱公主出嫁為“出*”,後以“出*”泛指女子出嫁。

C.致仕,古代官員奉命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患則提前。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從周朝的時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門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20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穆好學不輟,才華出眾。他讀書廢寢忘食,聲名遠播,門人眾多,曾經四次獲得鄉試第一名。

B.鄭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擔任要職。他多次擔任國子監祭酒,皇上親自選定他給皇子們做侍講。

C.鄭穆為官愛民,不交結攀附權貴。他任職越州期間,上奏減免百姓賦税;任京官時從不奔走權門。

D.鄭穆為師盡責,為人重義。他教學盡心盡力,深得皇子們的敬愛;朋友託孤,他慨然擔當,不取錢財。

2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恤孤,吾事也,金於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長之。

(2)祭酒居師資之地,正宜處老成,願毋輕聽其去。

【回答】

207.B

208.C

209.A

210.(1)“撫卹孤兒,是我分內的事,銀子對我來説有什麼呢?”把銀子返還給友人但是收養他的兒子,並撫養他長大。

(2)祭酒處於老師的地位,正應該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輕易地聽任他離開。

【分析】

207.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兼”是兼任的意思,“四年”表示時間,排除A項、C項。“五年”表示時間,結合句意分析,排除D項。句意:太學生請他做老師,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鄭穆任給事中,兼祭酒一職。五年,鄭穆升任寶文*待制,仍舊兼任祭酒之職。

208.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説。文化常識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曆法、樂律、地理、官職、科舉、姓名、宗法等。這類試題一般不考過於冷僻的內容,涉及的大多是科舉、姓名、禮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C項,“奉命退休”錯。“致仕”是古代官員正常退休。一般是自己主動請辭,皇上挽留,如此反覆幾次,以顯示君臣情意。

209.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A項,結合文本內容“舉進士,四冠鄉書,遂登第,為壽安主簿”分析可知,“曾經四次獲得鄉試第一名”錯,是“鄉試考了四個第一”。

210.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1)“金於何有”(賓語前置句);“反”通“返”,返回;“長”譯為使……生長、扶養、撫育。(2)“師資”譯為老師,“老成”譯為年高而有德的人(形容詞活用為名詞),“聽”譯為聽任、聽憑。

點睛:準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脱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象,對這些文言現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採取忽略或籠統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該前後推導,認真理解。④要善於調動已學知識進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於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鄭穆字閎中,是福州候官人。*情醇厚嚴謹好學,讀書讀到忘記梳頭洗面,進退時儀容舉止一定遵循禮儀。門人以千計,和陳襄、陳烈、周希孟交友,號稱“四先生”。他考取進士,鄉試考了四個第一,隨即考中進士及第,任壽安主簿。鄭穆被召為國子監直講,任職編校集賢院書籍。滿一年,任館*校勘,累積官銜至太常博士。他請求朝延給他提高一個官階,這樣就可以提前在南郊追封自己死去的父母,朝廷聽從了他的請求。改任集賢校理,他清求到外地補官,做了汾州通判。熙寧三年,鄭穆被徵召做岐王侍講。嘉王出就封國後,改任諸王侍講。府僚缺人,御史陳襄請求選擇人,神宗説:“像鄭穆的品德*守,才適合輔佐王室。”鄭穆共在館*三十年,在王府十二年,沒有公事不登主持政事人的門,講話有法度,可以作為勸誡的,一定反覆摘引典籍陳説,岐、嘉二王都尊敬禮待他。元豐三年,鄭穆出京任越州知州,加封朝散大夫。在此之前,鑑湖乾旱,百姓因而在湖中種田,綿延百里,官府登記收税。不久連年水漲,百姓拖欠官方的租税累積達到萬緡,鄭穆奏請免去這些。鄭穆任期未滿便告老還鄉,負責掌管杭州洞霄宮。元祐初年,鄭穆被徵召任命為國子祭酒。他每次講課,不管寒暑,即使是兒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禮節送出、迎接。學生們都尊崇他的經術,佩服他的教育訓導。故友叫張景晟的去世時,給他五百兩銀子,把兒子託付給他,鄭穆説:“撫卹孤兒,是我分內的事,銀子對我來説有什麼呢?”把銀子返還給友人但是收養他的兒子,並撫養他長大。三年,揚王、荊王請他擔任侍講,他罷離祭酒一職,任職集賢院,又進入王府。荊王去世,他擔任揚王的翊善。太學生請他做老師,他又任祭酒,兼任徐王翊善。四年,鄭穆任給事中,兼祭酒一職。五年,鄭穆升任寶文*待制,仍舊兼任祭酒之職。六年,鄭穆請求退休,讓自己管理洞霄宮。敕書送達門下省,給事中範祖禹上奏説:“鄭穆雖然年齡超過七十,但精力尚還旺盛。古代大夫七十退休,有不能辭謝的,就賜給他几案枴杖。祭酒處於老師的地位,正應該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輕易地聽任他離開。”皇帝沒有回覆。太學生幾千人把挽留鄭穆的請求報告給司業,又報告給宰相,都沒有被採納。於是公卿大夫各自作詩為他送行,太學生空校出汴京東門為鄭穆祭祀路神祈福,京城觀看的人像一堵牆一樣,感歎不曾見過這樣的場面。第二年鄭穆去世,享年七十五歲。

知識點:*古代文學 元

題型:文言文閲讀

相關文章
熱門標籤